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9日星期日

蘋果日報- 蝶夢莊周:一磚腐乳 一個世紀

蝶夢莊周:一磚腐乳 一個世紀

上星期講到我最近的創意推介「腐乳linguine」,意猶未盡。講起腐乳,不知令幾多人勾起童年回憶。我小時家貧,住在模範邨,當時流行叫「廉租屋」而非「公屋」。婆婆有時會弄很簡單的早餐給我吃,她最常做的是將麵粉、鹽、葱和水混合煎成麵餅,然後撈上腐乳汁。我和腐乳的情緣就由這份早餐而起。




香港社會這三十多年來發展超速,快到令人感覺陌生。像早一陣子,有地產代理將一間賣410萬的私樓,形容為「窮人恩物」,實在扭曲到不可思議。其實,真正的「窮人恩物」,一定非腐乳莫屬,它陪伴我們這一代的成長。在七十年代,幾多家庭是靠一磚腐乳送一碗粥,就這樣解決了三餐問題。將腐乳塗在麵包上,又是另一種吃法,那年頭的人還阿Q地笑說滋味和芝士差不多,生活貧窮但滿足。怪不得,我們會將腐乳叫「中國芝士」。


地產霸權加上樓價租金飆升,家族小舖執笠的執笠,取而代之的是集團式連鎖店,我們現在也很難再找到真正自家製造和銷售腐乳的小舖。因此,在佐敦的廖孖記,它的存在,變得很珍貴。


我的「腐乳linguine」裏所用的腐乳,就是來自廖孖記。這間小舖位於佐敦的閩街,早幾日我抱住興奮的心情去廖孖記買腐乳,誰知告訴的士司機到閩街落車,的士司機居然不識「閩街」只識「廖孖記」。也難怪,廖太告訴我,今年是廖孖記成立108年,堂堂一個多世紀的品牌,名堂當然比街名更響。


不要看輕廖孖記那樽小小的腐乳,一小塊已經是時間的見證,而且,當中包含着幾多的執着。執着的地方,是他們堅持用古法生產腐乳,例如用傳統石磨來磨黃豆而不是用攪拌器、用生鐵鑊來煮豆漿,又禁用味精和防腐劑。他們又堅持將豆腐放在室溫之下自然發酵,而不用人造霉菌發酵,放入大樽浸醃鹽酒長達半年,再分入細樽,這才成為一樽樽賣給食客的產品。


廖太還告訴我,原來廖孖記在新界自設廠房,而目前廖孖記除了賣腐乳之外,還有吊燒醬、羊腩醬及蒜蓉腐乳醬,還有廖太自創的鹹柑桔。這間百年老店為了適者生存,自創其他醬料,而且還開設網頁,連Facebook也上了。呵呵,在Facebook裏like「腐乳」,是不是很有型!


今時今日,「Made in China」的食材早已大舉攻陷香港,真正「Made in Hong Kong」的本土製品,買少見少。廖太和她的仔女和我大談食經,我真的很感動,是因為他們到今天仍然願意守住祖業,而且一家人樂也融融。我正好奇,何解廖孖記有能力抵擋租金急升,廖太說,廖孖記所在的廖孖記大廈是家族擁有的,大廈一邊還有一處是用鮮紅的紙皮石砌出「廖孖記」幾個大字,沒有隨着歲月而褪色。當日所見,廖家少爺為了慶祝廖孖記108周年紀念,還在大廈四周掛上橫額,大大隻字做宣傳。



自置物業,就不必被業主揸頸就命,在經營上就有先天的優勢。我在此祝賀廖孖記之餘,也衷心祝願自己在有生之日,除了看到普選之外,也能夠隨時買到廖孖記的腐乳,弄好我的「腐乳linguine」。



除了這間佐敦小舖之外,講到腐乳,我也不會忘記另一間老字號:鏞記飯店。大家可能奇怪,鏞記以賣燒鵝出名,哪裏聽過鏞記賣腐乳?


事情是這樣的。多年前,我有幸獲蔡瀾的邀請,去鏞記吃一頓「金庸宴」。說是「金庸宴」,是將金庸小說裏的一些典故(其實主要是《射鵰英雄傳》),化作一道道菜式。當時,鏞記的甘健成先生向我們逐一介紹各道菜式和造法,更即時興起,拿出一碟鏞記的秘製腐乳來讓我們品嚐。那腐乳認真非同小可,又滑又軟,又香又醇。原來這碟腐乳是他自己研發出來的,也是用來懷念他的爸爸,因此他叫那樽腐乳做「董事長腐乳」。這樽充滿感情的「董事長腐乳」,那時還是非賣品啊!我有幸品嚐過,一直記在心的,也是甘先生對爸爸的那份情。


講起腐乳,就是說起往事,像那發酵的過程,越久越醇。



作者:陳淑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