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3日星期六

艾青



艾青_百度百科

1笔名的由来

版本1

他在1933年写了一首叫《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诗,当他将蒋字的草字头写下后就停了笔,他想起蒋介石背叛革命,共产党人血流成河,自己也曾身陷国民党监狱受尽苦难,他由于憎恨蒋介石,为了报复蒋介石,便信手在"艹"字头下面打了个"乂",这恰好是一个"艾"字,于是便以"艾"为姓。又因为艾青生于十二月,刚好农村里面十二月是青的季节,"海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之后"艾青"这个名字轰动全国,家喻户晓。
巴金和艾青

巴金和艾青

版本2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此后,这名字一直沿用下来了。(另有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

2社会活动

[2]人物生平抗战开始,艾青满怀热情地寻求着光明,"从中国东部到中部,撩人,从北部到南部,又从南部到西北部"(注:《艾青选集·自序》),终于找到了光明的所在——延安。这几年中,他一面不倦在寻求,一面辛勤地写下了大量诗歌。他的诗作,倾诉着民族的苦难,歌颂了祖国的战斗,深切的反映出抗战的时代精神;他的诗作,又表现了个人的风格特色和艺术才华。艾青,是抗战前期具有重大成就的一个最有代表性的诗人。就他的创作生活而说,却开始于更早的年代。艾青是浙江金华人,生于一九一零年,自小在山区长大,接近劳苦人民,培养了对农村的深厚感情,这成为他日后创作的重要的生活源泉和思想基础。中学时代经受了大革命的风暴,阅读到唯物史观的书籍,启发了他对社会主义的向往,这种向往,经常闪耀在他以后的诗作中,并引导他走革命的路。他少年时就喜爱美术,初中毕业后曾到杭州西湖艺术学院攻读了几个月,又促成他于一九二九年去法国学习。他在美术方面的修养,有助于他诗歌风格的形成;他较多接触"五四"新文学和外国文学,在法国又有机会阅读俄国、苏联的小说、诗歌和一些法文诗歌,这些都对他的创作产生一定影响。一九三二年,他在度过三年异国生活后,回到民族危机深重的祖国,五月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作为鲁迅支持的美术团体"春地画会"的成员。但到七月,即同其他十几位青年美术工作者一起被诬,以"危害民国","颠覆政府"的罪名逮捕入狱,经受了三年多的囚禁生活。 艾青(1910年~1996年),现代诗人。本名蒋海澄,字养源,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
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畈田蒋村的一个封建家庭。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

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1935年出狱,翌(yi)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在汉口、重庆等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任《文艺阵地》编委、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等职。

从1936年起,艾青出版诗集达20部以上,还著有论文集《诗论》《新文艺论集》《艾青谈诗》,以及散文集和译诗集各1本。他的作品被译成10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1941年赴延安,任《诗刊》主编。他在遍地抗日烽火中深切地感染到时代的精神,汲取了诗情,抗战期间成为他创作的高潮期,出版了《北方》、《向太阳》、《旷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雷地钻》等9部诗集。诗作倾诉着民族的苦难,歌颂了祖国的战斗,渗透着时代气氛,笔触雄浑,气势壮阔,情调奋发昂扬,到了延安以后,创作风格所起的明显变化。抗战胜利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副院长,负责行政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艾青担任《人民文学》副主编、全国文联委员等职。著有诗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春天》、《海岬上》。

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古罗马的竞技场》等二百余首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

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出访了欧、美和亚洲的不少国家。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诗集《归来的歌》和《雪莲》曾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新诗奖。

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这是中国诗人得到的第一个国外文学艺术的最高级大奖。其诗作《我爱这土地》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学期第一课《诗两首》第一首)。《北方》被选入苏教版必修三语文书。另外,他的诗作《太阳的话》也被选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艾青因病逝世,享年86岁。

3人生经历

幼年时期

艾青于1910年阴历2月17日生于浙江金华的一个地主家庭。母亲生他时难产,生了三天三夜,一个算卦的又说他是"克父母"的,因此他成了一个不受欢迎的人,甚至不许他叫父母为" 爸爸妈妈",只能叫"叔叔婶婶"。由于家里不喜欢这个"克父母"的婴儿 ,就托付给大堰河收养,然而这个妇女却十分疼爱他。

学生时期

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畈田蒋村的一个封建家庭。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

1917年就读于金师附小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28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学习绘画,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

国统区时期

发表作品

1932年初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引起轰动。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北风》、《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黎明的通知》《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春天》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光的赞歌》等。

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文艺阵地》编委、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等。

解放区时期

担任主编

新中国以后

担任《人民文学》副主编。著有诗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春天》《海岬上》。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直到1976年重又执笔,出现了创作的另一个高潮。

改革开放后

作家协会副主席

1979年平反,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

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其诗作《我爱这土地》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北方》中的《土地情诗》被编入鄂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十三课。《北方》被选入苏教版必修三语文书。《我的思念是圆的》被入选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另外,他的诗作《太阳的话》也被选入小学六上语文教材。

