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1日星期三

我们的幸福与无奈——郎咸平

 

我们的幸福与无奈  作者 郎咸平 日期 2012-7-11 7:58:00

  我们的老百姓本来很知足,很"淡定",并不贪心,要求的也并不过分,我们只是希望收入多一点、物价稳一点、房价涨得慢一点,但是越来越搞不明白,为什么这点简单的愿望却那么遥远。
  我们的老百姓不会像欧洲人一样去关心"财政紧缩",也不会像美国人那样嫌自己的领导不够"务实",更觉得全世界为了智利的几个矿工获救那么"沸腾"有点莫名其妙。我们每年都有国民经济生活大调查,觉得自己不幸福和很不幸福的居然有38%,觉得自己一般的人有40%,而至于觉得自己很幸福的,竟然只有不到4%。那么,老百姓"淡定"和无奈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呢?我在本书的第一章,透过对比日本、欧洲和美国的老百姓在过去一年里都在为什么而激动,来分析我们老百姓"淡定"背后的无奈。
  这背后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我们为何不幸福?我们为何无奈?
  最初看到"涨"声一片,我们就皱皱眉,可是"豆你玩儿"、"蒜你狠"让我们大开眼界,稍作平息就来了"糖高宗"、"姜你军",才怒吼了一句"苹什么",结果"油你涨"、"辣翻天"来势更加凶猛。忽然我们明白了,"神马都是浮云"!
  为什么物价不停地上涨?我们看到日化企业被有关部门约谈,但是在日化企业上游的"三桶油"却悠然自得;同样是抱怨,同样是涨价,下游的日化企业动辄被罚款上百万,上游的"三桶油"却在涨价的"康庄大道"上飞奔。还比如说持续涨价的机票,要知道我们国家的空运客流量不过是全球的10%,可是三大航空寡头的利润却占了全世界所有航空公司利润的60%。再比如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电价上涨潮,电厂的理由是煤价涨了,嚷嚷着必须涨价,否则就"停产检修",制造电荒,可是,你知道吗?在电厂一年所需的16亿吨燃煤里面,2.1亿吨是自己旗下煤矿生产的,7亿吨是规定不许涨价的,而据统计90%的燃煤都有稳定价格的供货合同,也就是说,电厂没有怎么增加成本。所以,透过本书的第二章,我想请问:涨价,凭什么啊?
  让物价居高不下的,不仅仅是油价、电价,更要命的其实是"路价"。全世界最多的收费公路都在这个神奇的国度,这些收费公路动辄收费三五十年,简直比贩毒还暴利!由此导致,一集装箱的衣服,从上海运到纽约竟然远比运到北京还便宜!超市里的一袋牛肉干,其零售价之中真正的成本不到10%!因此,我决定在本书第三章一探究竟,而368万元的天价"过路费"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让我们看到了其中的蹊跷。
  正是因为这种神奇的成本之外的成本,我们竟然同时出现这边农村的菜价跌到白菜价,烂在地里卖不出去,农民欲哭无泪,那边城里的菜价却还在天上,老百姓过日子都紧巴到买菜都得动一番心思,只能无奈兴叹!
  城里的各种"租金"太高,这才是问题的根源!以白菜为例,农村一毛钱一斤,城里一块钱一斤,这多出来的九毛钱不是流通成本,而是城里的租金,这个租金既有实际上的租金,包括蔬菜批发市场的进场费、铺位的租金,也包括我们各种管理成本,比如城管、卫生管理、工商管理的成本。
  正常的市场中,如果农民白菜种植多了,菜价会便宜一些,比如说从五毛钱降到三毛钱,但是这样价格下降会诱导老百姓减少购买较贵的蔬菜比如豆角,转而去购买白菜,这样,白菜不至于在地里烂掉,而且不至于跌到一毛钱这种比前期种植成本还低的价格。这样,市场机制基本上是有效的。可是,如果任由城里各种"租金"乱涨呢?这样就会导致一连串的"市场失灵",因为城里租金成本就有九毛钱,所以白菜的批发价就算跌到一毛钱了,城里的零售价还是一块钱,这样城里老百姓还是不会抢购白菜,这样就算批发价再低菜贩子也不会去农村收购白菜,这样就会出现一堆菜烂在地里。这些都是我在第四章做的调查和分析。
  好吧,"三桶油" 要涨价,我们也没办法啊,只能默默接受了。可是,能给我们一个理由不?现在的国际原油价格并不比2008年的时候高,可是国内汽油零售价却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是什么让油价如此疯涨?透过分析,我发现成品油价格里竟然一半以上都是税费,名目之多、设计之复杂,都能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了!而这些都会传递到"蒸蒸日上"的物价之中,最终由老百姓买单。作为弱势群体的老百姓,除了无奈,还是无奈!
