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了許久的「佔中」,想不到由「佔鐘」開始。
金鐘,夾在中環和灣仔之間,向來都不是平凡之地。從英治時期的兵房、海軍船塢和軍用碼頭,到回歸後的政府總部、最高法院和解放軍海軍基地,都座落這裏,是重要政治和軍事要衝。
今天鐘聲一響,抗爭展開,是時候穿梭時空,重溫金鐘歷史文化。
記者:譚偉健

2014年
■今天的夏慤道,左上方為海富中心。
地鐵站名 來自船塢
上世紀80年代以前,香港並沒有金鐘這個地方。開埠初期,英政府在港島北建立維多利亞城,按四環九約分區,金鐘地段只屬中環的一部份。直至1980年,地鐵興建,金鐘地段設站。由於該處有一金鐘船塢(Admiralty Dock),故以「金鐘」為站命名,人們往後便以「金鐘」稱呼這地。

夏慤道 首條行車天橋
夏慤收回香港有功(見下文),英政府於1961年,將原為英國海軍船塢對出填海得來的新馬路,命名為「夏慤道」,並設行車天橋,橫跨今天海富中心與香港大會堂之間的一段道路。這天橋,是香港首條行車天橋,最初單線行車,後來擴建成三線雙程,下層還設交滙處,連接金鐘及半山區。

70年代
■當時的夏慤道空曠得很。

80年代
■經過幾年發展,夏慤道已變化甚多。
金鐘船塢 最重要軍事基地
金鐘船塢,英文為Admiralty Dock。按照英國海軍傳統,"Admiralty"是少將級或以上的海軍司令坐鎮的基地。由於靠近中環權力核心,金鐘被英國人策劃成駐軍重地。不但有海軍船塢,沿海一帶還設有威靈頓兵房、域多利兵房和美利兵房。山崗上今天的茶具博物館所在地,乃昔日三軍司令官邸。而添馬艦海軍基地,更曾是英國駐遠東第二大海軍基地,僅次於新加坡。

1910年
■沿海的右方是海軍船塢。

1950年
■右方為威靈頓兵房。
金鐘 真的有個鐘
Admiralty Dock,按字面應譯作「海軍船塢」,為何會稱為「金鐘」?原來當年船塢路旁有幢駐港英軍兵房名——樂禮樓(Rodney Block),大樓門口懸有一個金色銅鐘,每逢中午及下午便敲打,作為士兵、文員及工人的午膳及下班的訊號,附近居民便習慣稱此營房為「金鐘營房」,該區亦順勢稱為「金鐘」。

1910年
■樂禮樓

1980年
■金鐘營房(左)、樂禮樓(右)
超級猛鬼 美利樓
提到美利樓,不能不講鬼。這樓建於1844年,是美利兵房一部份。1941年12月8日,日軍空襲香港,首枚炸彈就是投在金鐘道的這個兵房,地底防空洞入口死傷枕藉。日治時期,此樓又曾作日本皇軍憲兵總部,並且設有多座囚犯室和刑場,據稱行刑者超過4,000人。戰後,此樓用作政府辦公室,並開始鬧鬼。最經典的,是大樓內的打字機曾一夜間全被「人」搬至地上,又曾有人夜間經過,聽到慘叫聲由兵房傳出。1982年,美利樓拆卸並遷至赤柱重建,而該地段則改建成今天的中國銀行大廈。

■美利樓前身為軍官俱樂部。

■拆遷前的美利樓
為港犧牲 添馬艦
今天政府總部所在地,就是昔日稱為添馬(Tamar)的地方,名稱源自英國皇家海軍的一艘同名軍艦,添馬艦(HMS Tamar),是一艘三桅運兵船。1897至1941年,此船為皇家海軍駐港主力艦,長期停泊在金鐘的海軍船塢。大戰期間,港府為免添馬艦落入日軍手,將之炸沉。戰後為紀念添馬艦功勛,政府把新填海地建成的海軍基地命名為「添馬艦」,亦鋪設了夏慤道,連接本來被船塢分隔的告士打道與干諾道中。

1927年
■泊於海軍船塢的皇家海軍補給艦,添馬艦。

1989年
■王妃戴安娜訪港時,亦有到訪添馬艦。
英國 收回香港
提起夏慤道,必須提及英國皇家海軍上將夏慤爵士(H.J.Harcourt)這位歷史人物。1945年日本投降,8月30日英國委派夏慤率領以「HMS不屈號」為首的英國艦隊駛入維多利亞港,重新升起英國國旗,象徵日本正式結束在香港的管治,1945年9月1日,夏慤宣告成立軍政府,由他出任軍政府首長兼三軍總司令,管治香港一段時間,恢復社會秩序與法紀。

1945年
■9月,英國皇家海軍上將夏愨(前排右)代表香港簽署停戰協議書。

1945年
■同月,夏愨在港重新升起英國國旗。
漏斗大廈 有乾坤
解放軍駐港部隊的中環軍營,又稱「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大廈」。回歸前稱為「威爾斯親王大廈」,是駐港英軍三軍總司令部。1979年啟用,樓高28層,屬軍事規格興建的建築物,以鋼筋和鋼板混凝土建成,能抵擋槍炮攻擊。外觀呈漏斗形,也有玄機,即使被攻入,也可收窄防禦範圍,有利防守。殖民地時期,大廈內設有糧食及武器庫,儲備足夠一個月用的糧食和武器彈藥,以備萬一出現緊急情況,可作長期抗爭之用。

1995年
■威爾斯親王大廈,即現時的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大廈。
HH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