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日星期六

如果没有英国150多年的统治,香港会像今天这么繁荣吗? - 林建建的回答 - 知乎


如果没有英国150多年的统治,香港会像今天这么繁荣吗?

最簡單的說法,是英國人創造了機遇,而在港華人把握了這個機遇。缺少英國人不可以,缺少華人也不可以,香港之所以成為今日的香港,兩者缺一不同。

沒有英國150的殖民統治,香港不單沒有今天的繁榮,香港這個地方更加不會存在。然而,若然香港不存在,今日同樣繁榮的深圳也不會存在。歷史沒有如果,香港能夠從開埠時的小漁村發展至今日一座繁華的都市,英國人的的殖民統治的確功不可沒。但香港之所以能夠成為今日的香港,「中國人」的民族特性也是當中的關鍵。

英國對香港150年的統治,當中有不同的階段。最簡單可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我們先稱之為「香港割讓」或「香港開埠」,這段時期由1842年至1898年為止。這裡的「香港」包括今日的香港島,及九龍一帶。

(1842-1898)

從地圖上可以看見,第一階段的香港實際面積不大,而且香港島的地勢以山坡為主,故當時英國人只是把香港當成一個和晚清中國貿易的中轉站。

值得留意的,是當時英國陸軍對香港的描述:
「細小、荒蕪、不衛生、沒有價值」
「比非洲的塞拉利昂更差,因為更不衛生而且離英國更遠」

研究香港史的學者都指出,由於香港濕熱的氣候環境容易滋生蚊蟲,英國在統治香港的初期便出現大量士兵患上傳染病的情況,當時英國不打算發展香港。

香港開埠初期的經濟發展得善於鄰近的廣州,同時,香港開埠以後,很多華人陸續移居至香港。第一次有規模的移民潮,是太平天國時期。然而,這部份由於手上沒有數據,故暫且不作討論。

這段時期,香港尚未具備成為國際城市的條件。一方面,割讓予英國人的土地面積不大,且地理環境不佳,局限了香港的發展;而另一方面,香港人口不足,地方工業不可能發展。在這個情況之下,當時的香港只是英國眾多殖民地之一,並不扮演太大的角色。

(1898-1949)

第二階段由1898年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止。

1898年,英國政府和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即由1898年7月1日起,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方及附近二百多個離島,合共99年,直到1997年為止。這亦是香港97年回歸的法理依據。

第二階段,香港對於中國、英國以至世界的角色越見重要。一方面,香港成為晚清時期中國革命份子的大本營,大量反清華人聚居於香港,除了孫中山之外,比較有名的革命份子是楊衢雲(張學友曾經在電影《十月圍城》中扮演這個角色)。
(楊衢雲無字墓)

於英國而言,由於遠東局勢漸漸不穩,香港除了中轉港之外,更成為了英國在遠東具戰略地位的城市。滿清滅亡以後,直到民國時期,香港渡過了短暫的平穩期。

然而,由於日本侵華,中國局勢再次不穩。大量難民開始南下,部份輾轉來到香港。然而,香港最終亦無法逃過日本的侵略,香港於1941年12月25日(香港的黑色聖誕日)被日本佔領長達3年8個月。
(約三千人於日治時期被送入赤柱拘留營,全部是平民,多為政府公務員、警察和英國公司的要員。)

(題外話:日據時期的香港歷史往往被忽略,但這段時期影響了香港之後的發展,包括華人與英國人的關係。與日本皇軍相比,當時的華人更親近英軍,亦有很多移居香港的華人協助英軍作戰,網上有不少相關資料,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查找。這段時期頗值得大家研究)

由於世界大戰的爆發,香港的經濟發展停頓。日據時香港人口更呈大幅度的下降,剛剛起步的工業受挫。混亂的局勢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止。

(1949-1997)

1949年至1997年,確定了香港成為今日世界上其中一個最繁華的城市。當然,香港或者如此問:如何评价「香港正在沦为二线城市」的说法? - 社会所言,最終會淪為二線城市,但這是後話。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以及中共對待香港的態度,確定了香港日後的騰飛。共和國成立後,中共在當時是有能力收回香港的,但當時香港對中共並沒有特殊的價值,且收回香港的代價大於得益,故中共最後選擇由英國人繼續管治香港。那時的香港,作用類似於金門,是國際博弈的技巧。英國基於他在香港的利益,成為西方勢力第一個承認中共合法管治地位的國家。某程度上,中共當時放棄收復香港,是加強了他在國際上的地位。

1949年起,中國大陸的政治局勢極為複雜,大量政治話題至今仍未解禁。

首先,韓戰時期,雖然香港屬於英國,但美國擔心香港會成為中共輸入戰略物資的地方,曾對香港實施禁運。這政策對當時的香港打擊十分大,經濟發展再一次停滯。

隨後,由於中共各種政策失誤,中國大陸南部地區開始「大逃港」。這段時期對香港經濟發展極為重要,一方面大量廉價勞力湧入香港,為香港短暫的工業發展提供機會。那段時期,香港的輕工業在世界十分聞名,有所謂made in Hong Kong的品牌。玩具、膠花等工業養活了一整代香港人,香港所謂「獅子山精神」,就是這段時期被提出。

英國人管治對香港的重要性,在67暴動後真正呈現。67暴動之前,英國香港政府並不關心香港民間的發展,香港低下階層的生活,主要由華商及外國教會支持。例子包括東華三院,及很多由教會主辦的學校。這些組織對於香港發展貢獻良多,至今仍有為數不少的中小學是由外國教會投資開辦的。

67暴動後,英政府意識到管治香港的重要性,才開始大量投資基礎建設,以及增加社會流動性。然而,相比各種基建,設立廉政公署的影響最為深遠。50、60年代的英屬香港,貪污問題極為嚴重。電影《歲月神偷》亦有所描述。自廉署成立後,香港在極短時間由貪污走向廉潔,成就可以用奇蹟來形容。而廉潔的政府,是香港走上繁華之路的關鍵。

回到這條問題:如果没有英国150多年的统治,香港会像今天这么繁荣吗?

我會說,英國對香港的管治提供了目前香港繁榮的基礎部份。早期英政府對香港地理的投資,包括對香港的地理規劃,使香港能衝破自然地理氣候限制,各種去水排污的規劃,為日後的香港提供了發展基礎。60年代英政府對香港管治方針的轉變,則為勤奮的華人提供了無限的可能。由於制度清晰,各種民商法案有例可援,港英政府為香港華人提供了一個公平的平台,互相競爭,使香港成為當時的四小龍之一。

然而,不得忽略的,是中國大陸改革開放所創造的機遇。由於鄧公在深圳設經濟特區,港資能在內地設廠,「前店後廠」的發展模式使香港成功由第二產業轉型至第三產業,在這個情況之下,中國大陸對於香港今日的繁榮亦有莫大貢獻。

這條問題的延伸,是今天中港兩地的矛盾,或香港於中國的角色。嗯,但這方面就不好說了,就讓市場經濟慢慢競爭好了。我,還是繼續刷知乎看段子好了。  



1 条评论:

  1. Cut the crap!
    No Great Britain! No Hong Kong!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