4婚姻爱情

原配夫人张竹茹

1935年,25岁的艾青听从父母之命,与张竹茹结婚。

夫人张月琴

1936年,艾青在常州武进女子师范当国文老师,与女学生韦嫈(真名张月琴),即艾轩的母亲相识、相爱。1939年,29岁的艾青与18岁的韦嫈结婚,相继生下女儿艾清明、儿子艾端午。1947年,艾轩在河北深县小李庄出生。
1955年,艾青与韦嫈离婚,艾轩和姐姐艾清明、哥哥艾端午判给了父亲,妹妹艾梅梅则归母亲抚养。

夫人高瑛

1955年,艾青与刚调到中国作家协会的高瑛相识。1956年3月27日,艾青与高瑛结为夫妻。

认识艾青之前,高瑛爱艾青的诗;认识艾青之后,她更爱艾青这个人。艾青为人真诚,从不装腔作势,更不会说假话,高瑛说:"他比我还要真实。"艾青认识高瑛后,也为高瑛的率真、美丽所打动。高瑛是一个要强的人,天真、幼稚,不隐瞒任何事情。她的典雅独特的气质,使艾青深深地爱上了她,并开始追求她。

那时,艾青同韦嫈感情已经破裂。

高瑛已有过一次婚姻,但并不幸福。
艾青头像

艾青头像

于是,共同的遭遇使他们相爱了,走到了一起。当时,高瑛比艾青小23岁,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带着两个孩子,高瑛走进了艾青的生活中,四口人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

1956年3月27日,既是艾青的生日,也是他同高瑛结婚的日子。尽管在这之前,艾青在文艺界已开始遭到批评,但深深爱着艾青的高瑛毅然决定宣布他们的婚事。

然而,艾青和高瑛谁也没有想到,一场运动正在向他们逼近,他们爱情与婚姻的序幕,正是苦难生活的开端,并从此决定了他们将相依相伴熬过最苦难的岁月。

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了。丁玲等被打成"反党集团"。

作为丁玲的朋友,艾青想不通。虽然他没有写过一张大字报,没有任何攻击党的言论,虽然他只是说了"丁玲并没有反党嘛,她并没有跟国民党走嘛,还是到了延安,跟着共产党走嘛。"他也只在作家协会的党组织生活会上说过"不要一部分人总是整人,一部分人总是被整"的话。所以,艾青只是替丁玲说过话,他只是对文艺界的宗派主义发过牢骚。但他说的是真话,说真话的后果是:被责令检查,接着是一顶"大右派"的帽子,随着是一连串的惩罚:

1957年12月被开除出党;1958年4月被撤消一切职务。这还不算,艾青一家人的厄运才开了头,作为"大右派"的妻子,高瑛开始受到迫害。单位有人找高瑛谈话,想通过她来检举、揭发艾青等人的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论。但高瑛什么也交代不出来,她写道:"最近,我因为生孩子,不知道这个情况……"有人还不死心,想逼她就范。一天, 单位通知高瑛开会,到了会场,高瑛才知道是团总支大会。人很多。主持会议的人说:"今天这个会,是专门欢迎高瑛同志勇敢地站出来,同'丁陈反党集团'划清界限,勇敢地检举揭发他们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罪行的。"

听到这话,高瑛只觉脑子一片空白,耳中嗡嗡作响,她完全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啊,她怎么可能出卖自己心爱的丈夫,而且真的从来没有听到过什么反党言论啊。安静下来后,高瑛发言说:"我首先声明,我不知道今天这个会是专门为我开的。我虽然生活在他们中间,但我确实没有看到和听到他们有什么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行。所以,我没法揭发。"

会场一下乱起来,不少人冲着高瑛大喊大叫,各种难听的话迎面而来。

高瑛思绪万千。她从小就参加了革命。党教育她实事求是,不能诬陷好人,也不包庇坏人。她没法和艾青划清界限,更不能和艾青离婚。"为了纯洁团的组织,我自动提出退团。"高瑛的决定,令大会所有的人目瞪口呆。但她说完就站起来,头也不回地逃离会场直奔家里。

回到家中,高瑛抱着艾青大声痛哭:"艾青,我是从会场上逃出来的。"望着伤心的妻子,艾青深感内疚:"高瑛啊,跟着我,让你受苦呵!"

"你上刀山下火海,我都跟着你;你到哪儿,我就到哪儿。我什么也不怕,要死,咱们死到一块。"高瑛说。

在严酷的现实面前,艾青濒于崩溃。他想不通:自己被打成右派,简直是笑话!我怎么可能反党反社会主义,怎么可能成为右派?

