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篤爆千億神話 思捷造假
2011年10月13日一向是散戶及基金愛股的思捷環球( 330),交出了一份嚴重走樣的業績;其純利下跌九成八,至只有七千九百萬元,變相「拐了一個圈」,重回九三年上市時水平。
回顧思捷這個十多年來的零售業界神話,以往盈利幾乎年年皆雙位數增長,股價火箭般颷升,○七年達一百三十多元,市值超越一千六百億!不過神話始終有落幕時。本刊審視由思捷在官方網頁提供的內地分店
清單,發現很大部分都未能以電話聯繫,記者走訪上海、廣州及深圳分店,更發現部分分店並不存在,有的一間分店譯了兩個英文地址,就當是兩間分店計算,極有誇大造假之嫌。
本刊同時到思捷德國的大本營直擊,其門市門庭冷清,百貨公司內專櫃規模大縮,且品牌被認定老土。
現股價只餘十一元多,市值大縮水至百多億的思捷,能否翻身成一大疑問,不過這種種困難,都巧合地發生在前主席邢李㷧賣股套現二百億元之後;他的財技,才是真正神話。根據思捷的官方網頁, ESPRIT在內地全國共有四百九十八間直營店及四百零四間百貨公司內分店;在最重要的「據點」上海,幾乎所有人也因林青霞、邢李㷧而無人不知 ESPRIT,但在七十二間 ESPRIT中有三十五間店均沒有提供聯繫電話,其餘三十七間雖有提供電話號碼,但其中十三個號碼,不是空號便是搭錯線。
分店「大失蹤」
深圳益田路萬家百貨的 ESPRIT外,放着一堆商場內其他牌子的特賣貨品,櫥窗的海報和模特兒都被遮了一半。(張國慶攝)
同時,思捷網頁也技術性地「報大」了分店數目,如上海新世界商場的分店,因男裝、女裝及不同系列等分布在不同樓層而在網頁上出現了五次,結果一個地址就變了「五」間分店;但記者現場所見,卻只有在其中兩間有 ESPRIT,並非五間分店。中信泰富廣場分店亦出現了兩次。
而走到南京東路 299號的宏伊國際廣場,思捷網頁稱分店佔據三樓全層,但現場所見,該層有多間時裝店,但沒有 ESPRIT,有商場的售貨員說,在這兒打工一、兩年,未聞 ESPRIT在這裡有店,還提議記者到別的大型商場找:「它們全國有百多個專櫃,應該很容易找到吧。這兒就沒有。」至於詢問處職員更說,從來沒聽過該商場有 ESPRIT。記者於是致電該 ESPRIT店電話,卻發現是位於老遠的復建二路髮型屋,該店員工又不斷吹噓鄰鋪老闆就是 ESPRIT SALON在上海的前總監,手法跟 ESPRIT一樣厲害。記者又到過網頁報稱的浦東地標華潤時代廣場一至三樓分店,但現場一、二樓均是 GUCCI等名店, ESPRIT只在三樓有一鋪。記者向該 ESPRIT的女職員查問,為何網頁寫一、二、三樓有店?她驚訝地說:「我們這裡從開店到現在也只有三樓一間店,已經開了兩年啦,我從那時已在這工作,我肯定沒有一、二樓!你的資料不準確呢!」記者說是從 ESPRIT的網頁找到的,再問她為何電話號碼打不通,她看了資料即說:「這個號碼不是我們店的,錯的!你們拿到的資料是不對的。」思捷網頁又稱在南京東路新世界商場地庫、二、三、五和六樓都有分店,但現場僅得二、五樓裡有鋪,其餘各層都沒有。
譯法不同 兩個「變」四個
ESPRIT深圳海岸城分店門外,其他牌子的特賣場人山人海,反而 ESPRIT則很少人走進去,有的店員在閒談,有的店員則把衣服堆在地上執拾。(張國慶攝)