  更无奈的是,当年开征燃油税的时候,承诺是再也不收养路钱了。可事到如今,燃油税要收,过路费也要收,而且越来越高。好吧,就再忍忍,可是,油价也加了,税也收了,我们花这么多钱买油,可以了吧?结果,"三桶油"却年年都上演"油荒气短"!我实在看不过去了,于是怀着非常好奇的心情研究了为什么年年都有"油荒气短",我在本书第五章和大家分享了我的惊天发现。
  让我们老百姓大失所望的不仅仅是"三桶油"
  涨价之后,让我们老百姓大失所望的不仅仅是"三桶油",更有我们的银行。我就不懂了,人民银行不是应该保护人民的储蓄吗?可是,为什么央行左一次加息,右一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但存款利息却始终追不上通货膨胀呢?更让人无语的是,当初通货膨胀率没突破5%警戒线的时候,那么多专家学者都在热议什么时候破线,可是破线了以后,这些专家学者怎么就好像一夜之间都人间蒸发了呢?很多小老板更无奈地发现自己的小企业想从银行借款简直比登天还难!有的银行一个月甚至只有三天能办理贷款业务。我们小老百姓当然不懂这些国情,但不懂的又岂止是这些?所以,我决定在第六章里,用大家都能看得懂的话给大家讲讲我们的国情和金融逻辑,这样你才能明白为什么信贷调控总是在意料之外,还有本来属于我们老百姓的外汇储备都被投到了哪里?
  当然,没有最令人失望的,只有更令人失望的。通胀袭来,不仅仅是你自己存的钱不值钱了,社保基金里面政府代你存的养命钱也不值钱了。就像最近传言说要开始试行"弹性退休"了,我们老百姓研究了半天,发现其真正的意思就是要多交几年钱,少取几年钱。还没有缓过神来,又传来了消息说上海的养老金已经入不敷出了,竟然需要每年让财政补贴100多亿元,还有小道消息说养老金连个人账户都出现空账了。你说你怎么能不心惊肉跳?可是,我们想问个明白,但却没人能给出个明确的答案。因此,我想在第七章为此答疑解惑:是谁让我们想退休都不能安心?
  既然存钱没法保值,退休金也不能指望,那么我们这些老百姓还能怎么办呢?我们没办法再"淡定"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好像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房子,二是股票。
  其实,我们大部分老百姓也不奢望有五套十套房子,自己能有个住的地方就行了,如果能帮子女付个首付更是心满意足。只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们这些专家也好,媒体也罢,这个说涨,那个看跌,还有人要摆上一席,打赌明年房价的涨跌。甚至在同一份报纸上,今天说开始跌了,再过几天又说开始回暖了。不看还好,看完就能体会到什么感觉叫茫然了。有人说房地产泡沫马上就要破灭,也有人说房价还会稳中有涨;有人观望着新建住房价格,有人看着平均房价,也有人盯住二手房网上交易价格,当然,大家都不会去理会统计局"统计"出来的数据。那么,房子究竟是买还是不买呢?这显然是个"非常艰难的决定",比马化腾的"决定"还要艰难。所以,我"决定"把各种似是而非的数据和说法都汇集在第八章,我不是去预测房价,我只是想告诉大家房价涨跌背后的动力究竟是什么。
  当然,很多人自然会说,这还用研究吗?一个几乎妇孺皆知的说法是:房价之所以这么高,是因为炒房团的存在!我就想多问一句,炒房团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透过我在第九章中的分析,我发现炒房的"热钱"其实来自制造业,因为和炒房相比,制造业赚钱真的是太辛苦了。这既是因为我们的税收制度出了偏差,也是因为我们的金融政策出了问题。各位想想就明白了,要炒房,贷款敞开供应;做实业,贷款利率又高,条件又苛刻。问题是如果手里没几套房子做抵押,哪个银行会贷款给你啊?