看到报纸上赫然显示的"反党集团"名单中自己的名字,艾青的精神绝望了,不禁失声痛哭,他有太多太多的委屈啊。

一天半夜,艾青突然从床上蹦起来,手击拍着墙,一边大喊大叫:"你说我反党吗?你说我反党吗?"一边用头撞击墙面。高瑛看到丈夫被折磨得精神失常的样子,泪只能往心里流,她一把抱住艾青,抚摸着他的头,像哄小孩似的说:"没事了,没事了,你这是做梦。"清醒过来的艾青,抱着高瑛哭道:"高瑛呵,做人太难了,我真想去做鬼!"

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高瑛以她女性特有的爱心和细心,在关怀爱护着一个诗人。

她带艾青去劳动人民文化宫,去看那些老人们下棋;

她陪着艾青去中山公园,去看各种花卉。

一次,他们刚坐上一辆三轮车,神志恍惚的艾青,便用手去打车夫的屁股,大喊道:"你说我反党吗?你说我反党吗?"

三轮车夫很恼火:"你这同志怎么打人呢?"

高瑛赶忙解释:"对不起,他精神不好,我多付给你车费,快走!"一边安慰艾青:"我们看花去了看花去了。"

从那以后,为了不再让艾青的精神受到刺激,每天早上,高瑛就站到门口去等报纸,收到报纸后,她总要先检查一番,凡有"反党集团"和"右派"之类字样的报刊杂志,就赶紧扔进垃圾箱里——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就是这样,用坚贞的爱情支撑着瘦小的身体,使自己站成一道墙,为诗人遮着风、挡着雨……

5诗人经历

解放前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29年到巴黎勤工俭学,学习绘画和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此诗以笔名"莪伽"发表于同年七月出版的《北斗》第2卷第3、4期合刊。

艾青纪念馆

艾青纪念馆

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组织春地画社。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等。
1935年10月,经保释出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又与戴望舒合办诗刊《顶点》,此间较重要作品有《诗论》。

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此时代表作有《向太阳》等。1944年获模范工作者奖状,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共产党党员。

1945年10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领导工作,写有《布谷鸟》等诗。

解放后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动,1959年转到新疆石河子垦区。1979年彻底平反后,写下《归来的歌》《光的赞歌》等大量诗歌。

6主要作品

作品列表

大堰河》(诗集)1936,上海群众杂志公司
北方》(诗集)1939(自费印出);1942,文生

《他死在第二次》(诗集)1939,上杂

向太阳》(长诗)1940,海燕读书
吴满有》(长诗)1943,新华书店;1946,作家书屋
黎明的通知》(诗集)1943,文化供应社
愿春天早点来》(诗集)1944,桂林诗艺出版社

《雪里钻》(诗集)1944,新群

《献给乡村的诗》(诗集)1945,北门

《释新民主主义的文学》(理论)1947,香港海洋书屋

《走向胜利》(诗集)1950,文化工作社

《新文艺论集》1950,群益

《欢呼集》(诗集)1950,北京新华书店;1952,人文

《艾青选集》1951,开明

《新诗论》1952,天下

《宝石的红星》(诗集)1953,人文

艾青诗选》1955,人文

《黑鳗》(长诗)1955,作家

春天》(诗集)1956,人文

《海岬上》(诗集)1957,作家

《苏长福的故事》(报告文学)署名纳雍,1960,新疆人民

《归来的歌》(诗集)1980,四川人民

《艾青叙事诗选》1980,广东人民,1984,花城

《海恋花》(散文集)1980,四川人民

《艾青选集》1980,香港文学研究社

《彩色的诗》(诗集)1980,江苏人民

《抒情诗选一百首》1980,香港时代图书公司

艾青诗选》1982,外文

《艾青谈诗》(理论)1982,花城

《落时集》(诗集)1982,浙江人民

《艾青抒情诗选》1983,文联

雪莲》(诗集)1983,黑龙江人民

《域外集》(诗集)1983,花山

艾青》(综合集)1983,人文

《艾青短诗选》1984,花城

《绿洲笔记》(散文集)1984,四川人民

《启明星》(诗集)1984,百花

《艾青论创作》1985,上海文艺

《艾青选集》(1-3册)1986,四川文艺

《艾青诗选》1997,人文

《我的思念是圆的》

《下雪的早晨》

《年轻的城》 新疆石河子

《春》

太阳的话》选入语文人教版六年级第六单元
我爱这土地》选入2007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课

《树》

大堰河——我的保姆》选入语文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第三课

著名作品

《大堰河,我的保姆》

作者:艾青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我是地主的儿子,

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

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

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

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

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

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钮扣,

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

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

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

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窸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喜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这是大堰河所不知道的:

她的醉酒的丈夫已死去,

大儿做了土匪,

第二个死在炮火的烟里,

第三,第四,第五

在地主和师傅的叱骂声里过着日子。

而我,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

当我经了长长的飘泊回到故土时,

在山腰里,田野上,

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

这,这是为你,静静的睡着的大堰河,

所不知道的啊!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呈给你吻过我的唇,

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

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

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

你的儿子。

我敬你!