同樣離譜的是深圳及廣州分店,深圳共三十七個銷售點,其中七個點並不存在,另有三個電話無法聯繫。有三個聲稱在深圳的地址更加不在深圳,而是在東莞及中山。而在廣州同一個地址,在官網上不同譯法便多算一個,如正佳廣場分譯成 Grandview Mall及 Zhengjia Piazza,摩登百貨分譯成 Mopark Dept Store及 Modern Department Store,原來的兩個分店地址便「神奇」地變成四個,摩登百貨分店更在今年二月已搬走。
在內地各省市,均有出現以上情況;本刊曾翻閱年報,發現思捷只聲稱在內地有三百間直營店,銷售點逾一千個,但就未有清楚列明直營店及分銷網絡名單及詳細地址。本刊致電香港總辦事處,對方透露要知道內地分店的詳細地址,一定要在其公司官網查看,「你一入去就會見到門市搜尋器,搵城市同地區後,就全顯示出來,好清楚,好簡單!」這顯示投資者及顧客要知道思捷的最新營業情況,只能靠此官方網頁。
規模大變流水賬
內地門市大混亂
而在這官方網頁,顯示更新年份是二○一一年,網頁內其他內容包括宣傳活動及款式等,都是最新的。思捷的門市數目,沒有不更新之理,明顯現時數據有誇大造假之嫌,令人質疑其內地規模真偽。本刊向思捷管理層,及由九四年開始已出任核數師的羅兵咸永道查詢,俱未有回覆。
有行內核數師替同業辯護稱,核數師、審計委員會和管理層開會得出審計流程後就會展開核數工作,像思捷如此大的生意,加上業務涉及多個國家,會出動各個地方的核數隊伍一齊工作,只要差異數額低於百分之五,已經可以接受。若分店數目太多,難逐間點評,只能相信公司提供的數字。至於思捷跟廠落單訂貨,核數師會在一籃子貨單中,抽取部分單據按訂單、交貨期、船期等資料核實,「核數師唔係捉犯,唔會假設間公司有賊而去核數,只要核數師認為公平、合理即可。」
本刊致電證監會,對方表示不會就個別事件作出評論;不過有熟悉證監工作的行內人表示,思捷現時情況可參考去年三月的「洪良事件」。上市公司洪良因在招股書中嚴重誇大三年的營業額及除稅前溢利,又虛增現金及特許經營店數目,結果被證監向法庭申請禁制令,要求凍結資產及向公眾股東退還資本,現該案仍在審理。
八十萬元加盟開業
深圳現代城崇尚百貨內的 ESPRIT Outlet,衣服標價由兩折至四折不等,內裡裝修老土。(廖健昌攝)
這個虛假的內地市場,就是思捷聲稱的未來「亮點」;由於去年思捷業績倒退達九成八至七千九百萬元,集團宣布未來四年投資超過一百八十億元於品牌上,大力發展內地。不過其內地的經營卻同樣兒戲。
現時內地為思捷總營業額第二大國家,約佔百分之八,營業額為二十六億元。九八年時,華潤創業和思捷成立一間合營公司,即華潤思捷實業有限公司,當中華潤創業佔股份百分之五十一,負責 ESPRIT及 Red Earth的銷售活動。最初思捷只在北京、上海、大連開直營店,其後發展特許經營店,成為快速進軍內地市場的主要模式。
記者致電上海總辦事處,負責人陶先生表示,加盟 ESPRIT保證金只需要五萬元,開一間店約需八十萬元資金,有零售生意經驗已有條件做加盟商,門檻非常低。每月加盟商必定要向思捷拿貨,貨量計算為每平方米十五件衣服,若店鋪一百五十平方米,每月就要入貨二千二百五十件衣服,惟一律不設退貨,加盟商只好等每年一月和七月全國內地加盟商減價時,齊齊清倉。「當然你可以配合當地百貨公司或商場,做打折活動!」其管理頗鬆散,各店各自為政,記者在上海更見有 ESPRIT任意減價給客人。現時大城市如上海、成都和廣州等只做直營,全國可加盟點已滿額,只剩下四川。
