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4日星期日

【動畫】韓商生意失敗 ICC酒店房刀殺妻兒

【動畫】韓商生意失敗 ICC酒店房刀殺妻兒

來港入住Ritz-Carlton 致電友人稱生意失敗全家尋死 韓Rocky Mountain Chocolate Factory CEO酒店房殺妻兒

【本報訊】一名在南韓經營著名朱古力品牌Rocky Mountain Chocolate Factory的大型朱古力公司首席執行官(CEO)的韓國男子,帶同妻兒到香港及澳門旅遊後,昨晨在西九環球貿易廣場的香港麗思卡爾頓酒店(The Ritz-Carlton)房間內,涉嫌以陶瓷刀割頸殺害妻兒,其間致電韓國的友人,聲稱因生意失敗走投無路,要與妻兒一同自殺,友人大驚報警,當地警方向韓國駐港總領事館求助聯絡,酒店揭發這宗倫常慘案。警方到場發現母子已死亡,當場拘捕滿身酒氣、僅穿內褲的涉案韓國男子。
記者:胡恩宏 金敏琍 徐雲庭 劉柏麟


涉殺害妻兒的南韓男子常在facebook上載一家生活照。

案中一家三口,疑兇姓金,妻子姓宋,均42歲,兒子7歲。疑兇妻子頸部有多處刀傷,其中後頸刀傷甚深,兒子則咽喉中一刀。疑兇手指和面部有輕微刀傷,送院時仍醉醺醺,不斷嘔吐,事後被安排到特別觀察病房留醫,警方暫時未能向他錄取口供。油尖警區重案組接手調查,並在韓國駐港總領事館協助下,循涉事家庭的財政、感情及仇怨等多方面作深入調查。

韓國駐港總領館通知酒店

根據疑兇facebook上載的生活點滴和照片,可看出他很愛錫妻兒,雖工作繁忙,仍不時抽時間與妻兒相聚及旅遊。本月6日,金攜同妻兒來港旅遊並獲簽證90日,一家三口曾入住紅磡另一間五星級酒店,跟着去澳門玩了一天,本月10日返港後入住柯士甸道西1號環球貿易廣場的香港麗思卡爾頓酒店,原定昨日退房。
警方調查顯示,昨晨7時許,金在房間致電身在韓國的一名友人,指不堪生意失敗,要與家人一同自殺,其友人大驚立即在當地報警,韓警轉向韓國駐港總領事館求助,領事館職員追尋金氏一家三口落腳處,發現他們下榻香港麗思卡爾頓酒店,馬上通知該酒店職員往房間查看。早上8時半左右,職員到房間拍門無反應,但房內傳來異聲,覺可疑立即報警。
警員到場再拍門,據稱金一度開門,但其後又將門關上,警員於是用酒店的後備匙開門入內,赫見宋婦及其兒子倒斃床上,頸部有刀傷,金則僅穿內褲坐在客廳,疑受藥物及酒精影響,身有酒氣及神志不清。警員在現場撿獲一把約5吋長陶瓷刀,不屬酒店所有,疑為兇刀。


疑兇在送院時因為不斷掙扎手腳被綁,擔架床上有嘔吐物。

被捕男子送院時掙扎嘔吐

警方以涉嫌謀殺罪名將金拘捕,再召救護車將他送院,他被送院時不停掙扎大叫,救護員要將其手腳綁住,其間他在擔架床上不斷嘔吐。警方事後封鎖酒店房間調查,鑑證科人員到場蒐證。警方稱,現場房間不算十分凌亂,沒有明顯打鬥及掙扎痕迹,大部份血迹在床上。警員又在房間內發現藥物,初步相信是一般維他命及傷風感冒藥,房間內酒櫃的酒則被飲光。至於兩名死者有否被人餵藥殺害,警方稱需要進行毒理化驗,並剖屍確定致命原因。至晚上8時,仵工將兩名死者遺體移送殮房作進一步驗確定死因。
香港麗思卡爾頓酒店發言人就事件回覆稱,正就案件配合警方調查,並對此不幸事件深表同情。



...................

