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1日星期六

塑化剂_百度百科

 

塑化剂

百科名片

方便面也遭塑化剂污染

塑化剂(增塑剂)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助剂,其种类繁多,最常见的品种是DEHP(商业名称DOP)。DEHP化学名叫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是一种无色、无味液体,工业上应用广泛。2011年5月起台湾食品中先后检出DEHP、DINPDBPDMPDEP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成分,药品中检出DIDP。截止6月8日,台湾被检测出含塑化剂食品已达961项。6月1日卫生部紧急发布公告,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卫生部说,塑化剂可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微量摄入不必过分恐慌。

编辑本段基本介绍

  塑化剂,台湾汉语,就是大陆汉语之增塑剂。增塑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可合法用于工业用途。台湾厂商用一种常见的增塑剂DEHP(后陆续检出DINP、BBZP、DBPDMPDEP等)代替棕榈油配制的起云剂也能产生和乳化剂相似的增稠效果。但是,业内人士指出,DEHP、DINP等塑化剂并不属于食品香料原料,因此,DEHP不仅不能被添加在食物中,甚至不允许使用在食品包装上。

塑化剂分子结构

“起云剂”是一种合法食品添加物,经常使用于果汁、果酱、饮料等食品中,是由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及多种食品添加物混合制成。但因棕榈油价格昂贵,售价为塑化剂的五倍,昱伸香料公司遂以便宜却有毒性的塑化剂DEHP取代,加入到“起云剂”中;另一厂商宾汉公司则以DINP取代贵重原料加入起云剂中。

  某些塑化剂的分子结构类似荷尔蒙,被称为“环境荷尔蒙”,是台湾环保署列管的毒性化学物质。若长期食用可能引起生殖系统异常、甚至造成畸胎、癌症的危险。

  环境荷尔蒙系指外在因素干扰生物体内分泌的化学物质。在环境中残留的微量此类化合物,经由食物链进入体内,形成假性荷尔蒙,传送假性化学讯号,并影响本身体内荷尔蒙含量,进而干扰内分泌之原本机制,会造成内分泌失调。

  2011年06月08日,台湾公布被检出含塑化剂食品已达961种,质检总局暂停进口台湾问题产品增至948种;为方便公众了解塑化剂产品,质检总局每天公布台湾受塑化剂污染的问题企业及产品的最新名单,已涉及280家企业。问题产品一律暂停进口。

应用
  塑化剂是大宗工业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包括塑料、橡胶粘合剂纤维素、树脂、医疗器械、电缆等成千上万种产品中。

  比如一般常使用的保鲜膜,一种是无添加剂的PE(聚乙烯)材料,但其黏性较差;另一种广被使用的是PVC(聚氯乙烯)保鲜膜,有大量的塑化剂,以让PVC(聚氯乙烯)材质变得柔软且增加黏度,非常适合生鲜食品的包装。

  另一个广泛存有塑化剂的产品是PVC制造的儿童玩具,欧盟已经明定塑料玩具中塑化剂的含量需0.1%以下,但目前台湾尚无明确规定或限制。[1]

  女性经常使用之香水指甲油等化妆品,则以邻苯二甲酸酯类作为定香剂,以保持香料气味,或使指甲油薄膜更光滑。

成分及性质
  1.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ate Esters, PAEs)是邻苯二甲酸(Phthalate acid)的酯化衍生物,是最常见的塑化剂。

  2. 邻苯二甲酸酯类在日常及工业上被广泛使用,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为最大宗,占塑化剂产量的四分之三,其次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3.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是具些许芳香气味或无气味的无色液体,中等黏度、高稳定性、低挥发性、成本低廉、低水溶解度,但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中。

编辑本段塑化剂滥用

  2011年5月,台湾发生不法厂商将塑化剂用于起云剂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

起云剂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

  沈阳福茂来食品有限公司技术员庞翰山介绍,正规的起云剂应使用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或葵花油以及淀粉等食品添加剂,按照一定配方和步骤复配而成,并计算到合适的用量用于食品中。其作用是在溶液中起到乳化、增稠、稳定作用,使不易相融的水油溶液能够形成混合均匀的胶状分散体。常用在运动饮料、果汁、茶饮、果浆果酱类、粉状胶体中来防止出现沉淀,并能增加口感。起云剂是一种合法的复合食品添加剂,和老百姓常说的浑浊剂、乳浊剂、增浊剂作用类似。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讲师唐海云介绍说:“正规的起云剂是果汁类饮料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碳酸饮料中就不必添加了。”

  唐海云说,"因为现在的果汁饮料中常常掺杂有果肉、原汁等多种不易溶于水的成分,如果不添加起云剂就容易在瓶底出现杂质和沉淀。另外加入一定量的起云剂还有助于释放与保留果汁饮料的香气,包埋果汁饮料的异味、杂味,也能增强果汁饮料口感的润滑性、厚实感,尤其是有效改良果汁饮料的天然感观,显著提高果汁饮料的品质。 "