內地都 out
而思捷在內地並不是新發展,似乎難存在「發展潛力」,甚至有內地人稱已「 out」。記者曾於國慶十月一號到上海正大廣場發現,該商場除 ESPRIT外,還有 ZARA及 H&M等品牌,當天下午五時多,場內人來人往,但到 ESPRIT選購的人還是寥寥可數,試身室也完全沒有人,記者在該店等候近一小時,只有七個人提着 ESPRIT紙袋離去。反觀在對面的 H&M,店內十分擁擠,試身室外有十多人輪候,和 ESPRIT的情況大相逕庭。 ESPRIT顧客鄭小姐表示,自己也有買 H&M,她覺得 ESPRIT雖然價格比 H&M貴,但質料較好,不過 ESPRIT換款很慢,所以偶爾才去買。
就記者觀察, ESPRIT的款式算是「長青款」,冬季有不少格仔恤衫,但價格就由人民幣三百多至四百多不等,和 UNIQLO和 H&M約二百元的恤衫無法相比,而且設計較老成,進去選購的有不少是中年夫婦,與 H&M大都是年輕人的情況不同。 ESPRIT的店員大多很悠閒,有不少會在店內與其他店員閒聊,在深圳海岸城分店的店員更拿大堆衣服放在地上慢慢收拾,也拿着直立式蒸氣熨斗在店內熨衣服。
德國直擊 齋旺 outlet
場內雖設有試身室,唯每名客人都有一整車衣服要試穿,輪候時間至少要半個小時。(于港民攝)
思捷全年業績提到,營業額有七成九來自歐洲,而當中最高營業額來自德國,本刊記者到德國法蘭克福,直擊全球最大的思捷店鋪,和其在北萊茵的拉廷根市( Ratingen)的特賣場實況。但看到的,都是這牌子被 Fast Fashion趕盡殺絕的「淒涼」場面。
被 H&M趕絕
特賣場內的客人,不論男女也當眾脫衣服試身,以爭取更多時間搶買平衫。(于港民攝)
法蘭克福蔡爾大街( Zeil Street),是當地人購物的集中地,位於該街道上的思捷在去年九月擴張,整幢四層店鋪,面積超過三千六百平方米,店鋪面積大且貨品齊全,但人流量卻超低,店內聚集最多人的地方是男裝和童裝的特價區。前週日,為德國統一日假期前一天,所有商場、百貨公司均「破例」在下午時分起營業半天。記者觀察了一小時,發現進入店鋪而最後有購物的客人少於十人。其中在當地居住的 Ameie,買了一雙約港幣四百四十元的靴,她說:「 Just because my parents wear it.(阿爸阿媽著我先著)」,她認為思捷質地較 H&M或 ZARA耐穿,但款式非常老土,只會購入淨色的衣服作配襯。
客人走進特賣場,第一時間搶着拿手推車,搶不到的唯有手拿十件八件衣服。記者在收銀處觀察,發現人均消費約二百元歐羅(約港幣二千一百元)。(于港民攝)
在蔡爾大街上,有三間 H&M店鋪,不難發現街上的人大多挽着 H&M購物袋。進入 H&M,跟思捷完全是兩回事, H&M的試身室須要排隊,收銀處也須等候付款。記者曾在當地作街頭訪問,明顯地,德國人普遍也認為思捷 famous(出名)但不再 popular(流行),屬於九十後的波蘭少女 Catarina,因讀書關係長居於法蘭克福,剛跟朋友逛 H&M,滿載而歸。她斷定思捷在當地不流行,款式過時,「 My mum and auntie wear it.(我阿媽和阿姨才會穿)」,加上現時流行 fast fashion,無論 H&M、 ZARA或 Mango的款式和售價都比思捷好。
貨品特賣場賤賣