  不过,就在我们面对"买,还是不买"这个问题万般无奈、举棋不定之际,横空出世一个史上最给力的调控政策:2011年要建1000万套保障房!老百姓忽然都有种久旱逢甘霖的畅快感。说实话,我看到这个消息也感到非常振奋,因为我一直呼吁的政策终于付诸实施了。但是,很快就传出了深圳保障房风波,媒体更是马不停蹄地揭露了一批以保障房之名、行福利房之实的丑闻,转眼之间很多老百姓就明白了:久旱逢甘霖是不假,但是后面少了两个字:一滴!就好像虽然他乡遇故知,但也少了两个字:债主!因此,我希望透过第十章,讲清楚整个房地产调控的本质规律:排队理论。只有老百姓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以什么稳定的价格得到自己的安居之所,只有房地产开发商有稳定的预期,知道自己参与保障房能获得怎样的利润、怎样的补贴和回款,保障房才能真正给力!
  无论如何,横空出世的1000万套保障房,至少让我们老百姓稍微安心了一些,觉得多了几分幸福少了几分无奈。限购令的出台让很多人不得不暂时放弃购房的计划,可是,通胀依旧高企,我们老百姓的钱就像水一样,被炙热的通胀一点一点蒸发掉,我们必须想办法为自己的储蓄找个栖身之所。于是,我们把目光移向了股市,但是频频爆出的股市黑幕让我们老百姓根本无法看清股市的真面目。因此,我决心用三个章节的篇幅来构建中国股市的全景图。
  我在第十一章中分析了为什么中国的好企业都跑到海外上市。我们国企也都是先在海外上市,然后才回归A股的,而且一个奇怪的现象是,这些垄断行业的国企在国内的股价高得离谱,但是在海外却低到白菜价。比如说让无数股民套牢的中石油在2007年回归A股的时候,每股是16.7元人民币,可是2003年巴菲特入股的成本不过是每股1.6至1.7港元。讽刺吧?当然了,这些都已经过去了,我们更应该关注现在的股市,所以,我重点分析了为什么美国的股市能成就亚马逊?为什么像优酷之类的优秀的中国企业不在中国的创业板上市,而是跑去美国上市?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股市标准及其背后的思维为什么和美国有天壤之别?
  既然中国的好企业都跑了,而且就算回归也都是中石油这种打劫式的"高调"回归,那么,中国股市的"精彩"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我希望透过第十二章能让大家明白,为什么我们会有"绿大地"这么不靠谱的公司?为什么我们创业板的这些烂公司一上市,年报就开始大变脸?为什么我们的券商、基金、大股东能形成一种特殊的"产业链"和"生态圈"?当然了,不是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都是好企业,不少滥竽充数的公司不也被美国的"庄家"和"无良律师"盯上了吗?然后一次又一次地被集体诉讼,最后赔的是一塌糊涂。而且,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发现美国的"庄家"和"无良律师"尽管也自私自利,但却能在客观上起到保护中小股民的作用,而为什么中国的"庄家"总是让中小股民成为"最受伤的人"?美国这种监管的"食物链"恐怕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而这也是美国之为美国之处。
  中国股市的食物链之复杂、生态圈之叵测
  中国股市的食物链之复杂、生态圈之叵测,让我想起《晏子春秋》里的一句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我们国内有种论调,认为外资基金或者境外投资者代表着一种理性投资的风格,甚至很多投资信息网站都会专门跟踪境外投资者(QFII)的投资风向。这就是我写第十三章的动力,我想透过分析境外投资者在中国的投资行为来破除这种迷信。我研究的也不仅仅是"外来和尚"在中国的行为,还专门研究了它们在中国台湾股市的"所作所为",以及它们曾经在日本、印度都干过哪些坏事,我只想透过这些告诉各位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丢掉幻觉,准备斗争。因为,我们已经进一步放开了政策,允许境外投资者进入股指期货等等更多市场。