塑化剂属于工业化学品或工业助剂

  唐海云介绍,这次台湾所称的"塑化剂"实际上名称是增塑剂,学名叫“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二酯”,简称DEHP,是一种毒性大于三聚氰胺的化工塑料软化剂;属无色、无味液体,添加后可让微粒分子更均匀散布,因此能增加延展性、弹性及柔软度,常作为沙发、汽车座椅、橡胶管、化妆品及玩具的原料,属于工业添加剂,会对人体造成损害。"谁能想到塑化剂会被添加到食品中啊?因为这种物质本身并不是人体可食用的添加剂。针对“塑化剂”事件,庞翰山表示:这次事件中黑心商人为节约成本,在起云剂制造过程中以次充好,用塑化剂取代成本贵5倍的棕榈油来牟取暴利。这实在让人防不胜防,也正因为“防不胜防”,塑化剂也并不在现有食品安全检测项目范围内,我国并没有控制塑化剂的规范标准。“食品中掺杂工业原料实在害人不浅。”庞翰山最后说,“希望国家能早日将塑化剂检测也纳入到食品药品的日常监控中去,让百姓放心。”

编辑本段塑化剂毒性

概况
  塑化剂种类繁多,各种塑化剂毒性数据差别很大,比较而言,氯化烃类塑化剂(氯化石蜡)因为含有感光物质(荧光物质)毒性较高,而柠檬酸酯类、环氧大豆油ESO)塑化剂则被视为无毒塑化剂。

  常见的邻苯二甲酸酯(也叫酞酸酯) 类中,DEHP的毒性系数T=200,大白鼠和家兔的经口LD50大于3000mg/kg体重,因此为低毒物质。法国癌症研究所用喊本品0.05%的饲料饲喂四代大白鼠,结果表明本品无致畸性和致癌性。美国环境卫生署科学研究所用更大剂量DEHP喂养的雄性小白鼠和雄性大鼠输精管退化,前肢下垂体细胞肥大。猴子)在多次接受含有DEHP的血浆后,肝组织发生病变。

  其他常见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毒性: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毒性系数T=50,对动物(大白鼠、家兔、狗)的经口LD50大于8000mg/kg体重,因此为无毒物质。100mg/kg体重的剂量喂饲大白鼠五代,300mg/kg体重和500mg/kg体重的剂量饲喂大白鼠三代,动物的生殖、生长曲线、组织学检查等均为出现任何异常,也无致癌性。有研究报告称,将啮齿动物暴露于DBP中会引起睾丸萎缩,或是生殖力下降;另有研究报告则称DBP有抗癌作用。DBP在抗癌研究中具有新的药理功能,小鼠腹膜内注射S180细胞而不注射DBP时,38天后,小鼠出现腹水肿瘤全部死亡。但注有DBP的S180细胞的小鼠存活时间延长,而且有33.3%的小鼠在3个月内很正常。骨髓悬浮液在马血清和鼠肺的培养液中加入DBP时,可白血病细胞明显减少,且迅速退化。对自身移植骨髓,净化残余的癌细胞非常有效。但是其他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则无此功能。

专家观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刘兆平说,塑化剂作为一种环境激素,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空气、土壤和水中都有塑化剂的存在。微量塑化剂对人体健康没有明显影响。

  他介绍,根据对动物实验的观察数据,可发现在猴子体内的微量塑化剂在24小时至48小时内可以排出体外。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对塑化剂DEHP规定的每日耐受摄入量为每公斤0.025毫克。专家解释说:“这意味着,体重60公斤的人,如果终生每天摄入塑化剂1.5毫克至8.5毫克,才可能导致明显的健康损害。”

  专家也同时指出,大量摄入塑化剂可能干扰内分泌,影响生殖和发育。因此,塑化剂禁止用于食品,也不可用于脂肪性食品以及婴幼儿食品的包装材料。

卫生部意见
  生部5日晚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就台湾地区塑化剂污染食品事件问答。卫生部指出,塑化剂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其摄入量,偶然食用少量受污染的问题食品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DEHP和DINP对健康有什么危害?

  塑化剂种类可达百余种。此次台湾地区不法企业添加的是DEHP、DINP等。 DEHP和DINP急性毒性均较低。动物试验发现长期大量摄入DEHP和DINP,会产生内分泌干扰作用,可造成生殖和发育障碍,并能诱发动物肝癌。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对人类具有致癌性。

进入体内的DEHP和DINP能排出吗?

  实验结果显示,进入体内的DEHP和DIN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可以被人体排出。动物试验发现,绝大部分DEHP在24-48小时内会随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48小时内停止摄入含有DEHP之产品,体内DEHP浓度便会快速下降。DINP亦会被迅速代谢。

每天摄入DEHP的安全限量是多少?

  以60kg体重的成人来讲,世卫组织WHO)、美国和欧盟分别认为,终身每人每天摄入1.5mg、2.4mg和3.0mg及以下的DEHP是安全的。 DINP的毒性更低,即使每天摄入9.0mg,也是安全的偶然食用少量的受DEHP或DINP污染的问题食品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人群接触DEHP的途径

  由于使用塑化剂的塑料产品现在很普遍,因此塑化剂DEHP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在空气、水中均含有。食品在储存过程中也会有微量增塑剂从包装材料中迁移到食品中,但合格的塑料包装材料迁移量不会超出有关标准。我国《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严格规定了DEHP从食品包装材料迁移到食品的迁移量为1.5mg/kg,DINP为9mg/kg,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规定一致。

塑化剂检测

  台湾发生塑化剂事件后,大陆官方和民间加强了对食品、药品、保健品以及包装材料中塑化剂的检测。
保健品中检出DBP和DEP
  2011年6月3日,国家药监局的一则通知,让公众进一步意识到了“塑化剂”的威胁。药监局的通知要求,各地暂停生产销售含“邻苯二甲酸酯”的两种保健食品,分别为协和牌灵芝孢子粉片和美中清素牌的多种氨基酸片,对市场上正在销售的这两种产品,要立即下架。