爱你! 1933年1月14日雪朝

大堰河赏析

这首诗写于1932年的冬日。当时的诗人因参加"左翼美术家联盟"被国民党逮捕,被关押在看守所中。据诗人自述,写这首诗时是在一个早晨,一个狭小的看守所窗口、一片茫茫的雪景触发了诗人对保姆的怀念,诗人激情澎湃地写下了这首诗。诗几经辗转,于1934年发表。诗人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个笔名,并且一跃成为中国诗坛上的明星。
诗中的大堰河确有其人,其故事也都是真实的。也就是说,诗人完全按照事实,写出了诗人心中对保姆的真切感情。诗中"大堰河"的模特儿就是"大叶荷"。原来"大堰河"是"大叶荷"的谐音。艾青家乡浙江金华方音"大叶荷"与"大堰河"是一样的。距离艾青家的村庄——畈田蒋村约有五华里的地方有个叫做"大叶荷"的村庄。保姆大堰河的苦难经历正同祥林嫂那样,似乎连姓名都没有,以村庄的名字"大叶荷"替代为她的姓名。她出生于穷苦人家,自幼就被贩卖到畈田蒋村当蒋忠丕的童养媳。她在生了两个孩子以后,丈夫蒋忠丕死了,为生活所逼,又不得不改嫁给姜正兴为妻。因为她来自"大叶荷"村,于是村上的人都叫她为"大叶荷"。所以诗的开头写道:"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然而,这首诗又不是在写大堰河:她成了一个象征,大地的象征,一个中国土地上辛勤劳动者的象征,一个伟大母亲的象征。大堰河并没有名字,大堰河只是一个地名,是生她的地方。大堰河是普通的。她的生活中都是些平常普通的小事,那是她苦难生活的剪影。她的生活空间是有"枯死的瓦扉"的故居,是"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死后也只是"草盖的坟墓"。她的生活是"乌黑的酱碗",是"为儿子缝补被荆棘扯破了的衣服",是在冰冷的河里洗菜、切菜。她的儿子、丈夫都在她的照料下过着相对安稳的生活。在她死后,他们就失去了这些,他们在炮火中,在地主的臭骂声中活着。她的形象,同时也是那些和土地连在一起的劳动人民的形象。他们都植根在大地上,都有着劳动者的伟大品质。

大堰河并不是没有快乐,那快乐是伟大母亲的慈爱和对乳儿深深的爱。在劳累了一天之后,她从没有忘记来抱"我",抚摸"我",在"我"离开她时,她还在夸赞"我",还想着"我"的结婚……大堰河同样爱着她的儿子和丈夫。她死时,他们都哭得很悲伤。大堰河,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

全诗不押韵,各段的句数也不尽相同,但每段首尾呼应,各段之间有着强烈的内在联系;诗歌不追求诗的韵脚和行数,但排比的恰当运用,使诸多意象繁而不乱,统一和谐。这些使得诗歌流畅浅易,并且蕴蓄着丰富的内容。诗人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典型的意象,以散文似的诗句谱写出强烈的节奏。诗歌具有一种奔放的气势,优美流畅的节奏,表达了诗人来不可遏、去不可止的感情,完美体现了艾青的自由诗体风格.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假如我是一只鸟",全诗以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假设开头,使读者不禁发出疑问,"鸟"的形象和作者所要歌颂的"土地"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作者对此作出了阐释。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这使人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

下面四行诗,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土地"。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这四个对象前面都加了长长的修饰语。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象征着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流。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小鸟活着时,倾尽全力为土地而歌唱,死后,又将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连羽毛都与土地融为一体。

在诗的第二节,作者笔锋一转,由上文对歌唱者动态的描述,转而对"我"进行了一个近镜头的特写。这是以设问的方式进行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愈深,心中的痛苦也愈强烈。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艾青以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第二节的一问一答,诗人由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之爱,已使诗人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莹的泪水。"深沉"一词也许达不到与实际感情相应的表达强度,于是,其后紧跟的六个沉重的省略,似乎涌动着潜流地火般的激情,更为沉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房,激起读者持续的共鸣。全诗在这问答中达到高潮,那炽热、真挚的爱国情怀,留下不尽的余韵。

\《湛江,夹竹桃》

艾青

现在湛江市区仍到处可见夹竹桃

一九六五年春,中央农垦部在湛江召开"全国农垦会议"之后,有一个朋友回来说:"湛江真美,水是蓝的,街道整齐而且干净,两边的林荫路上种的是夹竹桃,我们去的时候正在开花,叶子象竹叶,花象杜鹃花,几乎条条街上都有,你想,湛蓝湛蓝的江水,艳红艳红的夹竹桃……"

