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1日星期三

【分享文章】说说韩寒《三重门》抄稿中抄错的句子


方舟子契而不舍的要跟韩寒纠缠不休

方舟子:说说韩寒《三重门》抄稿中抄错的句子

2012-07-05 13:26:27来源:方舟子

我已写过三篇文章,根据抄写性错误论证韩寒《三重门》手稿是抄稿,而不是他自称的一次成型的创作稿。我自认为这些论证已够充分。此后几个网友继续找出了其中很多抄写性错误,有的错误颇为搞笑,很有娱乐价值,例如把"功亏一篑"抄成"功号一贯","无才之辈"写成"天才之靠","淮南子"抄成"准南子","刘邦"抄成"刘拜","伦敦"抄成"伦郭","直拍脑袋"抄成"直拍胸袋",都不是有意识创作时出现的错别字,而是无意识抄写时因为字形相近而出现的错误。也有熟悉五笔输入法的网友论证其中有的抄写错误是五笔输入的错误,即原稿可能是五笔输入后的打印稿,其中的错误被韩寒忠实地抄下来。


但挺韩派主将、"青年学者"押沙龙却认为这些错字不足为凭:"所谓'五笔字型'错误,我觉得只能算疑点,不能算证据。道理很简单,这些错误没有排他性。这些错误敲五笔会犯,但不能证明手写就不会犯。如果出现排他性错误,比如文稿里整整漏了完整的一行,那这个就是抄写的直接证据。"


换句话说,他认为以字为单位的抄写错误只能算"疑点",只有以句子为单位的抄写错误才能算"直接证据"。我们当然不能同意这种说法。以字为单位的错误,如果不是正常书写时能发生的错别字,而是错得匪夷所思,因字形相近而起,那么不管错误是原稿中已有而被忠实地复制,还是抄写时看花了眼,都可作为抄写的证据。即使只看以句子为单位的抄写错误,那么在《三重门》手稿中也比比皆是。这类错误可分为三类:抄漏、抄重复和抄串行。


我们先看抄漏句子的错误。我在《韩寒〈三重门〉手稿是抄稿的补充证据》中已举了两个抄漏关键句子使得前后文不通的例子。网友@勤劳十点 后来又找出了几处韩寒抄漏的,有一处竟抄漏了好几句:


林雨翔把话岔开,问:【"你没有中文名?"沈溪儿代答道:"要你管,她在加拿大时我就这么称呼她。"

林雨翔追问:"加拿大,怎么样?"

沈溪儿又成代言人:"你没听说过?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只有大家拿!"

林雨翔一听,爱国胸怀澎湃,又懒得跟沈溪儿斗,问】Susan:"你这样不冷?"


【】中的部分全都抄漏了,抄成了:


林雨翔把话岔开,问:"Susan,你不冷?"(手稿集p.38)


漏掉的这部分并非可有可无,而是交代了一个关键的情节:为何女主人公叫做Susan而没有中文名这件读者会关心的怪事。这么重要的情节应该是在创作时就已想好、写成,不可能是在交给出版社出版时在编辑过程中才增补的,即使在编辑时要增补也不可能增加这么多的对话。所以这应该是抄漏了,而这个部分交给出版社的是另一个更原始的版本。


对抄漏错误,韩粉可以狡辩说这是后来补充的,不是抄漏——押沙龙在别人找出抄漏错误给他看后,他就是这么狡辩的。比抄漏更不好狡辩的是抄重复了。这在《三重门》手稿中也有。例如网友@nujilty 发现的这一处:


林雨翔一个踉跄,稳后【□□本想说"又不是脱给你"】说:"又不是脱你给的,老子愿意!"(p.169)


【】中是涂掉的部分,其中有两字辨认不出。如果是创作的话,是不会连写两次"又不是脱给你",如果要删掉"□□本想",只需涂掉这四个字即可,无需把"说'又不是脱给你'"都涂掉然后再写一遍。所以这是抄重了,发现后涂掉了重复的部分。另外,"稳"字前漏写"站","脱给你"错写成"脱你给"。


更难以狡辩的是抄串了行,即抄的时候看错了句子的位置,导致上下文不衔接。我在《大量的抄写错误证明韩寒〈三重门〉手稿是抄稿》中已举了两个抄串行的例子。最近@勤劳十点 又发现了一处:


钱荣问:"去消遣一下,泡网吧,怎么样?"

雨翔深知钱荣这人到结账时定会说没带钱,让别人又先垫着,而且钱荣这人比美国政府还会赖债。推辞说:"现在市里管得很严。"

"哪里,做做样子罢了,谁去管?"

雨翔想也是,现在为官的除吃饱喝足外,还要广泛社交,万忙中哪有一空来自断财路,这类闲暇小事要他们管也太辛苦他们了。【这个谎撒得大失水准。】

"不了,我肚子有些不舒服。"

"算了,我去吧。"(手稿集p.362)


"现在市里管得很严"最多只能算是拿不必要的担心当借口,算不上撒谎,要说也是"这个借口找得大失水准"。"我肚子有些不舒服"才是很低级的谎言,所以"这个谎撒得大失水准。"一句本来应该是接在"不了,我肚子有些不舒服。"一句后面的,后出的《三重门》版本(2006年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版,该版本虽然后出,有可能是根据真正的原稿排的,错误最少)就是这样的。所以这里明显是抄写的时候看错行了,把下一行的句子提前写了。


还有一处串行是《三重门》手稿集刚出版时就已被发现,这里顺便提一下:


钱荣在旁边叫着注释:"太好了,好得逃了夜,快处分了!"林雨翔脸色大变,弭患不及,【忙拾起听筒人扑过去】,那头问:"他是谁?是真的吗?逃夜?"(手稿集p.396)


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忙人扑过去拾起听筒",因为电话是在墙上的,当时用的是免提,要拾起听筒只有人先扑过去。由于抄错词组顺序,导致早期《三重门》版本也跟着错,后来的版本才改过来。如果是写作,是不可能出现这种颠倒次序的错误的,不可能想像着扑过去拾起听筒的情景,却写成了拾起听筒扑过去。


当然我们不指望押沙龙会因此改变立场。决定一个人的立场的,并不仅仅是智商。


2012.7.2.


和讯博客首发


网易云阅读: 有态度的移动阅读器。了解更多>>  去App Store下载>>



发自我的 iPad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