  上述两种保健品分别含有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均为卫生部2010年第16号公告中点名的违法食品添加剂。尽管其与中国台湾地区检出的塑化剂(DEHP)略有不同,但同属“塑化剂类”。这也是大陆地区首次在本土产品中查出塑化剂成分。

  国家药监局要求,“凡配方中含邻苯二甲酸酯的保健食品,相关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应立即暂停生产,对市场上正在销售的产品立即召回,并即时报告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但“塑化剂”阴影,并不仅仅存在于保健食品之中,在药品中亦可能普遍存在。6月6日,北大医学院免疫学系博士王月丹称:“对塑化剂最为滥用的,应该是药品生产企业。”他列举了多款含DEP成分的药品,包括钙片、阿司匹林等常用药。

  塑化剂DEP,是药典2010版中允许的药用辅料之一。此次被停产、下架的两款保健品,均在其成分中注明了含塑化剂成分。事实上,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还是药典2010版中规定的药用辅料之一,主要用于药片包衣的增塑剂。因此,上述两款产品才会在成分中明确列示“塑化剂成分”。一家被处罚企业还声称,“大部分药品和保健品的包衣,都广泛使用了这种材料”。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药品生产过程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均是片剂薄膜衣和肠溶空心胶囊的常用配方成分,只要是学药剂的专业人员都知道这个知识,大学的药剂学教材上,也能查到相关内容。”塑化剂,主要用于控制药物在肠道中的释放时间,起缓释作用。[3]

包装材料中塑化剂检测实验
  2011年6月7日,信报实验室选用青岛市民常用的塑料餐盒和超薄塑料袋分别进行加热实验,在市民盛放食物的平均温度60℃条件下加热盛放的水,利用色质联(GC-MS)仪器,检出微量塑化剂成分。

  对于实验的结果,实验人员解释说:“因为加热时间短、温度较低等原因,在60℃下,塑料餐盒和塑料袋对盛放的食物中释放出了微量的塑化剂,在常温下危害并不算太大,但是如果用食用油做实验,塑料餐盒和塑料袋面对滚烫的食用油,释放出来的塑化剂含量将会增多,释放出的塑化剂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塑料袋分为很多品种,如果是聚氯乙烯制作成的塑料袋,不用检测也能判定里面含有较多的塑化剂,这是聚氯乙烯材质塑料袋必须用的原料,至于在不同温度下释放出塑化剂量的大小,这就需要实验来判定了。”青岛大学化学实验中心高级实验师马兆立介绍说。专家提醒说:“尽量不要用无任何标志的塑料餐盒和塑料袋盛放食物,尤其是滚烫的汤类和油炸类食品,高温下很容易会出现塑化剂。”[4]

编辑本段塑化剂危害——港台观点

食用后果
  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用白老鼠作进一步研究,发现曾经服食“塑化剂”的老鼠,诞下的后代以雌性为主,并会影响其正常的排卵;即使诞下雄性,其生殖器官较正常的小三分之二,而精子数量亦大减,反映“塑化剂”毒性属抗雄激素活性,造成内分泌失调,影响其正常生育能力。专家表示,研究可以应用到人类身上,显示长期摄吸“塑化剂”对男性的影响较女性大。 [5]

  塑化剂DEHP是一种环境荷尔蒙,对人体毒性虽不明确,但它广泛分布于各种食物内,其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在体内必须停留一段时间才会排出,长期下来恐怕会造成免疫力及生殖力下降。

  塑化剂DEHP的作用类似于人工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由于幼儿正处于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发育期,DEHP对幼儿带来的潜在危害会更大。

  1、可能会造成小孩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变短小、性征不明显。

  2、目前虽无法证实对人类是否致癌,但对动物会产生致癌反应。

  3、邻苯二甲酸酯可能影响胎儿和婴幼儿体内荷尔蒙分泌,引发激素失调,有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

伤害人类基因

“塑化剂”与“激素”的分子结构对比图

塑化剂被证实会干扰人体内分泌,影响生殖系统,台师大研究团队更发现,塑化剂会造成基因毒性,会伤害人类基因,长期食用对心血管疾病危害风险最大,对肝脏和泌尿系统也有很大伤害,而且被毒害之后,还会透过基因遗传给下一代。

降低生殖能力
  DEHP塑化剂多用于塑料材质,属环境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台湾已将其列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不得添加在食品里。喝一瓶问题饮料,塑化剂含量即超过容许值。
增大心血管疾病风险
  台师大生命科学系助理教授沈林琥和高雄医学大学环境医学研究中心教授李水龙研究团队,经过一年时间,分析出这些塑化剂暴露产生的基因交互作用会造成心脏、肝脏和肾脏毒性,对人类疾病风险最大是心血管疾病。
长期大量摄取导致肝癌
  塑化剂DEHP即邻苯二甲酸酯,为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据资料显示,塑化剂DEHP将会对人体的生殖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带来危害,如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可能造成儿童性别错乱,长期大量摄取还会导致肝癌

编辑本段台湾事件

偶然发现
  2011年5月24日,台湾地区有关方面向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发现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含有化学成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该“起云剂”已用于部分饮料等产品的生产加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是一种普遍用于塑胶材料的塑化剂,在台湾被确认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为非食用物质,不得用于食品生产加工。

