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0日星期五

�果日�- �易、外交和�菜 - 陶�

蘋果日報- 貿易、外交和買菜 - 陶傑
貿易、外交和買菜 - 陶傑

中國總理帶着三百五十億美元訂單訪問英國,除了要英女皇接見,還有消息,指中方要英國收了錢之後,還兩國聯署一項「中英聯合聲明」成果文件,以令英國確認,香港特區這十七年很好。

有一個朋友說:看錢份上,英國會出賣香港。我跟朋友打賭一頓飯,我認為出不出賣香港,是另一回事,但這份中國一廂情願的東西,英國不會簽。

因為中英文化不同。英國人注重契約,對於凡要簽字的合同,不會胡來,必條文細節,研析清楚。

英國人不是「差不多先生」,當年簽署「中英聯合聲明」,由一九八二年開始,經歷三年,共三十多輪外交會談,英國外相、外次、國會議員,多次訪問香港,會見香港的兩局議員,還加上一百五十年領治香港的民情經驗,尚且由戴卓爾夫人動筆,與中國的趙紫陽簽署。

「港人治港」有何「成果」,今日的金馬倫聯合政府,近年全無貼身跟進,毫無知識。如果要英國做保家,為中國代言,推銷在英國交還香港主權之後中國「尊重香港高度自治」的十七年成就,不是不可以,但須由英國派官員和專家來香港,會見香港各界,親自調查,必須自己達成獨立的結論。


但這又「干涉內政」,中國會大怒。然後才是一個「錢」字。三百五十億美元不算少,但對一個國家,也不會太多。中國人購物有一種師奶主婦的貪婪心理,無論在法國買一件皮草,還想對方送一雙鞋子,另加一瓶香水;或者街頭買菜,買三斤豬肉,還叫小販送她一棵大葱、兩顆蒜頭。

給英國三百多億合同,見英女皇,還想搭一份「成果聲明」,了解中國女人的購物心理,就明白此一「文化」。

但英國的文化不同。英國可以賣資產,像機場和水電的乾股,但國格、形象、信譽,是不可以出賣的,或者至少三百五十億這個價錢,中國想要全包宴,英國辦不到。

英中文化,差異太大,由鴉片戰爭開始,英中已經開始交流,但到今日中國還不太了解,可見中國想融入國際(國際指西方文明國家的品味國際,而不是埃塞俄比亞、北韓、阿富汗那種「國際」),還有一段很長的路子要努力走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