2011年1月17日星期一

[评论随笔]最后的可汗——蒙古帝国的余辉(整理扩充版)_煮酒论史_天涯社区

 

序幕:帝国的两次崩溃

  第一章:草原乱世——动荡的北元

  第二章:一载帝国——也先的可汗梦

  第三章:亦真复亦幻——达延汗的中兴

  第四章:将刀剑付与香烟烛灰——俺答汗的佛缘

  第五章:末世绝响——林丹汗的挣扎

  第六章:“持教法王”家族的兴衰——和硕特汗国

   附录:血浸袈裟——罗卜藏丹津反清起义

  第七章: 步履蹒跚的圣战者——叶尔羌汗国

  第八章:游牧民族的终极亮剑——准噶尔汗国

  第九章:迁徙时代的终结——土尔扈特汗国

  第十章:冰海雪原的孤独卫士——西伯利亚汗国

  外一篇:蒙古的“波斯帝国”——伊儿汗国史话

  篇头语

  如果没有人们的后见之明,一些可震烁古今的大事件,原本都平平无奇。

  1206年,在蒙古高原的斡难河畔,一个游牧民族的首领在他百万子民的拥戴下成为可汗。一个新的游牧国家诞生了。

  一百万人口,在当时的世界上,太不值一提了。何况,这稀少的人口所组成的国家,又是那么贫穷和落后。

  除了他的宗主国——金国会有一点反映之外,“直把杭州当汴州”的南宋,早已偃武修文的西夏,哀叹霸权不再的西辽还有正在疯狂扩张几乎要成为第二阿拉伯帝国的花剌子模,没有人会愿意往那蛮荒之地投放一点点关注。而更为遥远的斡罗斯、阿拉伯、拜占庭以及罗马教庭和西欧的国王们,更连听说其事的可能都没有。

  若不是这个被称为“成吉思汗”的男人日后把对自己或不屑一顾或懵然不知的世界搅得天翻地覆,谁又会记得那条叫斡难的河流和在它身边推举首领的那个叫“蒙古”的民族呢?

  历史是势利的,因为成吉思汗以及他的黄金家族率领着蒙古人让无数民族和国家在苦难中改变了自己的走向;因为在他们面前,13-14世纪的其他英雄都成为陪衬。所以,那场斡难河畔的“库里台大会”便被定名为“改变世界的大事件”。

  历史又是公平的,在帝国崩溃之后,在巨大版图破碎后的残片上,蒙古人在作些什么?那个曾经给所有人带来噩梦的民族是如何衰落的那么彻底?人们又不再关心了,因为,他们已经不再重要,不再是那条让人胆寒的“上帝之鞭”。

  辉煌的历史让人激动,而黯淡的历史则让人回味。也许我们该把注意力更多投向那些黯淡的历史中去。

[评论随笔]最后的可汗——蒙古帝国的余辉(整理扩充版)_煮酒论史_天涯社区

城管暴力执法引发突尼斯剧变 总统出逃国外 - 先看森林 再看树木 - hegieer - 和讯博客

 

城管暴力执法引发突尼斯剧变 总统出逃国外 [转贴 2011-01-16 13:26:44]

我顶 字号:大 中 小

  26岁的布阿齐兹家中父亲早亡,独力承担供养兄弟姐妹的重任。他拥有大学学历,却没有找到工作,只好摆摊卖水果与蔬菜。由于没有经营许可证,其水果蔬菜6次被城管部门没收。为抗议城管粗暴执法,他于去年12月17日自焚,后因伤势严重于1月4日死亡。

  他的死,让早已对腐败、贫富差距、高失业、高物价等问题不满的民众愤然走上街头,在突尼斯引发大规模骚乱,造成70多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骚乱最初,总统本·阿里采取了强硬态度。警方在处理示威抗议时,数次在“鸣枪示警无效后,被迫开枪进行自卫”,甚至出动了军队,结果造成多人死亡和受伤。本·阿里10日下午向全国民众发表电视讲话,谴责“来自国外的黑手”不断在突尼斯制造社会骚乱和流血冲突,并表示突尼斯“不会容忍这类恐怖行为”。

  但突尼斯当局的强硬措施并未起到预想效果,更多的人走上街头,许多城市陷入无正府状态,骚乱愈演愈烈并蔓延到首都突尼斯市。示威者要求整治总统身边的腐败官员,包括其亲戚、女婿等人。工会也从支持政府转变为站在民众一边。