  台湾爆发第一桩塑化剂DEHP污染饮料食品案,揭发黑心厂商的是位五十二岁的杨姓检验员,身为两个小孩的妈妈,关心食品安全而追根究底,只是没想到案情牵连如此之大。

  台卫生部门食品药物管理局主秘罗吉方今天透露,杨女士对例行稽查的益生菌食品做检验,本来探究是否含减肥西药或安非他命,却发现气相层析仪上出现异常波状讯号。

  杨女士将此异常讯号与各种物质的图谱作比对,赫然发现是塑化剂DEHP特有的“指纹”,这是不该出现在食品中的物质,警觉到事情不单纯。

  罗吉方口中的杨女士平常粗枝大叶,做检验却很小心谨慎,她怀疑检体有可能遭到食品容器污染,于是检验益生菌的膜薄包装材料,结果薄膜是PE材质,按理来说,PE不可能溶出大量的塑化剂DEHP,研判检体未遭包材污染。

  根据台卫生部门食品药物检验局的检验流程,油溶性的食品检体先做薄层分析法(TLC),如果未检出,将继续用气相层析仪(GC/MS-MS)进一步检验,气相层析仪的敏感度高,可测出十亿分之一浓度(ppb)物质。

  杨女士三月中旬收到益生菌检体,花了两个星期验明塑化剂DEHP的正身,后来又做了定量分析,检出益生菌食品中的DEHP浓度高达六百ppm(百万分之一浓度,毫克/公斤),远远超过民众每日平均摄入量一点二九毫克。

  此一结果非常骇人,罗吉方获得杨女士报告,翻遍岛内外文献,都不曾出现食品添加DEHP. 台卫生部门决定通知检方,循线查到源头,昱伸香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食品添加物"起云剂",违法掺入塑化剂DEHP.

涉及食品
1.商品

 1茶饮料类

  红茶、绿茶、奶茶、冬瓜茶、乌龙茶等

  2果汁类

  百香果、葡萄柚、水蜜桃、荔枝、苹果、杨桃汁等

  3运动饮料

  各类运动饮料等

  4果浆、果酱类

  芒果果浆、水果颗粒、凤梨浓糖果浆、草莓果酱等

  5粉状类

  胶原蛋白粉、益生菌、果汁粉等

  6锭状类

  口嚼锭、羊乳片、胶囊等

2.品牌

  统一、台糖台盐白兰氏、金车、台湾比菲多、盛香珍、长庚生技、鲜茶道、自然美、顺天堂草本公司……

  截至2011年5月27日,受事件牵连厂商近200家,使用过遭污染原料的制造厂商多达95家。[6]

羁押人犯
  据京华时报消息据台湾新北市卫生局5月28日凌晨透露,遭调查搜索的是宾汉香料化学有限公司。检方查出,该公司制造的起云剂中含有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已经违反食品卫生管理法等。检调部门带回实际负责人、登记负责人陈姓父子与财务负责人陈妻共3人。

  该部门统计显示,截至5月27日,受事件牵连厂商近200家,使用过遭污染原料的制造厂商多达95家。此前,台糖、台盐、金车、白兰氏、盛香珍等大厂,陆续发现自家部分产品遭塑化剂DEHP污染,已主动向卫生部门通报。

高官表态
  马英九5月28日在台南说,塑化剂事件严重打击国民健康及台湾形象,他自己也不知道哪些产品含有塑化剂,“也许我也吃过”;政府有决心要把有疑虑产品全部清查出来下架,“大家不要过度恐慌”。

  据台湾地区卫生部门的统计,受这一事件牵连的厂商已经接近200家,受污染的食品可能接近500种,包括统一企业、长庚生物科技、白兰氏、台糖、台盐等知名厂商,都陆续发现部分产品遭到塑化剂的污染,这些产品不仅涉及到运动饮料,水果饮料、茶饮料,就连水果糖浆、儿童钙片、乳酸菌咀嚼片等都统统卷入了其中,而且上述厂商连日来每天会有更多的食品被检验出含有塑化剂。

  同时随着食品的全球流动,这起食品安全事件受影响也不限于台湾地区,这些塑化剂的食品或者食品原料目前已经至少被销售到大陆、香港、东南亚、美国、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台湾有关部门目前已经将这一事件通报给世界卫生组织,有台湾的卫生专家认为这是人类史上最大的塑化剂的污染事件。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台湾塑化剂风波愈演愈烈,已有三嫌犯被羁押。宾汉香料化学有限公司实际负责人陈哲雄与他的太太被羁押。[7]

儿童涉塑
  塑化剂检验报告一一出炉,最新的报告显示,目前查出塑化剂浓度最高的,居然是儿童保健品。专门提供儿童食用的益生菌、乳酸咀嚼片等,有些塑化剂浓度高达2108 ppm,超标2000倍,调整儿童过敏体质的益生菌胶囊舒伏敏,浓度高达1193ppm,名牌白兰氏成长钙片,浓度也达266.7ppm,超标数百倍。

  此前台湾只在塑料食品容器产品中检测塑化剂,限量标准是1.5ppm,食品检测不含此项。塑化剂到底对人体健康会有哪些伤害?因为谁也没想到黑心企业会把用于塑料生产的添加剂加到食品里,到目前为止,只有过动物实验,没有人体的毒性标准,专家们也各自判断。