林荫路种夹竹桃,我还是第一次听见。平常所见的夹竹桃都是种在大花盆里,只有一人高。种在街上,那该有多高,而且花要比杜鹃大得多,条条街上都种了夹竹桃,该有多美。

于是,我的脑子里,湛江和夹竹桃就连在一起,再也分不开了。我对湛江久久地响往。

今年三月,我终于有机会到湛江,心里自然想亲眼看看夹竹桃构成的林荫路。

湛江港务局把我们安排在新盖而没有完工的、五层高的"霞山饭店"。

我走上"霞山饭店"的五楼,马上在走廊的窗口向外看,远方是蓝色的湛江,近处的房顶有很多避雷针,后来听说湛江所处的雷州半岛是以雷多而出名的。

我在窗口看了很久,没有发现夹竹桃。

我到湛江当然不是为了看夹竹桃,我的任务是访问湛江港。

港务局的副局长张仁恕同志来看我们,点上一支烟谈起来。他是从什么开会的地方挤出时间来的。他是个北方人,对湛江赞不绝口:"咱们这儿可好啦,也不用人工造岛,港深,江面很宽,贴着两岸设一百个泊位没有问题。这儿也不用搞防波堤。这儿的水总是蓝蓝的,下雨这样,晴天也是这样,是个清水港,也是个深水港,又是个避风港,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我是从'三大火炉'(南京、武汉、重庆)来的,这儿可好多了。这是中国大陆海岸线最南的港口,进出口都方便,从地图上看也是个好地方。海员们反映:'湛江的水好喝。'"
最后他把烟头拧死在烟灰缸里补充说:"湛江是个天然良港。周总理来过,他说湛江是'南方的青岛';陈毅将军也来过,他说湛江是'中国的日内瓦'。

"

一个是"南方的青岛",一个是"中国的日内瓦",无非都是说湛江美得很。

在到"海员俱乐部"吃饭的路上,人行道并不干净,种的是菠萝蜜,结的果子很大,但没有成熟,不知道是什么味道。另外还有棕榈,却没有夹竹桃。

为了搜索湛江的历史影迹,我们访问了两个老工人。一个是湛江本地人郑南山,已经五十九岁了。另外一个是海康县人陈亚香,也已五十一岁了。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一个年轻的湛江人,从空军转业的杨振洪,他在港务局搞宣传工作。

谈话是散漫的。象拆一件旧毛衣,找到线头拉一段,又得找线头——断断续续地说着、想着。一开头就说:"从一八九八年法国人登陆到今天已八十一年了。

"我们小的时候,湛江只是一里多长的小码头,只能停靠三十吨以下的木帆船栈桥码头,用驳船装卸货物,由二百多个码头工人肩扛杠抬。以'寸金桥'为界,划为'洋界'(法国租界)、'唐界'(中国人地区)。

"湛江口上的东山岛、沃州岛都是法国人。我们和法国人打过仗,把他们赶过了'寸金桥'。

"法国人在湛江开了一个'万利公司',是赌钱的,有大烟馆卖鸦片,一船鸦片可以赚回去几船金银。法国每年从鸦片收入一百六十万元西贡币。

"那时候,总人口不到五万,却有一千多娼妓。

"日本人的'三井'、'三菱'也在湛江做买卖。

"法国人、日本人、国民党,一共统治湛江半个世纪,只有一个发电厂、一个火柴厂、一个手工织布厂、一个制爆竹的小厂。

"那时候湛江工人很苦:

一个杠、两条绳,

流浪街头难活命……

"过去的旧码头,就是现在的第一作业区。那时都是甘蔗地、地瓜田,死人坟地,常有土匪出没,下午五六点钟没有人敢到那边。

"那边也是刑场,尸首扔在沙滩上。海面也常有浮尸。

"湛江工人都是从四处逃荒来的。

"海员有革命传统。二十年代就有党的工作。一九三九年成立广州湾第一个支部。

"一九五O年开始有了自己的引水员。

"解放后盖了许多新楼,修了马路,在林荫路上种了夹竹桃、棕榈、菠萝蜜、椰子,但是海南岛的椰子种在湛江不结果子。

"那时候,湛江的街道很干净,夹竹桃开花,就显得更漂亮了。

"湛江人口增加到四十万,它成了中国第七个大港。有了化工厂、机械厂、农机厂、糖厂、罐头厂……十几万工人。办了水利专科学院、医学院、气象中专。

"现在最热闹的市区就是过去的尸骨狼藉的沙滩。"

郑南山是从放羊娃开始,现在是全港的总调度员;陈亚香现在是第一作业区办公室副主任,管龙门吊的修理技术指导。

港务局安排我们首先参观的是第一作业区。我们坐小轮船到第一作业区。这个码头有五个泊位,承担的是粮食、化肥、水泥以及杂货的进出口。这个码头能停泊五万吨级的货轮,有五万平方米的仓库。有十五台龙门吊,工人三千二百多人。年吞吐量二百三十万吨到二百五十万吨。

湛江是一个与欧洲交往的港口。一九六六年周总理批示:"把湛江港建成支援世界革命的港口。"

