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1日星期日

蘋果日報- 巴菲特和他的兒子 - 李怡

1977年,股神巴菲特的小兒子彼得19歲,是史丹福大學的學生。那一年,巴菲特給了彼得一筆不算多的財產,就是他的旗艦公司巴郡的股票,時值約9萬美元。巴郡股票一直在漲。巴菲特原意是想子女們守住手上的股票,應可以保障他們日後生活了。事實上如果彼得讓這些股票躺在賬戶裏,到現在市值應有7000萬美元。然而,自小就愛好音樂並顯示出有天份的彼得,卻變賣了股票,並退了學,用這筆錢開始了他的音樂之路。


賣股票、退學、開始毫無把握的闖蕩音樂之路,老爸會怎麼看?彼得忐忑不安地與父親談了這件事。他回憶說:「父親認真傾聽,不作評論,也不直接提建議。」過兩天,他對彼得說:「彼得,你知道嗎,你和我其實在做同一件事情,音樂是你的畫布,巴郡公司是我的畫布,我每天都在上面畫上幾筆。」他就說了這些。彼得放下心頭大石。他回憶說:「這就足夠了。這就是我需要的回答,直到現在仍覺得很珍貴。我的父親,事業如此成功,卻把他的工作和我的工作相提並論,平等看待。」


彼得在音樂事業上很成功。他的第一張專輯《等待》就暢銷。他為電視連續短劇配樂,獲得艾美獎。1991年,彼得為影片《與狼共舞》配樂,該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音樂和最佳音響獎。


前年,彼得.巴菲特出了本書《Life is what you make it》。他在書中說,父親常講的一句話是:「有能力的父母應該給子女一筆能夠做事,但不足以遊手好閒的財產。」彼得很感激父親這種教育方式。但我覺得更難得的是,巴菲特平等地看待兒子的棄學決定,讓他能夠「做自己」,追求自己的夢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