提到布鲁塞尔,你还只知道撒尿小童和大广场吗?

提到布鲁塞尔,你还只知道撒尿小童和大广场吗?

提到布鲁塞尔,你还只知道撒尿小童和大广场吗?

大广场可能是布鲁塞尔市内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了,然而隐藏在广场一侧的皇家圣于贝尔长廊(Les Galeries Royales Saint-Hubert),虽然咫尺之遥,却常常被旅行者们所忽略。

这条建于19世纪中期的玻璃穹顶长廊,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商业步行街之一,堪称经典。更有意思的是,除了各种名牌专卖店和高档巧克力商店,这条古老的街道还联通着许多隐蔽的另类景点,包括在古典主义的恢弘大厅里改造成的艺术书店、藏在水泥堡垒里面的独立电影院,以及名不见经传的小饭馆,里面却是全市仅存的整堂百年艺术瓷砖画……

full-image

如果你厌倦了拥挤不堪的旅游景点,想在闹市中享受一份所谓"低调的奢华",那么就在古老的步行街里走上一圈吧!

建筑之美

走出布鲁塞尔中央车站(Gare de Bruxelles-Central),向老城中心和旧证券交易所(La Bourse)的方向前进,在拐进大广场(La Grand Place)之前,你一定会被路边一座高大的新古典主义建筑所吸引。

这座建筑外观高贵而严谨,左右对称,看起来好像是贵族的大宅邸。然而当你从中间的入口处向内望,却不见封闭的室内空间,赫然映入眼帘的竟然是一条电影布景一样的步行街,精品商店和咖啡馆林立,全玻璃的拱顶洒下温暖的天光,仿佛一场关于内与外的空间游戏……

这就是布鲁塞尔最著名的古老商业街——皇家圣于贝尔长廊(Galeries Royales St Hubert)。

full-image

千万不要小看了它,这可不仅仅是一条可以购物吃饭的步行街而已,它还是欧洲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发端的标志之一,全世界同类长廊中的活化石,荣登比利时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皇家圣于贝尔长廊兴建于1847年,由当时的国王利奥波德一世(Leopold I)批准建造,旨在为刚刚独立建国不到20年的比利时塑造经济腾飞的新形象,建筑师是比利时最重要的新古典主义风格代表人物之一——让-皮埃尔·克勒瑟纳尔(Jean-Pierre Cluysenaar)。这一点从它的主要立面上就可以轻易分辨。拿面向大广场的主入口来说,这座立面有上、中、下三层,水平方向上又分为左、中、右三段,每段被壁柱划分成三个部分,壁柱自下而上分别为多立克、爱奥尼和科林斯三种……就在这横竖反复的三三分隔网络正中,略突出的阳台背后,安置一组标准的"帕拉第奥母题",还装饰着古典的雕像和浮雕,令人仿佛置身意大利。这简直就是欧洲古典建筑教科书中的插图,上上下下似乎都在反复叙说着同样的主题:秩序和节奏。然而建筑师仍嫌不够古典,还煞有介事地用拉丁文在正中的檐口下方写着:"OMNIBUS OMNIA"(所有事物),翻译成白话,大概就是"百货大楼"的意思……

full-image full-image 图:"帕拉第奥母题"的简略示意图,皇家圣于贝尔长廊的实例见上图粉红框处

长廊的北入口立面几乎复制了南入口的样貌,只不过因为场地的条件而有所加长,在两端各重复安置了一个带有"帕拉第奥母题"的主体部分,总体上依旧是一个左中右三段的稳定形态。

full-image

在平面上,长廊分为三段,分别命名为"国王长廊"、"王后长廊"和"王子长廊",这三个名字都用古典的金色字体书写在每段长廊入口处的门廊上,这也是商业街的总名称用了复数(galeries)的原因。三条长廊中,国王长廊排在最前方,王后长廊紧随其后,被一条横向的街道分隔开,中间是一座过街方亭,也用柱廊环绕,而王子长廊则是一条不大的分支街道,垂直连接在王后长廊的中部,形式关系上看,也确实像互相依偎的母子。