  儿童食品最“塑”!林口长庚医药毒物科主任林杰梁认为,儿童食用塑化剂食品更危险,因为代谢能力比成人差,服用超高量食品的儿童,吃两三个月就会产生危害,建议家长特别留意。

夜市失守
  珍珠奶茶、杨桃汁、芒果冰,都曾经是令人向往的“台湾味”,士林夜市、淡水老街也是大陆游客必到之处。

  5月30日,台北市卫生局在金果王食品公司查出成吨塑化剂果汁、果浆,金果王给88家供货,已经招认的名单中,包括士林夜市4家、淡水老街2家,夜市商贩花800元(新台币,下同)向金果王买一桶浓缩果汁,兑水后能卖5000多元。士林夜市一家老字号冰店被查出塑化剂后一直喊冤,但纯果汁一杯就要50元至80元,金果王一桶才800元,常识也能判断出这是问题果汁,老板在记者的追问下说漏嘴:“我不喝啦(指自家果汁),我只喝水。”

  淡水老街被查出塑化剂的洪妈酸梅汤31日干脆拉下铁门。但金果王卖出的原料遍及全台,那些还没被查到的夜市摊、冰果店、奶茶店呢?真能在5月31日出示报告,否则就不做生意了吗?大陆游客还是自求多福,少喝少吃为妙。

殃及子孙
  台媒对台湾社会这一重大食品安全危机的最新评价。食用者重则致癌,轻则造成雄性雌化现象,影响生育能力与男性性征。因此有网友戏谑,小S两胎生的都是女儿,该不会都是“塑化剂”惹得祸吧!还有个事实让人不寒而栗:塑化剂居然毒害了台湾人30年之久。毒害台湾这么久的塑化剂,直到近日,才被一个52岁的杨姓女检验员检出,台湾食品行业早干什么去了?

  香港浸大生物系副教授黄港住向媒体解释,塑化剂可能一直存在于食物中,市民进食多时而不自知。没有发现不代表着不存在,这意味着我国食品安全的问题更多的还在“潜伏”着。三聚氰胺在被“揪出来”之前,也是顶着合理添加的幌子堂而皇之地存在了这么多年,“塑化剂”亦是如此。一般境况下,如果不被曝出问题,监管部门似乎从来不主动出击,主动检验。这充分证明了监管部门的惰性执政。

[1]

遭受重创
  随着台湾“查塑”工作的继续,台湾烘焙糕饼业也被塑化剂波及。适逢端午假期,原本应是食品业销售旺季,但岛内消费者的信心却再遭重创。

  最新调查发现,“毒源”之一的昱伸香料公司曾将掺有塑化剂的香料销往台北市、台中市供烘焙业者制作面包。而台中市有关机构到其下游公司调查发现,昱伸向其供货已至少5年,下游厂商多达120多家且遍及全台。目前调查人员正加紧将疑遭掺塑的16种水果香精与果酱送验,并逐一核对厂商名册厘清问题产品流向。

  据了解,昱伸公司老板赖俊杰在应讯时,供称有一个“业界都知道的商业秘密”,即不仅饮料和保健食品,面包、蛋糕等烘焙食品中也普遍掺入起云剂。

  此言一出,顿时让舆论大哗,也令岛内烘焙业者纷纷出面澄清。但不管最终调查结果如何,很多消费者如今已是“内心怕怕”。记者在台北信义区一些烘焙店发现,往日热卖的果酱面包已鲜见踪影。不少店家打出大幅让利的海报,以挽回消费信心。

  时下正值毕业季,台湾各大饭店的谢师宴、家宴开得分外热闹。记者发现,在塑化剂的阴影下,饭店都会在提供的果汁上特别标明为新鲜水果现榨而成。有业者干脆把大号榨汁机搬到现场,即榨即饮。

  端午节期间,台卫生主管机构除对各地夜市、市场进行严查外,端午龙舟赛场内的“查塑”也成为重点。有的县市还在节日期间开始第二波稽查,防止不法商贩将已下架食品重新开售。

  最新发布的统计显示,截至4日中午,台湾受塑化剂污染的产品种类已增至921项。

  岛内舆论认为,塑化剂风波已造成消费者对食品业、食品安全管制产生严重疑虑和信任危机,需要各部门、各层级、各领域合作治理,以尽快消除恐慌,恢复信任。[8]

涉及药品
  台媒接获民众投诉,知名药厂GSK(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抗生素安灭菌含有塑化剂,台媒透过不同管道,取得药房跟诊所的安灭菌,送往SGS台湾检验科技中心化验,结果安灭菌药品中都含有塑化剂DID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

  台媒记者在接获民众投诉后,把在药房购买以及诊所开的安灭菌,在6月5日一起送往GSG台湾检验科技中心,经过液相层析串联质谱仪检查,报告出炉,安灭菌中竟然真的被验出塑化剂DIDP报道称,这也是台湾塑化风暴后,首次被验出来新型塑化剂。

  检验报告上,药房购买的安灭菌,被验出DIDP 14.8ppm,而诊所开出,给小孩处方的安灭菌,更被验出DIDP 18.1ppm。不过,台媒在GSK5月27日发给客户的声明稿发现,包含安灭菌在内等8款药品,都不含起云剂或塑化剂DEHP。医师表示,DIDP原本是用在人工皮革跟建材上,会导致睾丸缩小、精虫数量减少,而且具有肝毒性。

