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8日星期日

蘋果日報- 我愛孤獨 - 李怡

我愛孤獨 - 李怡 


經歷了父母、夫妻、子女、親友以及種種社會人際聯繫之後,人到老了就無可避免地剩下孤獨的自己。人怕孤獨怕寂寞,人愛熱鬧愛群體。然而,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知己難尋,於是我愛上了孤獨。


孤獨,通常是指一個人的獨處。人是社會動物,人需要在與他人交往中得到快樂,在意向相近的群體中圍爐取暖。孤獨意味寂寞,一般認為孤獨不是快樂的人生。但如果一個人處身在極為美麗的大自然環境中,獨自浮想連翩,面對真正的自己,回顧過去,思想未來,湧起創意,或能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發現。那就是享受孤獨,而不會感到寂寞。一個人如果陶醉在動人的樂聲中,或閱讀一本非常吸引自己的書,獨自看一部好電影,掀起情感的起伏,那也是在享受孤獨。李白月下獨酌「對影成三人」,當然也是孤獨而不寂寞。相反,如果一個人置身在一大堆與自己格格不入的人群中,聽他們的無聊談話,還不得不敷衍,就會感到厭惡和孤獨。巴爾扎克說:「在各種孤獨中,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獨。」近年我力避參與虛偽人堆的活動,正是不想有精神的孤獨。


有些單身男女,為排遣假日的孤獨,有時會約會一個無趣的人去度假。這未嘗不可。但如果為了逃避孤獨,而隨便找一個自己不怎麼喜歡或不大談得來的人結婚,共同生活,那麼在兩個人一起生活的日子裏,自己一生都會感到精神上的孤獨和寂寞。而這種孤獨是各種孤獨中最可怕的。


老人獨處,還可能有生理上的風險。但我太愛精神上不孤獨了,所以寧選擇生活的孤獨。


蘋果日報- 如果那天搭了船 - 陶傑

如果那天搭了船 - 陶傑 

一九四九年十月,法國女歌手艾迪皮艾芙在紐約寓居,她的情人叫薩當,是中量級拳師,由巴黎趕去紐約出賽,想將失去的冠軍奪回來。


皮艾芙此時與薩當熱戀,一刻也不可分開。薩當本來計劃乘船橫渡大西洋,四五天就可以到。但皮艾芙等不及,用長途電話催促他:「乘船太久了,搭飛機吧。」


薩當聽她的話,十月二十八日夜晚九點,登上了美國洛歇飛機廠的一架飛機。哪知起飛後不久,飛機在葡萄牙一個島中途墜毀。


空難的消息第二天傳到紐約。皮艾芙正在登台前對鏡化妝。工作人員告訴她,飛機沒有了,一個也沒有生還。皮艾芙以為是說笑。她站起來,以為情人已經到了,他躲藏在鼓脹的窗簾後。她走過去猛揭開簾子,空無一人。助理告訴她:薩當昨夜死於空難。


在電影「玫瑰人生」裏,皮艾芙這段聽到噩耗的戲,用一個虛幻的長鏡頭表現。如果皮艾芙沒有叫他改乘飛機,沒有提醒他「乘船太久了」,一切會不一樣。


法國青年小說家鮑思(Adrien Bosc)將一九四八年這場空難,眾多乘客登機前的一刻,寫成一本小說,探討生死無常,法文版暢銷十五萬。


小說開頭,引用了義大利作家塔布奇的一句話:「幾個字的不同組合,時時會改變生命的軌跡。」(La combinaison de quelques mots suffit parfois à orienter notre vie)。


俄羅斯客機半空爆炸之前,一個俄國家庭在機艙拍下一家四口的照片。兩個小孩,一個七八歲,一個十二歲,剛渡假完畢,有點疲態。父親伸手用Selfie將一家人坐一排的機艙照拍了下來。


原來這是一家的遺照。如果總統普京沒有高調轟炸敍利亞,伊斯蘭國不會在俄航機上放炸彈。如果美國沒有龜縮,普京不會搶出此頭。普京狂炸之後,民望極高。這張遺照,令人想起因果。


「乘船太久了,搭飛機吧。」幾個字改變了兩個人的一生。看見四周越來越多的蠢人,記得保持警覺,珍惜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