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5日星期三

人死了,捐贈器官會痛嗎? | 蘋果日報 | 果籽 | 名采 | 20171025

人死了,捐贈器官會痛嗎? | 蘋果日報 | 果籽 | 名采 | 20171025

人死了,捐贈器官會痛嗎?

十月十九日《蘋果日報》有則聳人聽聞的新聞,標題是:肉身死意識仍在人死咗聽到醫生「宣佈死亡」。內文說,最新研究發現,人死後意識仍會運作一段短時間,有心臟驟停後復活的人表示,他們「死」後知道身邊的事,包括在手術台上聽到醫生宣佈死亡。新聞刊出後,有反對器官捐贈的人如獲至寶,立即說:科學證明,你死了仍有知覺,被人「活摘器官」,痛死了!
真的嗎?《蘋果日報》這則新聞,譯自十月十八日《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每日郵報》標題水蛇春咁長,第一句已嚇死人無命賠,「When you die you KNOW you're dead」,但細看內文,原來只說:「證據顯示,有死者甚至可能(may even)聽到醫護人員宣佈他們死亡。」經「關鍵評論網」查證,《每日郵報》是參考《Live Science》一篇文章,而所謂「最新研究」則是關於心搏停止期間的意識狀態,在2014年已發表了。研究訪問了140個「復活者」,只有兩人在「死去時」聽見周圍的人對話,並能記憶身邊的事。
有兩點必須注意。一,據《Live Science》和那研究,從未有人「聽到醫生宣佈自己死亡」,那只是《每日郵報》一廂情願的「演繹」,《蘋果日報》則當作事實。二,研究是關於心搏停止,不是腦死亡,經心肺復甦法搶救而活過來的人,心跳停頓期間大腦或能維持有限度運作,所以這項研究不表示腦死亡後仍有意識。醫生判斷腦死亡,須作一系列嚴格測試,包括竹籤刺喉、大力按壓眼窩皆不會呈現疼痛反應,可見腦死亡後不可能痛。在香港只有腦死亡者才能捐贈器官,意圖用心搏停止後復甦的研究,來證明捐贈器官會很痛,本身就是一件「腦死亡」的事。若你信鬼,事情更簡單了:「活摘器官」這麼慘,該有成千上萬寃鬼向家人報夢,控訴陽間這種酷刑,或直接向醫生索命。你聽過這樣的鬼故事嗎?



I

久病牀前…… | 蘋果日報 | 果籽 | 名采 | 20171025

久病牀前…… | 蘋果日報 | 果籽 | 名采 | 20171025

久病牀前……

日本一個58歲的女人,跟48歲的妹妹合力照顧86歲、患失智症的母親,終於心力交瘁,把母親的臉按入浴缸,溺斃老人後再用刀割脈,企圖自殺不成,被判監9年。
每當看到這樣的新聞,只感覺悲涼。有些人留言,「你小時候,父母怎樣辛辛苦苦把你帶大,現在輪到你反哺了,卻……」說這些話的人,把太多想當然視作常理了。
把嬰兒帶大,看着一個生命一點點成長、學會各種技能,是充滿喜悅的事。這跟照顧失智老人,看着生命日漸衰敗是完全相反的經驗。老人再老,也是成年人,身高、體重不是一般體能的女人能夠駕御,而且老人有情緒……照顧老人跟照顧孩子是兩回事。
上面那個日本女人入獄後,在寫給妹妹的信中透露,她很害怕她和妹妹中的其中一個人會崩潰倒下,然後母親就成為包袱,拖累她們的下一代。她說她一想到這些,就覺得人生再也沒有希望了。
這個女人本來有工作,為了照顧母親,連工作也辭掉了,突然失去工作,沒有收入和積蓄,她其實也賠上了自己的老年生活,很可能日後她會拖累她的子女。藤田孝典在《下流老人》一書中提到的其中一例就是為了照顧老人而中年失業的男主角,讓自己變成了老來無依的下流老人,只能永遠在社會下層沉淪。
現代人壽命越來越長,但生命質素卻不一定有保障。安樂死,不該成為禁忌話題。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