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3日星期三

蘋果日報- 玩換手機之謎 - 林夕

蘋果日報- 玩換手機之謎 - 林夕

玩換手機之謎 - 林夕

寫吳克儉太多,或許會有人以為是對人不對事,看不過眼他的造型演出,簡稱雖無過犯,面目可憎,才故意挑剔,在鰣魚裏挑骨頭──我這話什麼意思?張愛玲曾說,人生三大憾事之一,鰣魚多刺。張愛玲在《紅樓夢魘》說的這番話,博學局長必有所聞,要挑他,沒難度,只是想吃鰣魚一樣,怕挑的不嫌煩,看的也嫌惡。

不想寫,但誰捨得不寫?想忍一忍手不挑他的骨頭,他自己帶頭為自己鳴冤叫屈: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拋出來這成語,讓我們認識另一二創諺語:崩口人不避崩口碗。

有人屈你砌你,你窩在這車廂裏,窩囊了半個時辰,要為自己平反,要理夠直氣夠壯,才能贏回本來就不存在的面子的;言為心聲,就那簡單幾句憋在心裏的悶氣,腦袋沒崩壞的話,應具備連珠炮發的基本能力。吳局長的崩口,卻要每說三個字看一次貓紙,短短一段討媒體檄文,弄得一崩一崩的,還有什麼氣勢可言。

魔鬼藏在細節裏,內情見於微細處。吳局長喊冤,他在車裏沒有玩玩手機,其發音為玩(廣東話陰上聲)玩(陽去聲,音同換)。我揣度良久,玩換手機,這什麼意思?玩完了手機換一部手機再玩玩?後來猜到了,這疑團比此人能當局長淺白多了。一定是這樣的,除非不是:局長忙於推普教中,廣東話不大利索,看稿鳴冤時若唸成「換手機」,會以為時常換4寸版新愛瘋,會習慣性出醜,所以特別加上括弧,講稿可能是這樣的:「玩/(換)手機」。此稿可能出自對他有刻骨了解的下屬,也可能是他本人做的功課。但這勤奮的學生,躲得過「換手機」,避不過「玩玩手機」的命運。

以上,雖屬雞毛鴨蒜,但一沙一世界,從鴨蒜中觀照人心。一個人要有多虛怯、多沒底氣、多無能、多無心,才會當着鏡頭說得出玩玩電話?表達能力會影響以及反映思維能力,除非他只是怯場,會害羞,月讀三十卷書的人會知羞,誰信?為此,前線人員當然深深不忿不服氣,命運操縱在這等水平的局長,聽他指令搞教育,是對出心出力,忙得只剩下命的教育工作者最大恥辱。

何患無辭?聽他推介防治學生輕生法寶,每校派五千元搞活動,講到鬼食泥似的,我只想到新一宗欲加之罪:私藏偷泥罪。身為梁班子首席負資產,崩口人還咬到同僚的要害。要挑他骨挑他的頭,從來只怕辭彙不夠,只患無人請辭。

上一則: 病態特朗普 - 左丁山

下一則: 位位差不多 - 李碧華



I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