  对此,GSK则发出声明稿表示,安灭菌是在英国生产,实际查证后包括原料、配方、生产过程到包装,都不含有塑化剂,矫味剂也是由欧盟国家提供。对于为何被验出含有DIDP,药厂则表示,将把药品送到第三公正单位复验,确保民众用药安全。[9]

编辑本段大陆对策

列入黑名单
  针对日前台湾地区发现的饮料等食品非法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即“塑化剂”的事件,卫生部2011年6月2号早上表示,塑化剂已被列入"黑名单"。

  塑化剂的学名是邻苯二甲酸酯。卫生部已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可能用于食品的非食用物质“黑名单”,并明确相应的检测方法。卫生部门将通过“全国公共卫生热线010-12320”向消费者提供关于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健康影响和科学知识的咨询。

  各地区有关部门加大对相关食品、食品添加剂及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各地的超市、商场已经开始清查与塑化剂有关的台湾饮料和产品。像上海、厦门等口岸也加强了对来自台湾的相关添加剂和饮料等产品的检验监管。而统一企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杨寿正昨天表示,统一公司已要求大陆的所有贸易商对名单中的问题产品全部下架、召回,到昨天晚间基本下架完毕。除了传统零售渠道,部分网上小店也出售台湾食品及饮料。“淘宝网”已要求所有网店经营者,对通报的台湾问题产品全部下架处理。

东莞查毒
东莞一台商投资企业“东莞市昱延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添加剂被检出有毒塑化剂DEHP。该公司销售部经理与始作俑者“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名字都为“赖俊杰”。

问题企业存在已4年多

  6月2日,记者从广东省工商局企业资料查询系统里查询发现,东莞市昱延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4月24日,注册资本10万元,法定代表人叫朱国东。

  据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昨日通报,朱国东已被依法刑拘并正在受审,东莞市有关部门查封了该公司库存的食品添加剂产品约6吨、用于生产食品添加剂的原料0.6吨、搅拌机2台、灌装机1台。经查,昱延公司位于东莞市万江区滘联社区创业路第二工业区内,占地面积约为400平方米,现有员工17人,自2009年4月投入生产以来,每月食品添加剂产量约3000公斤,销售额约15万-20万元,产品销往广州、江门、东莞等地。

  在东莞市昱延食品有限公司的网页上,多处留下联系人为销售部经理“赖俊杰”,而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也叫“赖俊杰”。广东质监部门此前也曾通报称,东莞昱延与台湾昱伸有关联,而且从昱延公司查获的进货和销售记录均显示“起云剂用油”来自台湾。

  台湾媒体已有消息称,正是在台涉嫌生产有毒起云剂的昱伸公司负责人赖俊杰,投资东莞昱延。但此事尚未得到官方证实。赖俊杰此前在台接受询问时曾供认,他在起云剂中添入塑化剂已将近30年。

广州查毒
  继家乐福、百佳超市表示对涉及塑化剂污染的三种台湾食品进行下架、封存后,昨天,沃尔玛、好又多、华润万家三大超市也表态,对已售出的相关食品接受退货。据悉,针对近期媒体报道的台湾塑化剂污染食品事件,广州市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连日来对辖内销售的台湾饮料和食品添加剂开展专项检查行动,已下架一批不合格商品,而且检查范围也延伸到可能存在问题的化妆品领域及散落到餐饮业中的零散饮料。

  昨日,沃尔玛、好又多、华润万家三大超市表态,对已售出的上了黑名单的相关商品开始接受退货,若消费者对其它所购商品有疑虑,在未拆封情况下也可协商退货。而广州友谊超市、广百超市则表示,他们销售的台湾进口食品非常少,且上黑名单的产品在门店都未有销售。

  另外,在整个塑化剂管理链条内,负责餐饮业管理和化妆品管理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已加紧对化妆品等该局管辖范围内的领域进行摸查工作。该局相关负责人还表示,针对目前国家、省、市有关部门通报的涉及塑化剂的饮料、食品比较多,目前仍不能排除有个别饮料流入到了餐饮环节的可能性。对于餐饮业中可能存在的零散涉事饮料,该局将根据通报情况和媒体曝光的情况着手进行追索,并已开始提示相关餐饮单位密切留意各有关部门通报的有关饮料名单,做好货源记录。[10]

食药监局通知
  2011年6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暂停生产销售含邻苯二甲酸酯(即塑化剂)的保健食品。

  国家食药监局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药监局(药监局),有关单位根据卫生部2011年第16号公告,决定暂停生产销售含邻苯二甲酸酯的保健食品。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监督管理,确保产品安全。

  通知指出,暂停生产协和牌灵芝孢子粉片(国食健字G20070306)和美中清素牌多种氨基酸片(国食健字G20100217),对市场上正在销售的上述两个产品立即下架。

  通知要求,凡配方中含邻苯二甲酸酯的保健食品,相关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应立即暂停生产,对市场上正在销售的产品立即召回,并即时报告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通知强调,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切实做好落实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8]

暂停进口
  国家质检总局网站2011年6月9日再次更新台湾地区公布的受塑化剂污染的问题企业及其相关产品名单,问题企业为280家,相关产品增加到948种。其中包括多种儿童食品。国家质检总局强调:问题企业的相关产品一律不得进口。
卫生部解疑释惑
  卫生部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关专家就近期塑化剂引起的“风波”表示,塑化剂可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微量摄入不必过分恐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刘兆平说,塑化剂作为一种环境激素,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空气、土壤和水中都有塑化剂的存在。微量塑化剂对人体健康没有明显影响。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对塑化剂DEHP规定的每日耐受摄入量为每公斤0.025毫克。专家解释说:“这意味着,体重60公斤的人,如果终生每天摄入塑化剂1.5毫克至8.5毫克,才可能导致明显的健康损害。”

