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5日星期日

�果日�- 大嶝� - 李�恩

蘋果日報- 大嶝島 - 李純恩
大嶝島 - 李純恩

廈門大嶝島有兩樣東西出名,一是紫菜,一是海蠣(蠔)。兩樣東西都是當地漁民養殖的。每年農曆七月,人們將一條條繩子綁在柱上插進海裏,再放進培植好的紫菜苗,紫菜苗會自己沾附上繩子,潮汐漲退間,慢慢長大,像一塊塊布一樣掛在繩上,長到一定長度,就可以剪下來了。

第一次剪下來的紫菜,叫「頭水紫菜」,最是鮮滑,那是大嶝島紫菜中的精品,也是餐桌上的招牌菜餚,「頭水紫菜蒸蛋」、「頭水紫菜煲」,很讓食客稱讚,頭水之後,就是二水三水四水,紫菜長到後來,就粗老了,到了五水六水,就拿去餵豬了。

每年十月之後,紫菜季終結,漁民們就開始養海蠣了,把用過的海蠣殼一串串用繩子綁好,繫在插於淺灘的木樁上,漲潮的時候,野生的海蠣苗自然會粘附到海蠣殼上,然後慢慢長大,長到一顆小指甲大小,再移去深水處,由得自然生長,兩三個月後,便可以收成了。

當地漁民將出海打魚叫作「討海」,養殖紫菜和海蠣,就叫作「討小海」。「討海」,很卑微的一個名稱,卻包含了風浪的險惡和生活的艱辛。大嶝島海對面不遠處就是台海的金門島,在兩岸互相炮擊的年代,漁民們依然是要去「討海」的,有時駛近了金門,和善的守軍就會大聲警告,叫漁民們趕快離開,不然換崗之後,下一隊不善,便會槍擊炮打了。當然也真有被炮火擊中擊傷的時候,因為離金門近,傷員就去金門求救,國軍也不拒絕,救人醫傷,打也是他們醫也是他們,醫好了再放回對岸去。

這天站在廣闊的蠔田邊上,遠眺金門島,海風拂煦,很是清涼。陪在我們身邊的張先生是從小在那裏長大的村民,他說小時候對面隔天就有炮彈飛過來,有時候,大喇叭又把鄧麗君的歌聲傳過來,天氣好的時候,插在對岸那面青天白日旗也看得清清楚楚。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