來到離法蘭克福三小時火車車程的拉廷根市,可為思捷為何仍有生意找到答案。思捷這裡有一個面積數萬呎的特賣場,店內擺放超過一萬件衣飾,大量貨品低至兩折發售,其中屬貴價的 collection系列,半截裙由三十九元歐羅減至五元歐羅、較受年輕一代歡迎的 edc系列,背心由十九元歐羅減至三元歐羅、更有一元歐羅泳褲和十元歐羅晚裝裙等等大賤賣。
特賣場早上十時營業,門外已有顧客排隊等開門,過了半小時,場內提供約百架手推車也全被使用,遲來的顧客嫌剩下的購物袋不夠用,唯有在收銀處哀求輪候付款的客人讓出手推車。場內的人彷彿在參加一分鐘免費購物遊戲一樣,看中貨物就搶快放到手推車中,每名客人的購物車中至少有二十件衣服,輪候試身室的時間至少要半小時以上。
在德國 S-Bahn鐵路站內可見 ESPRIT的最新秋冬季時裝廣告。(于港民攝)
位於德國西部拉廷根的 ESPRIT特賣場,與這個 ESPRIT偌大的貨倉相連,讓特賣場每隔二十分鐘就有「新」貨上架。(于港民攝)
不論男女,顧客索性靠邊站,當眾剝衫剝褲試身,女的剝剩胸圍底褲盡情試衫,店內便衣職員或保安員頻頻巡邏,不時要提醒客人別阻塞緊急出口。場內九成為德國本土人,來自科隆的 Esra,每年也會來特賣場一次,因她十月中才開學,可選擇人流較少的平日血拼。她表示,從不購買正價的思捷貨品,「 I come for the price.(因為價錢吸引而來)」隨即向記者展示手推車中的牛仔褲,由六十九元歐羅減至十九元歐羅,更說這裡的價錢比市內零售店或鄰近 s.Oliver、 TOM TAILOR特賣場還便宜,所以吸引很多本土人光顧。
ESPRIT特賣場內大部分貨品低至一、二折,相中的一件 edc背心原價為十九元歐羅,現減至三元歐羅,即三十蚊港紙發售。
四大時裝品牌比併
批發奇跡不再
思捷於本港旗艦店位於北京道,即裕華國貨舊址,除時裝零售外,該店更設有髮廊。但其特賣場就在附近廣東道,似打對台。(關永浩攝)
思捷經營零售、批發和批授專營權三種業務,而零售、即思捷直接經營的店鋪,現佔營業額五成六,批發、即由百貨公司投資且設置在百貨公司內的零售專櫃和特許經營台鋪,現減少至只佔營業額四成三。過往集團營業額的比例均以批發較高,而早期亦有公司管理層指出德國市場成功亦有賴批發模式。但情況於○九年,亦即是邢李㷧、高漢思及潘祖明這三劍俠離開思捷後有變。現時管理層有兩名執行董事,行政總裁 Ronald VAN DER VIS,加入思捷前為國際眼鏡零售集團 Pearle Europe B.V.行政總裁,另一名為財務總裁周福安。
圖中白牆為深圳益田假日廣場 ESPRIT的舊址,職員表示該店在個多月前結業,但官網上卻仍顯示為分店現址。(廖健昌攝)
於蔡爾大街上五間百貨公司有思捷的貨品出售。其中一個批發點 Appelrath Cü pper百貨公司,記者發現百貨公司「水牌」已沒有思捷,後到收銀處詢問,兩名職員交談了數秒再想一想,才答在一樓。本刊六年前曾到此觀察,當時思捷已在地庫樓層的死角位,現時則在一樓,連櫃位和招牌也沒有,只有約三、四十件衣服售賣,記者問售貨員思捷是否德國數一數二品牌,售貨員 Wild表示:「 At least no.7 or 8 now.(至少排行第七、八了)」
另一批發點 Peek& Cloppenburg,思捷的男、女裝分別在大門口的右手邊和左手邊的死角位,但該店的思捷櫃位布置得像特賣場一樣,衣服正減價待售,衣服被客人翻得凌亂也沒有售貨員整理,令人難以理解德國如何成為集團最大營業額的國家。