  专家也同时指出,大量摄入塑化剂可能干扰内分泌,影响生殖和发育。因此,塑化剂禁止用于食品,也不可用于脂肪性食品以及婴幼儿食品的包装材料。

[11]

质检总局首次发现台湾未公布涉塑食品
  2011年6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官网首次公布,从台湾进口食品中检出了被塑化剂污染的2款产品,它们此前并未列入台湾公布的问题名单中。

  首次在大陆进口环节检出的台湾“涉塑”食品并不多,有2种,分别为竹业屋制果有限公司生产的竹叶堂芒果酥、东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HAMU牌金桔柠檬汁饮料,上述问题企业的相关产品不得进口。质检总局网站显示,这是“自台湾地区进口食品中检出塑化剂污染,但未列入台湾地区公布名单中的问题企业及其相关产品名单”。

  质检总局并未透露这2款食品是在何时何地检出等细节,也未告知两公司此前产品是否进口到大陆、以及曾经的销售去向、是否要展开排查等情况。[12]

编辑本段学术研究

方便面中的塑化剂
方便面存在塑化剂污染 每天食用两包即超标

[13]羊城晚报讯,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柳春红证实,其与同事最近刊登在《食品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称,受包装中的塑化剂溶出影响,市售方便面和方便米粉存在不同程度的塑化剂污染。

  柳春红及其同事从广州市各大型超市随机采购不同品牌和口味的56份方便面和25份方便米粉食品作为样品。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检出率均超过一半。柳春红解释说,这是方便面类食品塑料包装中最常用的两种塑化剂,在塑料加工时添加,可增加塑料的柔韧性。但添加了这两种塑化剂的塑料,一般不能用来包装富脂类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容易从塑料中溶出,污染食品。

  方便类食品受塑化剂污染将带来多大的危害?柳春红在论文中援引英国农渔食品部规定的DBP、DEHP耐受量,即每千克体重每天摄入分别不超过0.01毫克和0.05毫克。如果一个体重60千克的成年人每天食用两包方便面(每包含面饼90克和调味料酱包8克),DBP、DEHP暴露值就有可能超标。

大陆方便面遭塑化剂污染

  多篇研究报告显示,大陆的方便面等多种食品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塑化剂污染。论文建议,政府应规范方便面和方便米粉生产,完善或制定相关标准。”记者昨晚联系到论文联系人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柳春红副教授,她表示该研究检测结果可信。

方便面样本来自广州超市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柳春红副教授及其同事最近被《食品科学》杂志接受的一篇论文称,市售方便面和方便米粉存在不同程度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污染。

  报道引述该论文说,2010年10月,柳春红及其同事从广州市各大型超市随机采购不同品牌和口味的56份方便面和25份方便米粉食品作为样品。结果显示,DBP、DEHP的检出率均超过一半。

  其中,DBP和DEHP在方便面调味酱料中的最高含量分别为59.38毫克/千克和172.15毫克/千克,方便面面饼中的最高含量分别为9.28毫克/千克和1.08毫克/千克,方便米线调味酱料中的最高含量分别为16.52毫克/千克和44.75毫克/千克。

  论文说,一般认为,食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塑料包装材料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容易从塑料中溶出,向食品迁移;另一方面,此类物质扩散到环境中,反过来污染环境。

  论文称,据国标《食品容器、包转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DBP和DEHP仅可用于接触非脂肪性食品的容器,且在塑料包装中的特定迁移量分别不超过0.3毫克/千克和1.5毫克/千克。但实验室采集样本中的DBP和DEHP含量,已经远远超过此标准。

脂肪含量越高越易遭污染

  柳春红证实这篇论文已向杂志社交了几个月,不清楚是否发表。她解释,业内均知道塑化剂可以用于塑料中。“塑料能使用在各种用途,包括了食品包装,但越是脂肪含量高的食品越是容易受到它的污染。”柳春红表示,事实上她和学生们也针对市面销售的食用油进行了抽样和对其中的塑化剂做了检测,也得到类似方便面的结果。她称所用的检测仪器是国家级实验室的,因此检测结果可信。

  对于消费者较为关心哪些方便面品牌含量高,她表示在学术论文中一般不会写上品牌,所以她也不便对记者透露。柳春红说,这篇论文早已撰写好,和台湾地区最近揭发食品饮料中人为添加增塑剂事件没有联系。

  论文建议,中国方便面消费量已达每年数百亿包,政府应规范方便面和方便米粉的生产,完善或制定相关标准,制定上述增塑剂在食品中的最大允许含量,加强监测,并开展人群暴露的风险评价。柳春红呼吁生产厂家要加强监测,不要使用不符合国标规定的包装材料。

南京学者也有类似结论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等单位的学者在2008年发表在《食品科学》的一篇研究显示,在油脂类固体食品、油脂类液体、非油脂类蔬菜、水果三类14种食品中检出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约69%的含量高于欧洲规定的每天0.3毫克/千克体重的标准,表明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在被检食品中有较大的迁移。