full-image full-image

皇家圣于贝尔长廊是欧洲第一座由政府决策、由中产阶级民众通过购买股份集资建造的带顶商业街。它的原址本是布鲁塞尔下城中的一条名为"悲苦"的狭小中世纪街道,由于地处大广场近邻,具有商业潜力,又恰好位于新兴的资产阶级财富新贵们聚集的城市东、南部和工人阶级聚居的老城中心之间,因此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和城市改造的空间,在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突飞猛进之下,新兴的资产阶级急需创建产品的消费市场,在拆除了49座老房子之后,这条崭新的商业街得以应运而生,其本身的选址、设计和建造,都见证着欧洲19世纪历史发展那个关键时刻的社会变革,是资本主义给传统的中世纪城市带来巨大改观的独特例证。

长廊实为一系列整体全新设计的建筑物,然而它的内部模仿了室外街道的空间意向,两侧的店铺统一按照外立面的形式来设计,也都是装饰着古典雕像的三层壁柱式样,然后在屋檐上加盖半圆形的玻璃拱顶,效果有如舞台的布景。这个拱顶在当时可谓相当前卫大胆,它们全部由铸铁作为骨架,结构上分为上下两部,中间留有通风缝隙,像鱼鳞一样互相遮盖,透气又防雨。除了商店以外,长廊里还刻意规划安排了剧院、电影院、工作室和住宅等其他功能的空间,形成了全世界最早的"商住娱乐综合体"设计案例。

full-image

总体来说,长廊的设计虽然脱胎于法国巴黎的先期实例,并非首创,但不同于早期在现有街道上加盖屋顶的做法,它却是欧洲最早整体设计建造的覆顶商业街案例,是欧洲19世纪覆顶商业街模式创新发展的里程碑,可谓开了先河,被后世争相模仿。我们首都北京的"蓝色港湾""荟聚中心"等大型房地产项目,本质上都脱胎于皇家圣于贝尔长廊,可是却晚了将近两个世纪……这样一想,是不是立马就明白了它的重要性?

探索长廊

也许你会觉得它太有历史底蕴了,以至于……略无聊?别急,下面马上推荐长廊内外的好吃的好玩的。

首先,不用怀疑,皇家圣于贝尔长廊今天也还是布鲁塞尔的主要旅游景点之一,只不过相比紧邻的大广场而言略逊名气,这里绝对不乏比利时特色的精品店,而且游人略少一些,气氛略高端一些。长廊里云集着许多的名牌巧克力店、名表店、奢侈品店,比如位于国王长廊南入口附近的 皇家犄角港(Corné Port-Royal) 就是一个精品巧克力店,店内的灯饰、家具全部都是新艺术运动风格,相当华丽养眼。再深入内部,国王长廊北口附近的玛丽巧克力店(Mary)也值得一试,这里虽然内部装修略显简单,但是销售的也都是手工制作的巧克力,质感与工业化大品牌的产品完全不同,这类巧克力是比利时最具有象征性的"国礼"之一。

位于王后长廊的 莫咖啡小酒馆"(Mokafé Taverne) 十分适合午后的小憩,这里的咖啡不错,特别是甜点中的可丽饼(Crêpe)很好吃。这是欧洲的特色甜点,有点像中国的烙饼或者煎饼,但是要用白糖、蜂蜜、草莓、奶油等各种甜食抹在上面吃,不是主食。比利时人比较喜欢草莓加奶油的口味,对于中国人尤其是北方人来说可能会有点过于甜腻,但至少可以作为当地特色尝试一次。况且,坐在古典主义的阳光长廊里吃吃喝喝,也是不错的体验。

