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8日星期六

旅行的煩惱|HK Appledaily Supplement

旅行的煩惱|HK Appledaily Supplement

旅行的煩惱

今年暑假,許多有錢人為外遊感到發愁。我遇到許多中產階級和老闆級人士,他們平時極度反佔中、有生意在中國大陸,都交投接耳研究:到底歐洲美國哪個景點,沒有中國人。他們想去見不到中國人的地方。

他們內心的抗中,很容易理解。即使七十年代的混血愛國女作家韓素音,進出中國頻繁,很欣賞紅色的中國,但定居的地方,卻是沒有共產黨、也沒有幾個中國人做鄰居的瑞士。

雖然南極也有強國人旅行團,在破冰船上喧嘩評點企鵝是紅燒還是款待熬湯好吃,但還有許多Chinese-free (Free不是自由,而是「見不到」的意思)的地方,海濶天空,人生還是有希望的。

地球上搜索沒有中國人的地方,先假設你去歐美而不是非洲,先要確保「三無」:無中國餐舘、無歐洲名牌店、無WiFi。有此「三無」,必有第四無:無中國人。

多中國人的歐洲城市,多第三世界扒手搶匪,皆選擇炎黃子孫下手。由市場角度,他們沒有錯。所以凡亞洲人,去歐洲旅行,穿得樸實一些自保。

穿得樸實,即是指與環境融為一體。譬如在法國北部的聖馬羅,當地建築都是五百年前的灰磚黃石,你的衣着,須不可與環境的主色衝突:着一件Royal blue的無領T恤,灰色褲子,一對涼鞋,你的顏色,不會成為當地法國人的Eyesore。

我曾經在聖馬羅鎮旁邊一個叫迪南(Dinan)的古鎭,在路邊咖啡座與一位當地畫家見面。咖啡座設在一條英國都鐸風格的石柱木樑的土黃色騎樓底,忽見到對面街角來了一羣華北大媽,穿鮮粉紅外套、嫩綠褲子、戴艷黃帽,太陽眼鏡,唏哩嘩啦擺V字手勢,伸出Selfie自拍。法國朋友很有風度,停止說話,注視着,揚揚眼眉。

我看了,笑一笑,這伙中國人用暴戾的俗色短暫地毀壞了法國人的視覺和諧。我怕他從此對所有的亞洲人產生偏見,我提醒他:不是所有亞洲人都是這樣的,至少,日本人是亞洲人。

Dinan沒有法國名牌大店,附近亦無葡萄園,那一次去法國,我已經做足資料,可是後來一想:原來法國就是所有中國人心中的大品牌,法國到處都有中國人。法國的中國遊客只有兩種:一種是喧嘩而在噴泉邊洗腳的,另一種,是雖然喧嘩,但不洗腳的,那雙腳只用來跑路。那天我較幸運,因為Dinan這個小鎭,沒有噴泉。

身為炎黃子孫,為什麼在歐洲厭見中國人呢?大家都是同胞。以上貼士,僅含淚供香港有錢人參考。

mcwriter@appledaily.com

陶傑昔日文章




中國傳聞|HK Appledaily Supplement

中國傳聞|HK Appledaily Supplement

中國傳聞

跟北京朋友聊天,說近來中國官場大事,周永康倒台,令計劃覆滅,還有一眾軍中大老虎打掉一隻又一隻,說得繪聲繪色,其中波濤洶湧迂迴曲折驚心動魄,香港人哪裏聽過這麼生動的官場惡鬥,聞者皆驚。

我笑問朋友,你這些是聽回來的還是從那些「揭秘雜誌」上看的。他明白我的意思,說是聽內部人說的,來源可靠。我知他在北京人脈甚廣,即使傳言,也有可信之處,或許誇張,卻離事實不遠。中國官場權鬥激烈,平時每天晚上在「全國新聞聯播」中笑容可掬的領導人們,在畫面之外,人人都有難念之經和頭痛的對手,其中艱辛,不足為外人道。

中國媒體皆屬官方,自然不會報道此類新聞,這也就助長了小道消息在民間流通,關於官場的流長蜚短,已是中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像我這位北京朋友因為人脈,得的是第一手八卦,散到普通老百姓階層,許多事情就成了演義,故事越加發展。

有一次,也是在香港吃飯,席間一個拿了香港身份證的大陸生意人,繪聲繪色講述薄熙來覆滅經過,口沫橫飛,如同親歷其境。同席香港人聽得入神,對於他可以知道這麼多內幕大為敬佩。散席,其中一位送這個生意人回家,被邀入內參觀,坐在沙發上正喝茶,瞥見茶几上有一本「薄熙來落網揭秘」,隨手拿起翻翻,原來全是主人家在飯桌上的談資,一切皆出於此。主人家來不及阻止,臉色頗為尷尬,香港人識趣,自動告辭了。

mcwriter@appledaily.com

李純恩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