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30日星期三

�果日�- �溺童� - 陶�

蘋果日報- 糞溺童戲 - 陶傑
糞溺童戲 - 陶傑

中港糞戰,因為「環球時報」高調攪局,舉世矚目。先是特區梁班子的經濟商務局的蘇局長說要對大陸小孩糞溺多「包容」,遭到香港公眾聲討。

蘇局長然後響出「基督教徒」身份,說他信奉的宗教,令他覺得「包容」之重要。

「包容」(Tolerance),百分之百是西方的普世價值觀。「包容」確實由西方基督教而來,不過人家歐洲,是經歷了中世紀的神權獨裁,教廷壟斷思想,以致人文和科學,無法釋放,哥白尼、伽利略、牛頓,都一一受教廷迫害排斥。西方基督教的包容,指的是人文思想、創造、科學的理性,不是指要「包容」中國小農社會通街的便溺。

英國和法國,在十六七世紀,街道也多便溺,居民將馬桶倒在街渠,鵝卵石道多髒水,所以才有高跟鞋之面世,而且紳士風度,還包括男士脫下外套,鋪在髒水窪上,讓女人勿弄髒鞋子。

英國幽默小品作家布萊遜(Bill Bryson),講述莎士比亞時代的倫敦,有一章專門講倫敦那時之缺乏衛生,如果「包容」還延伸到對街道的糞溺,後來就不會有下水道和水廁。

蘇局長亂說「包容」,也難怪,因為局長中了香港左膠文化學者的文字埋伏。「包容」是香港的左膠兩三年來散播「西方知識份子理論」而埋下的禍根。

香港是個做生意的地方。中國人賤視文科,尊崇理工商科,香港人厭惡歷史,香港是個缺乏人文知識的城市。對於歐洲和英國,從房龍到羅素的寬容精神,香港向來沒有研究。論左派思想,香港人也一知半解,「學者」是不懂的。英國現代左派之父彭東尼(Tony Benn)最近逝世,香港的左膠文化學者即無一字論及,因為香港沒有人文學(Humanities),但有一批裝模作樣,以為「年輕時思想不左傾不是天才」的文化小演員。

「包容」這兩個字,就是香港幾個文化幼童在街上留下的幾堆便溺,長期無人清理。現在,中國的「環球時報」踩上了,梁班子的蘇局長,也踩上了,許多對「西方」一知半解的香港中國人,也踩上了,臭氣沖天,當初蹲在街上拉屎的幾個「文化」左膠童呢?他們都躲起來,不作聲了。真是笑死人唷。



发自我的 iPad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