建港中遇到最困难的时期是一九六八年到一九六九年,许多工人都出去"闹革命"了,只有不走的部分继续上班。

引进技术也受到无政府主义的干扰不能使用。

磷矿码头是一九七O年设计的,我们不同意工字型方案,也没有看见计算书,交通部没有批,总工程师没有签字就动工了。不听总工程师的,说是"敢想、敢干",实际上是无政府主义,结果梁断了,为了加固耽误了两年的时间。共损失六十多万元。这叫做什么"设计单位把好关"。

桥吊与门吊之间也有反复。门吊两边漏,污染很厉害。

磷矿码头属第三作业区。

这个作业区受"四人帮"的干扰,什么"崇洋媚外"、"贪大求洋",一顶顶帽子飞来,码头建好了,上海承造的设备来不了。

"四人帮"的"要做码头的主人,不做吨位的奴隶"黑风吹来,经常发生"压船"现象。磷矿运不出去,影响农业生产。

一九七三年,外轮来货积压太多,周总理指示:"三年改变港口面貌"。象一声惊雷,使大家振奋起来,湛江港先后发展了第二、第三作业区(后一作业区在一九七O年就已设计了)。

我们来到第二作业区。

码头上停泊着一艘二万三千吨级的希腊船。这个码头也有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货轮。

我们走不多远,停泊着一艘二万吨级的巴拿马"色西拉"号。

这个作业区有十九台龙门吊,最大的一台是意大利造的。

小轮船把我送到油码头。

这儿有五万吨级的油码头和千吨级的供油码头,还有长达一千五百米的原油码头。

附近停泊着一艘七万吨级的大油船"大庆"号。

一艘巴拿马的"雅伦"号从海面驶过……

这个作业区是转运石油的,如果把港口加深,可以容纳二百四十万吨。年吞吐量达七百六十万吨。

第三作业区原是一个岛,现在用人力把它填成一个半岛。

这儿有十八台龙门吊,去年达到了九百五十万吨吞吐量。

港务局的同志说:"按吞吐量说,湛江是全国港口的第七位。去年共停泊过十六个国家的二百四十条船,其中有日本、索马里、苏联、希腊、巴拿马、英国、荷兰、瑞典、法国、利比里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巴基斯坦……

"外轮装卸是规定时间的,有奖有罚,装卸慢了,每天要罚六七千元。租船也一样。

"去年本港上交利润二千一百五十三万元。"

今天,江面上无风也无浪,我们所定的小轮船直线来回走了十六海里,回到了第一作业区,大家上岸。

我的确看见了"南方的青岛"、"中国的日内瓦"的壮阔的风光。

但是,使我感到遗憾的是我始终没有看见夹竹桃——红艳艳的夹竹桃,作为林荫道的夹竹桃,它们是什么时候被什么人砍伐了的呢?是什么人竟会仇视美呢?

我的心里一直很纳闷。

一九七九年五月 北京

(选自《艾青选集》)

现在湛江市区仍到处可见夹竹桃,然而艾青同志却再也看不到了。

编者按:在湛江轰轰烈烈地展开"工业立市、以港兴市"发展战略、全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之际,编者有幸拜读了由热心读者骆国和先生推荐的、诗坛泰斗艾青所写的《湛江,夹竹桃》。文章写于1979年初夏,当时十年动乱结束不久,改革开放刚刚起步,诗人用审视的眼光阅读着湛江,并最终道出了"我的确看见了'南方的青岛'、'中国的日内瓦'"的壮阔的风光"这样的的心声。编者从字里行间读到了诗人的敏感以及对这座滨海城市的亲切。一样的亲切,也曾发自文学大师冰心的内心,她在《湛江十日》中以诗意的语言,叙述着对湛江的赞美。大师们不同时间发出的一样赞叹见证着湛江与众不同的活力及其内在的富于创造性的人文精神。

去年通过重读冰心的《湛江十日》,许多人内心曾掀起波澜,至今余澜未消。编发此稿,旨在让更多人能重新审视湛江、看懂湛江,体会到她的活力,并以爱和行动投身到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的建设中来。

《鱼化石》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

地质勘察队员在,

岩层里发现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凝视着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