  所以,我们转了一圈也没有给自己那点可怜的存款找到合适的栖身之所,就只好又回到了原点。要存钱,可是存款利息怎么都跑不过通货膨胀;要买房,可是偏偏遇上了限购令,而保障房又是干打雷不下雨;要炒股,可是创业板业绩翻脸,中小板妖股频现,主板不是中石油这种"高调"回归的,就是几大银行股这种排队圈钱的。
  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好吧,不投资了,响应政府号召,我们就消费吧,而且想想自己辛苦大半辈子了,该享受一下生活了,给自己买辆车吧。我想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如果你在北京,那么恭喜你,你就全家上阵一起摇号吧;如果你在上海,那么也恭喜你,你就多花点钱去参与牌照拍卖吧;如果你既不在北京,也不在上海,那只要你生活在某个都市里,我都要恭喜你,因为没有哪一个城市是不堵车的!这些也正是我在第十四章要探究的。
  当然了,研究完之后,我开始同情我们的城市规划官员了。其实无奈的又何止我们老百姓,我们的官员也很无奈,因为规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比如说北京被称为全国"首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初根本没有想到会出现今天这么高的私家车保有量,而整个城市系统的设计,也不是基于东部、北部和西部各有三个"睡城"而设计的。但是,我们现在总不能把精力放在指责四十年前做城市总体规划的人吧?到最后,我们不还是要静下心来面对乱糟糟的规划现状?今天,每个在城市里"享受"拥堵的人都应该想想你的无奈究竟是谁造成的?为什么在当初大举兴建睡城的时候,你也是沉默的大多数?
  过年了,在城里被堵烦了,我们就想,回老家吧,好歹能清净几天!于是,让我们无奈的问题又来了,春运期间,真是一票难求啊!其实早在2007年,铁道部就承诺过要跨越式发展,用客运专线解决一票难求的问题,后来客运专线换成了让人更激动的说法:高铁。终于盼来了动车、高铁的开通,我们却发现票不仅更难买了,而且更贵了。因此,我决定在第十五章展开对铁路部门的调查和研究。我终于搞清楚为什么我们"被高铁"了,就是因为铁道部为了搞高铁,借了几万亿,可是等真的上了高铁之后却发现根本没有增加什么收益,不要说收回投资了,只说这一年几百亿的利息,拿什么来还?
  好吧,不想这些问题了,因为折腾这么一圈下来,我们发现还是寄希望于下一代更靠谱。不得不提的是,在教育投资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家长能像中国的家长出手这么大方!可是,事实证明,对不起家长这种慷慨的不仅是我们的大学,还有那些管理大学的官员。从李刚之子案到药家鑫案,这类性质的案件一再翻版上演,我们必须深刻反省:是司法制度出了问题,是社会心理出了问题,还是教育体系出了问题?这是我在第十六章努力思索的。
  总结下来,你会发现非常有意思,你想买的要不然不让买,要不然限购,比如汽车、房子;非买不可的往往就要缴纳非常重的税,或者负担各种成本之外的成本,比如油价和过路费,甚至连一棵白菜都不能幸免;你要买火车票回家,好不容易也让买了也不限购了,可是你却只能买贵的不能买对的,好不容易盼星星盼月亮盼到实名制了,结果发现实了名的车票丢了却不能挂失补办,甚至你想在当天再买同一车次的都不行。还有什么能买呢?哦,对了,就是"坑爹"的股票,这个属于可以买但是你却不敢买。最后,最不该买卖的文凭,随着大学产业化,基本上都快成唯一一个可以随便买的东西了。当然,像样的大学教育本来就没有,你想买也买不到。
  幸福遥不可及,老百姓只能慨叹一句:唉!真无奈!可是,到最后,我发现"无奈"两个字都难以形容我们心中那种无奈!

我们的幸福与无奈——郎咸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