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日星期六

�果日�- ��玲的起伏跌宕 - 王�

蘋果日報- 張愛玲的起伏跌宕 - 王鶴
張愛玲的起伏跌宕 - 王鶴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長江文藝出版社2014年7月版)收錄了張愛玲致夏志清的100多封信,夏志清為絕大多數信件寫了按語。這些文字,讓張愛玲在美國的生活與寫作,變得更為立體、更有細節。


夏志清的名著《中國現代小說史》1961年由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他對50年代後在大陸湮沒無聞的錢鍾書、沈從文、張愛玲等,給予別有洞見的高度評價,使他們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從此被改寫。夏志清盛讚張愛玲,將其短篇小說成就與英美現代女文豪曼斯菲爾德(Katherine Mansfield)等相提並論,視《金鎖記》為「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學術界對她理直氣壯的研究,緣於夏志清的推崇。


夏志清回憶,張愛玲至遲在1961年3月收到他寄去的英文初版《中國現代小說史》後,與之通信,之前的信因搬家遺失,《張愛玲給我的信件》中最早那封,始於1963年。


夏志清對張愛玲有知遇之恩,後來更給予她諸多切實的幫助。張愛玲晚年清冷避世,但寫給宋淇夫婦、夏志清、莊信正等人的信裏,不乏周到、溫煦、誠摯。當然,她的表達有着一貫的不煽情、不熱辣的節制風度。


張愛玲為香港的電影公司編劇,也為美國新聞處翻譯作品,聊以謀生。根據《金鎖記》改寫的英文小說《北地胭脂》,出版後口碑和銷路不理想,其他小說在出版社常獲冷遇,張愛玲惆悵滿懷。她固然需要版稅改善經濟狀況,但更渴望以英文作品再度贏得文壇矚目。


張愛玲在美國寫作的自傳體長篇英文小說,取材於童年、少年回憶和青年時在香港、上海的經歷。她自陳,「美國出版商似乎都同意那兩部長篇的人物過分可厭,甚至窮人也不討喜。」「對東方特別喜愛的人,他們所喜歡的往往正是我想拆穿的。」


張愛玲早年回應傅雷的批評時說:自己喜歡素樸,並不贊成唯美派。「我不把虛偽與真實寫成強烈的對照,卻是用參差對照的手法寫出現代人的虛偽之中有真實,浮華之中有素樸。」寫什麼、怎麼寫,她自有主見。張愛玲不願迎合英美出版界那種「東方采風錄」式的趣味或冷戰思維,也不太讚賞韓素音等人的暢銷小說。她1978年給夏志清的信上,對後輩女作家陳若曦的《尹縣長》英譯本在文壇走紅,心情複雜,感慨良多。


《雷峯塔》《易經》《小團圓》等,固然有張愛玲文字一貫的風韻:繁複細密的意象,別致微妙的譬喻,可堪玩味的情調……但比起她40年代的頂峯之作,少了豐沛元氣、驚世才情,那些恍若精靈附體的生花妙筆,好像由潤轉枯。她的一世英名,還是靠早年作品成就的。


從孤島時期紅透半邊天,到抗戰勝利後被迫沉寂;從熱戀時的「欲仙欲死」,到胡蘭成另尋新歡;從勞頓不堪陪護病人,到頻繁搬家躲避跳蚤……張愛玲曾讓筆下的人物身處極端之境,她自己也歷經起伏跌宕、不由自主。



HH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