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当死亡没有来临,

把能量发挥干净。

《太阳的话》

打开你们的窗子吧

打开你们的板门吧

让我进去,让我进去

进到你们的小屋里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

我带着林间的香气

我带着亮光和温暖

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快起来,快起来

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

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

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

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

把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太阳的话赏析

《太阳的话》这首诗写于1942年1月14日,是艾青到延安以后写的一首诗,富有浪漫气息,是诗人的一首代言诗。艾青的一生是追求光明的一生,他的一些优秀的诗篇不是写太阳就是写火把或黎明。从中国的诗歌史来看,中国古代诗人更钟情歌咏月亮,歌咏它的柔和而明媚,纯洁而恬静。我们要感激艾青,他填补了诗歌创作的空白,他为我们歌咏了太阳的美、太阳的善和太阳的真,让我们认识到了太阳的重要。诗人写太阳是一种象征,一种代言,他代言的是民主政治,是能够给人类带来解放的民主政体。当年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政府为人民谋幸福,所以诗人用太阳来比喻它,来代言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政府的亲民思想。这首诗从表面看,难以理解的词句并不多,但含义深刻,不易读懂。教学中不要要求过高,学生只要能熟读,读出节奏和韵味,知道作者借太阳,象征光明、进步,表达了作者对进步、民主的新生活的向往。
自从1938年赛珍珠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中国籍作家(赛珍珠生前曾加入中国国籍)再也没有获此殊荣;不过,获过提名的倒是有好几位,老舍、沈从文、林语堂、艾青、北岛、钱钟书、巴金、王蒙和李敖等。关于艾青被提名一事,由于他本人比较低调,坊间流传不多,以至于连文学界的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回事。诸多版本的艾青传记也都没有片言只语谈及此事。据笔者所知,艾青被提名开始于1984年。

民间呼声

周红兴在其写于1987年的《艾青传》中说:"现在,一些有识之士,如西班牙的戈麦斯,巴西的亚马多,澳门的官龙耀,或撰写文章,或发表演讲,一致呼吁,诺贝尔文学奖应当发给艾青!"澳门的官龙耀曾在《澳门杂志》第一期即创刊号上发表大标题文章《提名中国大诗人艾青为诺贝尔奖候选人》(原文为英文,谭炳铨译),文章洋洋洒洒,以生动而不乏感情色彩的文字,介绍了艾青的历史和近况,最后说:"艾青是世界性人物,他使最古老的文化能与全世界亲切地汇合……我们认为艾青适合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此文之写作艾青应该是知情的,因为里面有艾青提供的照片。

我不知道巴西的亚马多提名艾青之事,但我知道苏联作家协会理事费德林曾经在北京说,苏联文学界推荐艾青为诺贝尔奖的候选人,并为此而作出自己的努力。阿尔弗雷多·戈麦斯·吉尔正是提名艾青为诺奖候选人的第一人,也是最为积极者,曾给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投书寻求声援,从而引起中央领导层的重视。

外国作家上书胡耀邦

最近,艾青夫人高瑛女士在翻找研究资料时,偶然在一本艾青读过的书中发现了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给胡耀邦的一封信的部分抄件。这部分是专门关于提名艾青一事的。
文中写道:"耀邦同志:……我想提议提出巴金艾青两人作为我们的代替人选,这样似乎更机动而适当。艾青在艺术上的成就和他在国际文艺界的声誉决不逊于巴金,其被接受的可能甚至还略多些。"此外还说这样"对艾青也公道些",落款上的时间是"8月15日"。

抄件上还附了胡耀邦8月17日批的原话:"同意,会议上议一议。"笔者感兴趣的是信中所透露的一些资讯和观点,以及与此相关的问题,尤其是当时的语境。如,胡乔木是在什么情况下在此信中跟胡耀邦讨论此事的?胡乔木为什么要说"对艾青也公道些"?

此事还得从阿尔弗雷多·戈麦斯这位热情的西班牙好事者说起。此人是汉学家、翻译家、文化活动家,是艾青的粉丝——给艾青写信的抬头用的是"十分崇敬"这样的字眼。他曾来北京,拜访过艾青。在那之前,他曾把艾青的作品翻译成了西班牙文。见到心仪已久的艾青,他无比激动。此人比较有心计,他把跟艾青的谈话记录了下来,寄给了很多地方的很多人。

在他1985年3月3日写给艾青的信中说:"我们的会谈纪要在西班牙乃至西班牙美洲(指拉丁美洲——笔者按)已经广为流传并被人复制。"同时,他在西班牙乃至欧洲卖力地宣扬艾青,"今年5月我要在西班牙组织一次中国文化周,中国大使馆将从马德里来此主办。我将就您举办一次讲话(我已在这里作过三次报告,在欧洲也作过若干次)。"他到底翻译了艾青的哪些作品?又是如何宣传艾青的?可惜我不懂西班牙语,暂时无从搜寻有关原始资料进行考证。

在同一封信中,戈麦斯说"去年我曾向瑞典皇家学院的提名没有得到中国官方的支援,倘若我得到了支援与合作,中国很可能已经有了一个诺贝尔获奖者"云云。这表明,早在1984年艾青就被他提名了,他的理由有两个。一是他对艾青的崇拜和艾青被公认的成就,他说:"凭良心和公正地说,我认为——同我的许多同行和国际上的评论家们一样——没有人比您更配得到它。"二是他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的热爱。"如果您获得这项奖的话,对于我无限热爱的了不起的中国人民来说,也是一个极高的荣誉,同时对其优秀的文化也是一个公正的裁决。"

戈麦斯还曾把这份纪要寄给了胡耀邦,他在信中说:"我将会谈纪要寄给胡耀邦主席和《北京日报》的出版人,并且告诉他们,您已成为诺贝尔奖的被提名者。"大概在给胡寄材料时,他还附了一封信,里面涉及到了提名艾青的事。

