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4日星期五

「見識」和「識見」 - 古德明 | 2017-02-24 | | 蘋果日報

「見識」和「識見」 - 古德明 | 2017-02-24 | | 蘋果日報

「見識」和「識見」 - 古德明

一位朋友來函說:「報上見有人解釋『見識』與『識見』之別,謂富者遊世界,即可增廣見識;識見卻非金錢所能買。先生有何高見?」高見云者,僕何敢當,但中共新華網上《長「見識」與養「識見」》一文,原來也有類似論述:「見識與識見,意思大不一樣。見識廣的人,不一定識見高……」現代漢語專家不懂中文;懂中文者,借用《紅樓夢》第七十四回王熙鳳一句話,「不必和他們一般見識」。
查一九八七年版《辭源》,「識見」即「見識」,而「見識」即「見解」。「不必和他們一般見識」的「見識」,和「不一定識見高」的「識見」,同樣指「見解」,不是「見過就認識」的意思。《紅樓夢》第三十四回丫嬛花襲人論管教賈寶玉之道,自謙說:「這不過是我的小見識。」現代漢語專家請不要以為襲人曾經「遊世界增廣見識」等等。
當然,「見識」也可以指「見過就認識」或「閱歷所得的知識」,例如《紅樓夢》第五十二回林黛玉央薛寶琴出示外國人所作詩:「帶來了,就給我們見識見識也罷了。」現代漢語專家把「見識」限於這個意思,兀的不笑殺人也麼哥。
「識見」則和「見識」一樣,可以指「見解」。《紅樓夢》第二十一回薛寶釵心裏贊賞襲人:「倒別看錯了這個丫頭!聽他說話,倒有些識見。」末句的「識見」,改為「見識」,意思完全無別。論文字用法,總得有些根據,怎可以信口雌黃,貽誤後學。



I

全部是犧牲品 - 陶傑 | 2017-02-24 | | 蘋果日報

全部是犧牲品 - 陶傑 | 2017-02-24 | | 蘋果日報

全部是犧牲品 - 陶傑

香港特區愛國七警,慘遭梁班子律政司以重罪起訴,警方配合提供證據,最終白人英籍法官杜大衛依據律政司的主要控罪,將七警通判兩年監禁。
消息傳來,激發兩萬香港警察集合示威,憤怒叫喊「X你老母」。
但是這句話很有趣,因為這四個字的「你」到底是誰,是法官杜大衛遠在英國的母親,還是啟動控告的律政司司長袁國強的令壽堂?還是警方最高負責人盧偉聰的媽咪?還是將七警啟動檢控擺上枱的梁振英的紮小腳的那位老人家?此一「X你老母」,由於涉指對象(Referred Object)隱晦不明,創造了巨大的學術探索空間,所以是神來之筆。
因為警方集會的「X你老母」,有儒家思想中的倫理文化。中國人認為「身體髮膚受諸父母」,「養不教,父之過」,加上商鞅法家創建的連坐法:一名罪犯(不管是警方眼中的杜大衛還是袁國強),其父母生育,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中國文化傾向歧視女性,所以粵語的粗口不會說「X你老豆」,因此有關人士的母親就成為比七警更無辜犧牲品。
兩萬警員為何憤怒?因為在中國文化結構中,警察屬於衙差,是中國法家文化極為重要的執法工具。中國小孩自小聽包青天故事,也會記得張龍趙虎王朝馬漢。衙差地位尊崇,權威無限,杜甫詩「石壕吏」開場一場戲,就有荷李活驚慄片開頭的懸疑震撼效果:「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今日在大陸看見公安城管,就會深知此一勇武基因之深遠。
但袁國強和杜大衛蔑視中國法家文化,將七名「黑警」開刀,觸怒了炎黃子孫警察。
中國人的「法治」之所以難與西方文明接軌,因為中國文化矛盾重重。譬如一面說「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但同時孔子儒家也論定:「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根本就是自打嘴巴。香港的西洋司法隊伍及英國人培養出來的高等華人,終於忍無可忍,同時將愛國七警和「中央實質任命」的前特首曾蔭權通判以重刑,沒得緩刑,也是「外國勢力」積聚了二十年向中國文化的一次強力反擊。
中國人當初希望「與世界接軌」,到GDP強勁增長後,又要向世界輸出「北京模式」。西方和中國由一八四一年貿易戰爭開始的文化衝突,至今不斷,而所謂「黑警」和「貪曾」共八人雖然血統上都是炎黃子孫,但與戊戌維新六君子一樣,百年前後輝映,都成為百年西中文化戰爭被擺上桌面的無數政治犧牲品最新的一批。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