  13日,本·阿里骚乱发生后第3次发表全国电视讲话表示,已下令军队不许用实弹射击,除非出于自卫,并承诺立即进行全面改革,“实现全面、彻底的新闻自由,取消对互联网的限制措施”,控制飞涨的食品价格,尊重共和国宪法,无意修改宪法规定的75岁总统年龄上限、将不再谋求连任,等等。

  总统府前的示威民众越聚越多,口号已发展到“要面包、水,不要本·阿里”,“抗议示威直至正权垮台”。全国多地发生纵火、抢劫等暴力事件,局势接近失控。14日,1名目击者称突尼斯一座监狱起火。在押人员试图逃跑时,狱警朝他们开枪,造成42人死亡。

  14日下午,本·阿里紧急召见总理格努希之后宣布,解散目前由执政党组成的一党制正府,同时在6个月内提前举行议会选举。当天稍晚时又突然宣布实施紧急状态,内容包括禁止三人以上的聚会,实施宵禁,对可疑人员可使用武器。

  不久又传来消息,称本·阿里已离开突尼斯。一架载有本-阿里及其女儿和孙女的飞机前往法国和马耳他,但二国在这个时刻选择站在突尼斯民众一边,给予婉转拒绝。

  15日沙特阿拉伯王室发表声明说,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已于15日凌晨抵达沙特。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高失业和腐败压垮独裁

  骚乱爆发前,突尼斯一直被认为是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最稳定、经济最具活力的国家之一,其全球竞争力排在非洲之首。但这种看似稳定的背后却暗流汹涌,其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改变,经济发展受惠最多的只是沿海发达地区。

  此外,突尼斯的失业率近年来连续攀升。尽管突尼斯官方公布的失业率为14%,但失业率其实超过20%,在某些领域甚至超过60%。失业大军中有将近3成是大学生,突尼斯每年有8万多名大学生踏入社会,但其中只有1/4的幸运者能找到工作。正是这些失业的年轻人成了此次骚乱的主力。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突尼斯政治体制僵化,裙带关系带来的丑闻越来越多,在权力圈内部的腐败持续增长。近乎独裁的统治导致突尼斯贪污腐败日益猖獗,贫富悬殊之大已达到令人发指的程度,以本·阿里为中心的权贵势力肆意贪污受贿、侵吞国家财产。突尼斯人的不满终于爆发,走上街头抗议示威,呼唤变革,并最终使得本阿里下台。

  本·阿里流亡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总统家族是腐败核心

  维基解密曝光的一份美大使馆机密电文“突尼斯的腐败:你的就是我的”,文中称,在突尼斯,只要是总统家族成员看上的,无论现金、土地、房屋甚至游艇,最终都得落入他们手中。

  另一份电文将本·阿里的家族称为“准黑手党”,称其是突尼斯“腐败的核心”。许多突尼斯人对总统家族的奢华生活以及这些人对普通民众困苦的漠视感到不满。一份2009年的电文描述了在本·阿里女婿的豪宅里举办的一次宴会,罗马时期的文物随处可见;客人们享用着用私人飞机从法国南部小镇空运来的酸奶;一只宠物老虎在花园里漫游。

  根据无国界记者组织指出,在位23年的74岁总统本-阿里是个独裁强人,无法容忍任何批评,并将批评他的人送进监牢。突尼斯给外界的错觉也是以稳定经济成长。

  国际反应

  美国总统奥巴马赞赏突尼斯民众“勇敢的民主行动”。法国爱丽舍宫表示尊重突尼斯的民主选择。英国则表示,支持突尼斯的民主变革。据半岛电视台报道,突尼斯安全机构已开始对本·阿里的部分亲信实施逮捕,其中包括他的女婿。

  在法国巴黎,突尼斯侨民呐喊欢呼,又唱又跳,庆祝铁腕统治突尼斯23年的本阿里下台。(完)

  突尼斯的“丝绒革命”太快了,仅次于以前的罗马尼亚,“星星之火”就“燎原”,主要平时累积的能量太多了。

城管暴力执法引发突尼斯剧变 总统出逃国外 - 先看森林 再看树木 - hegieer - 和讯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