  《食品科学》是北京出版的食品专业技术性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在国内食品科学界中有较高权威性。[14]

北京环境中的塑化剂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即塑化剂DEHP),成为新的食品安全事件主角。DEHP是塑化剂最主要的一种,用于工业。据统计,2007年,塑化剂PAEs全世界年产量已超过200万吨,其中我国的年产量突破100万吨。

  研究人员测定发现,塑化剂早已渗入北京的地面水体与空气之中,部分水体污染严重。

  2010年6月,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钟嶷盛、陈莎等人发表了他们的一篇研究成果,他们采样了北京市11个公园湖水水样,结果显示,朝阳公园、玉渊潭公园、莲花池公园、红领巾公园湖水塑化剂DBP超标2倍,窑洼湖公园和颐和园超标3倍。人定湖和颐和园塑化剂DEHP超标2倍。

  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2010年6月的《中国环境监测》杂志上,对于PAEs超标原因,作者认为,自2004年起,北京市区湖泊补水由密云水库改为官厅水库,而官厅水库此前污染严重,一直达不到饮用水标准,再经过沿途的排污污染,到达市区湖泊的水基本是V类或劣V类水(V类:普通景观用水;劣V类:无用脏水),并且公园普遍一年换水一次,流动性差,加上游人丢弃的食品包装盒、塑料袋、饮料瓶等,造成了北京公园水中PAEs污染严重的现象。

  报道还称,受到污染的水体远不止相对静止的公园湖水。已有研究成果显示,三峡库区DEHP最高浓度和黄河部分河段中DEHP浓度都超标。黄河部分河段DEHP浓度超出我国地表水标准13倍。

塑料薄膜和土壤中的塑化剂
  另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名研究人员也透露,塑料薄膜中的DEHP具有很强的自由性,可从塑料中渗出进入环境,随着农用塑料薄膜的大量使用,塑料薄膜成为土壤中DEHP的一个主要来源。

  一项对中国23个城市耕地土壤的抽样检测报告显示,DEHP的检出率为100%,含量范围为0.20-7.11mg/kg。而北方土壤中PAEs的含量高于南方,这与农业地膜的使用呈现相关关系。

塑化剂_百度百科

Importations Syl-Vins, Inc. - Fiche de produit - Château Lafleur du Roy Cuvée Prestige 2003

 

Château Lafleur du Roy Cuvée Prestige 2003

France / BORDEAUX
Pomerol
Producteur : SARL Dubost L.
Prix : 72.75$
CODE SAQ :
Couleur : Rouge
Format : 750 ml
Alcool : 13.00 % alc./vol
Type de produit : Vin tranquille
Encépagement : 100% merlot noir
Âge des vignes : 45 ans
Rendement : 48 hl/ha
Service : 16-18 °C
Château Lafleur du Roy Cuvée Prestige 2003

Description
La cuvée prestige du Château Lafleur du Roy est constituée d'une seule parcelle de 0,60 ha du vignoble d'une superficie totale de 4 ha. Elle a été crée en 1957 par Monsieur Yvon Dubost, qui est venu à la viticulture par le biais de ses pépinières viticoles. Situé dans le sud-ouest de Pomerol, le vignoble bénéficie d'un sol de sable graveleux comportant une sous-couche abondante d'alios, appelée plus couramment dans la région « crasse de fer ». Le vignoble n'est pas désherbé chimiquement, mais travaillé régulièrement. Les vendanges sont faites à la main.
Vinification
La vinification reste traditionnelle : environ 3 semaines de macération de la vendange en cuves inox avec remontages 2 à 3 fois par jour pendant 10 jours ; fermentation alcoolique thermorégulée avec levures indigènes ; fermentation malolactique.
Élevage et vieillissement
Vieillissement en barriques de chêne neuves pendant 18 mois ; soutirage tous les 3 mois ; pas clarification ni de filtration.
Dégustation
Robe unie, et soutenue, noire, intense. Bouquet riche et complexe, exprimant des arômes de fruits rouges et d'épices, délicatement mariés à un élégant boisé grillé. Harmonieux, charnu, ample et persistant en bouche. Vin riche et corsé, aux tanins denses et ronds à la fois, qui lui permettront de bien vieillir.
Accords
Excellent avec la plupart des gibiers et les truffes, dont on retrouve les arômes dans le vin.
Critique
** Guide Hachette des Vins 2006 pour la cuvée normale du millésime 2002.
* Guide Hachette des Vins 2005 et *** Decanter pour la cuvée normale du millésime 2001.

Revues de presse

Claude Langlois, Journal de Montréal, samedi 17 juin 2006

À un peu plus cher, j'ai bien aimé ... le superbe Château Lafleur du Roy 2001 Cuvée Prestige. **** $$$$1/2.

Jacques Benoît, La Presse, mardi 18 juillet 2006

Très recherchés, les Pomerols coûtent aujourd'hui les yeux de la tête... Leur Pomerol 2001 Château Lafleur du Roy Cuvée Prestige n'est bien sûr pas donné, mais, à mon sens, la qualité et la richesse de nuances de son bouquet (fruits rouges, notes de mine de crayon, etc.), l'élégance de la texture, en font un excellent vin, et dont le prix reste malgré tout raisonnable. **** $$$$1/2, à boire, 5-6 ans.

Importations Syl-Vins, Inc. - Fiche de produit - Château Lafleur du Roy Cuvée Prestige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