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9日星期六

蘋果日報- 小一數學題 家長斥刁鑽 校方稱屬鼓勵性質非功課

蘋果日報- 小一數學題 家長斥刁鑽 校方稱屬鼓勵性質非功課

小一數學題 家長斥刁鑽 校方稱屬鼓勵性質非功課

【本報訊】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一份數學科工作紙在網上瘋傳,被批題目太深,不適合小一、小二學生。校方回應指,題目只是數學科的趣味活動,不是功課或考核,「冇交返嚟都冇所謂」。該校家長則指題目刁鑽,超出小學生水平,又稱「咁份嘢唔使交就不如唔好畀呢份功課啦」。

記者:葉偉東


這條網上瘋傳的數學問題出自位於將軍澳的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是小一至小二年級的習作。題目列出一條算式,以11個英文字母取代數字,要求學生解答各字母分別代表甚麼數字。有家長把題目放上網,引起全城熱議。

校方:冇交都冇所謂

有網民說:「挑戰題嘅目的係想小朋友有解難嘅習慣,但一條連大人都要諗餐飽先答到嘅挑戰題,到底係咪適合?到底有冇咁嘅作用?」

聖安德肋小學數學科主任丘敏芝確認,該瘋傳的數學題該校屬小一、小二年級組別習作,內容與「10的組合和11的組合」有關。對於數學題被批評程度太深,丘敏芝解釋,題目只是數學科的趣味數學活動,稱程度太深只是誤會。她續指此數學活動每年大概進行5次,每次一題,用作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唔係考試形式,唔係工作紙,唔係功課」。

丘稱題目為趣味數學問題,屬鼓勵性質,冀學生多思考,應用學過的數學概念解答高階問題,又強調此問題非考核,「平時功課、作業、補充都唔係類似呢啲題目」。她認為題目不會對學生造成壓力,「小朋友做得啱嘅,或者同家長商量咗答案,都會畀個貼紙佢做獎勵,冇交番都冇所謂」,直言沒想過會引起迴響。

該校家長Tony接受訪問則指,就讀小二的兒子亦收到該份功課,直言「仔仔唔識做」,最後由他完成習作。Tony質疑該條數學題超出小二學生程度,並形容題目刁鑽,「如果個小朋友可以做得到呢條題目,其實都可以入中學啦;我自己覺得有啲over咗個小朋友嘅要求。」


■港學童的功課壓力備受關注。資料圖片

家長質疑挑戰題成效

Tony又表示不理解為何要「兜一個圈去學減數」,認為數學老師最終只會依書直說,難以用創意教學引導學生思考題型,質疑挑戰題的成效。Tony說:「份嘢唔使交咁就不如唔好畀呢份功課。」他認為學校連功課是否需要完成、遞交也模糊不清,叫學生及家長難以適應,「做佢又唔識做,唔做又驚俾學校話冇紀律」。

網絡亦流傳另一條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的高難度數學題,校方卻對查詢不作回應。


上一則: 抽氣扇焚宅 男子穿內褲逃生

下一則: 港大生試答 5分鐘投降



I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