胡没有亲自回信,而是把他的信转交给了中国作家协会,时任作协书记邓友梅给他回信说:"胡耀邦总书记收到了你的来信,他非常感谢你对中国人民、中国作家的热情和友谊,但是此事不属于党的总书记管辖的范围,便将来信转到了中国作家协会,因为这是我们职责内的事情。"

关于艾青被提名一事,邓信是这样说的:"诺贝尔奖委员会曾数次来函征求意见,要我们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我们也曾认真地向诺贝尔奖提名著名作家巴金和著名诗人艾青为候选人,并将他们的一些著作(已译成英文和法文)寄去供他们研究。因此,你所从事的工作同我们是不谋而合的。"

戈麦斯在1985年3月3日给艾青的信中抱怨说,他提名艾青"没有得到中国官方的支援",邓信写于5月9日,是对戈麦斯的反驳:中国官方是支援的,而且已经落实到了积极具体的行动,艾青没有获奖,责任不在中国政府。的确,每年获得提名的作家很多,评奖的程式也相当复杂,不是戈麦斯一厢情愿的事。连诺奖评委都不敢说他推荐谁谁就能获奖。不过,戈麦斯作为西班牙人的热心和信心可以理解,也值得嘉许。退一万步说,诺奖是民间奖,不是官方奖。以笔者之寡陋,从未曾听说诺奖的评选要征得候选人所在国政府的表态。戈麦斯不免有一点点向艾青邀功的嫌疑。

胡乔木为艾青鸣不平

胡乔木给胡耀邦的信只标了月日,没有年份。高瑛女士推断是1985年,笔者推断是1984年。5月9日邓友梅既然已经说巴金和艾青为候选人,作为邓的上司的胡乔木怎么可能到了8月15日还在向党的最高领导"提议提出巴金、艾青两人作为我们的代替人选"?这不符合程式和逻辑。事实上,双人选正是8月18日胡耀邦等最高领导在开会时讨论的结果。
事情的经过大概是这样的:1985年5月之前,或者甚至早在1984年,诺奖委员会曾数次来函征求中国作家协会的意见,要作协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一开始中国定的候选人可能就巴金一个人。1984年,戈麦斯向诺奖委员会提名艾青。中国得知消息后,上层非常重视,经过胡乔木和胡耀邦等的讨论决议,将候选人名单扩展为两人。如果以艾青直接取代巴金,是对巴金的不敬和伤害;且不说,当时巴金贵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长等,他本身在文坛的资历也比艾青早一个年代呢。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提名委员会(其实是在美的华人作家组成的一个提名机构)曾推选巴金角逐西元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他们虽然与中国作家协会关系比较密切,有时还遥相呼应;但由于官方的保密工作一向做得扎实,他们未必知道巴金早在1980年代中期就获中共中央提名诺奖候选人的事儿。

胡乔木对艾青的赏识肇端于1940年代,而且可能是受了毛泽东的影响。现存的1944年5月27日毛泽东致胡乔木函,提及艾青《秧歌剧的形式》一文:

乔木:

此文写得很切实、生动,反映了与具体解决了年来秧歌剧的情况和问题,除报上发表外,可印成小册,可起教本的作用。最好把文尾附注移至文前,并稍为扩充几句,请与作者商酌。

毛泽东

1944年5月27日

胡乔木把毛泽东的意见转告给了艾青,并帮助艾青修改了文稿。"对艾青也公道些"云云显示了胡乔木在为艾青鸣不平,作为一名来自解放区的作家,艾青在解放后所受的待遇并不高,在文学界他的地位尚可:中国作协副主席和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但在政治界,他只是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或许,在胡乔木看来,以"艾青在艺术上的成就和他在国际文艺界的声誉"而论,他理应得到更好的安排。艾青虽然在延安呆过,但与胡乔木关系并不密切,胡乔木与艾青和巴金两人的关系都不近不远,他的态度应该说还是不偏不倚。

北 塔(据《中华读书报》)

7人物评价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出版的诗集有《大堰河》《北方》《他死在第二次》《向太阳》《献给乡村的诗》《反法西斯》《旷野》《黎明的通知》《雪里钻》等,咏叹民族命运,呈现出忧郁、感伤逐渐转向悲壮、高昂的诗风。在诗学上受凡尔哈仑等外国现代诗人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他直接表现新生活及建设者的诗作,疏离已有的艺术个性,显得平淡,但保持着原有诗思的格局。取材域外的《维也纳》《南美洲旅行》《大西洋》等,写实与象征互渗,想象和感受独到,为当时的出类拨萃之作。

20世纪70年代末复出后,他诗思如涌,《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属精心构撰的长诗,大量篇什短小精悍,主题接续三四十年代渴求光明、真理的情思线索,并有大幅度延伸,更为深沉、凝重、睿智,注重在具体物象中把握超越物象的意蕴,走向象征。

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意象独特、讲究哲理,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

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 《鱼化石》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发自我的 iPad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