ESPRIT的發展,近年像已停頓了,被其他如 H&M及 ZARA等後起之秀追上。一名零售商不諱言, ESPRIT已「 out」,「佢內地都好難發展,因為依家興 fast fashion,但 ESPRIT技術上做唔到!」例如西班牙品牌 ZARA,有自己的廠房及西班牙山寨廠,故生產速度可以自己掌握,轉款夠快。「喺銷售途徑上, ESPRIT亦輸蝕, ESPRIT有近一半銷售在百貨公司櫃位,掌握的銷售數據較慢,當 H&M、 ZARA等店每日已知道去貨情況,在鋪內打折即時銷售滯銷貨時, ESPRIT可能還在收集數據。」
邢李㷧離開思捷後,與太太林青霞愈來愈低調,林青霞近月因出新書《窗裡窗外》才作宣傳,書中刊登了一家五口合照。
主席骨水 基金坐艇
套現$200億神話
邢李㷧○六年以一億三千多萬購入飛鵝山腳、近安達臣道入口的一幅地皮,從外觀觀察,其邢家王宮已接近完工,準備入伙。(于港民攝)
思捷本是美國牌子,由前主席邢李㷧發揚光大。邢本來自設成衣廠替思捷生產,後入股與思捷創辦人合作,愈做愈大。○二年思捷進身成恒指成分股,其後每次公布業績,都能交出十分「亮麗」的成績表。○三年,其盈利只有十二億元,直至○八年,其盈利已翻了四番至六十四億元,營業額亦每年都有雙位數字增長。股價亦愈來愈高,由○三年的十一元,升至○七年最高價,達一百三十三元,市值高達一千六百億,成為香港股市的神話。
以往思捷公布業績,都由思捷「鐵三角」潘祖明、邢李㷧及高漢思(左一至三)一同出來公布,但自三人相繼跳船後,思捷神話不再。(《蘋果日報》圖片)
不過,在思捷業績愈做愈好,股價愈升愈高之時,前主席邢李㷧卻把手頭上的超過四成的思捷股份逐步減持。自○三年起至○六年間,他多次減持了思捷股份。直至○八年,邢李㷧辭去思捷所有職務後,而與他同為思捷「鐵三角」的前財務總裁潘祖明及行政總裁高漢思相繼跳船後,思捷股價開始從高位滑落,兩人亦同於○三至○七年間,分別套現手上股份三億及六億元。
基金接蟹貨
去年二月,邢李㷧最後一擊,以五十四元二角,把手上股份沽至低於百分之五水平,接貨者包括美國的聯博基金及 Capital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CRM),兩者分別以十二億元及二十億元入貨,連同摩根大通,成為三大持股量最多的基金。邢李㷧是次減持,連同之前六次,一共套現逾二百一十億。
惟從他手上,高價接了貨的聯博及 CRM,現時卻要坐艇扮蟹。如○九年十一月才成立的聯博亞洲股票基金,於去年先後三次增持思捷股票,持有思捷達百分之八的股票。但今年二月,六月及思捷業績公布後,多次沽出股份,賬面最少蝕近四億元。現仍然為恒指成份股的思捷,股價由○七年最高的一百三十三元,跌至現時十一元;市值由一千六百億跌至現時一百多億,是這個神話最「真實」的結果。
ESPRIT早年瘋魔不少香港人,曾與 Kim Robinson(左二)合作開 ESPRIT Salon,○○年黃埔店開幕,林青霞亦有出席支持。(《蘋果日報》圖片)
ESPRIT神話
撰文:李淑賢(德國)、陳政嫺、梁美寶(上海)、梁佩均
攝影:于港民(德國)、郭永強(上海)
資料:黃詠茵
插圖:詹震寰、王健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