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8日星期四

朋友圈里的那些谣言,你中了几条?

朋友圈里的那些谣言,你中了几条?
来源: 3g.k.sohu.com

  根据微信官方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微信月活跃用户数近4亿,公众帐号达580万,谣言、欺诈、色情信息在朋友圈屡见不鲜。一些公共账号为了吸引订阅用户,常常"不择手段"。用"揭秘"、"爆料"、"内涵段子"等词汇夺人眼球,其中谣言信息不尽其数。

近期朋友圈出现的9大谣言!别信!

  1、暴恐分子手提炸药被击毙;2、暴恐分子扮工人入室施暴;3、上海出现疑似埃博拉病例;4、人贩子进京偷孩子;5、儿童服尼美舒利颗粒致死;6、顶花带刺的黄瓜都抹避孕药;7、猪肉已大面积出现钩虫;8、吃一包泡面需肝脏解毒32天;9、碱性体质癌细胞无法生长。以上都是谣言!别信!真相如下:

那些刷屏的谣言是如何炮制的?

  高转发谣言的经典要素:1、文字修饰巧妙,能以假乱真;2、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3、标题耸动抓人眼球;4、用词简单,结论直接;5、离开剂量谈毒性;6、引用文献和术语。谣言都披着相似的外衣。

四招让你成为网络谣言"终结者"

  流言之所以传的快,是因为它先天就比真相更具备传播性,所以这固有劣势姑且按下不表。那么在面对一篇言之凿凿的文章时,如何机智地判断它的可靠性呢?

1.看数字

  基本上打着"据说已获得1000w转发""XX50年研究证明的惊人结果"作为标题的文章基本都是谣言。这种旗号属于营销手段,纯属骗转发骗关注,和推销畅销书美容品的手段是一样样的。

2.看语气

  谣言通常都是一个耸人听闻的事实开始,用非常简单的语句进行夸大,并且处处充满要求阅读者分享传播的暗示。如果一篇所谓的科普文从标题开始到都是感叹号,呵呵呵呵,你懂的。

3.看故事

  谣言里面以"我一个朋友告诉我。。。"开头的故事如恒河沙数。但是故事的生动性和事实的可靠性通常成反比,离信息源越远,信噪比越低,道听途说的单一信息随便拿来传播,不觉得不负责任么?更不要说还有谣言的开头是"我一个好哥们的朋友的那个在医院工作的姐姐说。。。"。

4.看因果

  例如,"我有个朋友一直吃素,他活了105岁"不能证明吃素有益健康。同样的,癌症发病率在近几十年内上升也不能推出是由食用转基因食品导致的。仔细看看各种流言,哪个不是在是似而非的因果关系上大做文章。

  如果阅读时能稍微注意以上几点,99%的谣言都可不攻自破。其实伪科学长得都如整容脸蛋一般非常模式化,虽说它们看来无害,但是却能大大削弱真正的科学的公信力。(来源:果壳网)

分辨科普与谣言需三思而后"信"

  1、看到消息后多加判断:对文章的来源进行检索,或询问相关专业的人士。2、在难以判断的情况下,不轻易传播危言耸听的消息,这也是扼杀。

品读分享

想看最靠谱的资讯?下载品读→



HH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