出了王后长廊的北门,过街,对面有一家很著名的小酒馆,名叫 立即死(À la Mort Subite)……名字有点吓人,不过幽默地表达了"人生何其短"的比利时版意境。这是个百年老店,里面的装修也保持了原始的状态,最有名的是自家酿造的同名啤酒,喝起来……嗯,我写不下去了,因为实在不懂啤酒!不过这里在本地人中很有名便是了,比利时的啤酒本来就整体有名,这里是那些有名的古老啤酒其中之一……笔者只能这样介绍了,具体这个"立即死"是怎么个滋味,建议好啤酒者自行品尝吧。

full-image

就在"立即死"的旁边,还有一个可爱的所在——布鲁塞尔最小的房子!这座老建筑建于18世纪,立面只有小小的一条,不足两米!看起来好像是被两边的现代楼房紧紧挤压,动弹不得,比《飞屋环游记》里的小房子还可怜。其实房子后边还有空间,这是一个入口。如果要从中看到多一点文化,我想应该是它对欧洲社会产权概念的见证吧:任由周边千变万变,它自岿然不动,产权合法在手,谁也不敢动它一动。

full-image

说完这个可爱的小房子,请再次会到长廊里来,从王后长廊转到王子长廊,这里还有个隐藏的惊喜——趋向性书店(Tropismes)。这家书店深藏在王子长廊的一间店铺里,是整个皇家圣于贝尔长廊里很少能够进入体验完整保存的原始室内设计地点之一。原始的室内空间很高,全部是金碧辉煌的古典主义装修,书店在内部的一侧添加了一个夹层,你甚至可以走上夹层近距离观看天花板的装饰,难得的体验。店内主要经营法语出版物,地下一层有大量的人文艺术类图录,如果你是设计师,又读得懂法语,相信可以在这里呆上一下午。

full-image

full-image

出了王子长廊,小街对面有一家餐厅名叫文森家(Chez Vincent),因餐厅内保存的满堂海尔曼艺术瓷砖(Helman Céramiques d'Art Bruxelles)画而著名。海尔曼艺术瓷砖公司成立于1902年,1958年关闭,是比利时20世纪建筑艺术瓷砖业的领航人。这家公司曾经生产了大量的新艺术运动风格艺术瓷砖,为比利时全国乃至周边邻国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其中位于布鲁塞尔的很多遗存都得到了特殊的保护。文森家的艺术瓷砖制作于1913年,是海尔曼公司整体设计打造的,餐厅内部全部被瓷砖覆盖,在墙面、天花板、甚至吧台的外表面上组成了多组大型装饰图画,表现农民和渔夫等生活图景,其中餐厅后墙上的渔猎图最为有名,是全城少见的、保存相对完整的大幅满堂艺术瓷砖实例。可惜的是,餐厅并没有十分珍惜自己的珍贵艺术遗产,在后续的发展中安装吊灯、穿墙打洞扩大就餐区,这些都对原有新艺术运动瓷砖话造成了一定的破坏……都成过往,如今餐厅的内景还是相当动人的。

另外,从就餐的角度来说,文森家的性价比并不高。由于有名,餐厅的消费水平很高,人均50欧元左右,但是菜品并不出众。订桌晚了的话,还只能在新辟的餐厅用餐,看不到瓷砖画,很是遗憾。因此建议谨慎选择就餐。当然,不在乎金钱和美味、又懂得艺术史的土豪们,请随意。

full-image full-image full-image full-image full-image

最后,如果真的特别有时间,无处消磨时光,那么再推荐两个电影院给你。一个是位于国王长廊内的 长廊电影院(Cinéma Galeries)。这里自长廊建造之初便已存在,是克勒瑟纳尔原始设计的一部分,至今外观没有什么改换,但是内部得到了更新。这座电影院虽然地处核心地带,但是观众并不多。我曾经在这里切身体会了一个人包场观看《刺客聂隐娘》的效果,记忆尤深。

full-image

另外,出王后长廊北门向右拐,路边还有一座专门放映地下、艺术、独立电影的小众电影院,叫 新潮电影院(Cinéma Nova)。这座电影院更像是一座世界独立电影的资料馆,每个月都有完整的放映计划,按主题播放世界各地的叫好不叫座或者经典老片。如果你是同道中人,一定要去接受一次小众艺术的洗礼。

full-image

full-image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