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30日星期三

蘋果日報- 老夫子 抄足五十年?

老夫子 抄足五十年?

「老夫子是抄襲回來的?怎可能。」
當初聽到這說法,記者也震驚得不能置信。但原來在漫畫界內,它已流傳了二十年。近日某商場舉辦老夫子五十周年回顧展,高調宣傳,同時卻傳來另一種聲音,二十年前出版漫畫文化雜誌《漫畫讀物》的彭志銘很氣:「離晒譜,二十年前我們收到內地朋友的資料及原稿,發現老夫子是朋弟在四十年代的原作,它不但造型一樣,名字一樣叫老夫子,我們甚至找到連笑料也一樣的作品!」

記者:何兆彬

攝影:林栢鈞、部份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彭志銘:可恥中的可恥!
「當年我出版《漫畫讀物》,那是全港第一本漫畫評論雜誌,出版到四期錢都蝕光了,本來就打算執,那知道這時楊維邦收到馮朋弟(原裝上海《老夫子》)朋友寄來的幾篇文章,當時沒有雜誌願意刊登。這時剛好看到王澤接受訪問,說出自己如何構思老夫子的過程,我們一看就光火了,決定一定要出版!」次文化堂彭志銘:「那時沒錢,要儲一陣子錢,才可以出版。最令人感嘆的是王澤最紅的時候——即60-70年代,剛好是原作者馮朋弟最悲慘的年代,因為內地正經歷文革!當時有朋友曾把香港《老夫子》帶給馮朋弟看,朋弟無言以對,這世界多悲涼!其實每個創作人都模仿過人,但你怎樣也不可能說是你自己創作呀!」據「正史」記載,王家禧60年來港,繪畫老夫子時取用了兒子的名字「王澤」作筆名,約千禧後,由兒子王澤接管《老夫子》的一切,直至今日。研究顯示,原作《老夫子》創作人朋弟與王家禧同樣生於天津,30-40年代在天津一帶出版《老夫子》,大受歡迎,但日本侵華時停畫了,到中共建國,他再被禁止畫漫畫。1960年王家禧來到香港,畫的不是《老夫子》,但1963年一畫《老夫子》就大紅大紫。九十年代初,朋弟的朋友帶着他的舊作及部份在五十年代繪畫的新作,找楊維邦及彭志銘「申冤」,寫成專題刊於《漫畫讀物》。2001年,內地文化人馮驥出版《文化發掘老夫子出土——為朋弟抱打不平》,又出版過約十期原版《老夫子》,抄襲說法才開始在文化圈內流傳。彭志銘一講就氣氣沖:「主流傳媒不報,當年我們透過朋友,去問王澤(兒子),他一句就說我們污蔑他父親,這是可恥中的可恥。」


■次文化堂堂主彭志銘(左)九十年代初出版《漫畫讀物》,發現老夫子抄襲疑雲;楊維邦(右),漫畫家、八十年代尾與尊子等人創作香港漫畫研究社,研究過去百多年中國漫畫歷史。


■當年彭楊二人,拿着朋弟的稿件,一頁一頁的翻閱《老夫子》,發現這幅四格漫畫,分鏡、笑料、起承轉合,全部一樣。 (上:朋弟作於三十年代,下:香港老夫子作於1965年)


■九十年代初出版《漫畫讀物》,專題是「老夫子歡笑背後」。


■朋弟原作,後來由文化人馮驥才以《老夫子》、《上海現形記》等名義再出版。


■楊維邦收藏,當年極早期的《老番薯》(未叫大番薯),作者「萌芽」字形似「朋弟」,其實就是王家禧(王澤)。


■朋弟筆下的人物:(左起)老白薯、老夫子、阿摩林。

楊維邦:不怪王家禧
「朋弟的《老夫子》在四十年代天津出版,曾經很受歡迎,但遇上了日治時期。」楊維邦說。彭志銘:「因為他出名,日本人曾找他繪畫宣傳畫,但他不肯,然後漏夜跑回家鄉,這就是當代的文人骨氣了!」楊:「當年他在天津的《銀線畫報》發表,專欄也叫《老夫子》。謝其章的《漫話漫畫》說到朋弟很潦倒,王澤很風光,作者認為王澤剽竊了朋弟的財產!但其實我不同意,朋弟是因為大陸的政治環境下,完全不讓漫畫家畫這些東西才會如此,解放初期他曾經重新再畫,但畫了兩期又被禁了!他的潦倒,一是由於四十年代他是名士,但之後這類文人都被壓制,二是政治上不容許他畫這些漫畫,三是是他的私生活也出了問題。於是他後來到了戲曲研究社畫插圖,晚景很淒涼。二人都來自天津,傳聞朋弟跟王家禧是相識的,而王澤最初來港,筆名叫萌芽,『萌芽』這兩個字跟『朋弟』不是十分相似嗎!我認為他也是在紀念馮朋弟。」楊維邦八十年代與尊子等組成「香港漫畫研究社」,他研究過去百多年的中國漫畫,對整個漫畫史倒背如流,但他並不怪責王澤,「他當然有承接了馮朋弟的《老夫子》,例如朋弟的作品,都用四字詞語做標題,又例如當初的《老夫子》是四格的,王澤連手繪的一二三四,四個字也是一樣的。但王家禧也加了自己的努力。他開初大概是把家鄉的漫畫帶來了香港,沒有想過會大紅大紫。唉,其實當年畫漫畫的人都係搵兩餐,王家禧當年一個人帶兩個孩子來港,先要搵兩餐,大概沒想過會大紅大紫,到了後來如果承認畫作來自朋弟,搞不好對方後人要求賠償的話,會很長手尾。」


■六十年代推出,第一期《老夫子與秦先生》。


■《老夫子》當紅期,抄襲本也不少,例如《奇夫子》、《小夫子》。

當老夫子是老朋友
楊維邦自幼喜歡漫畫,小學時代,看着《老夫子》出版,由第一期就開始讀,一讀就愛上,「我記得很清楚,《老夫子》第一期是我爸爸買回來的,他在家中一看就笑了出來,我們幾兄弟見他看完就拿來讀,一讀之下,十分新奇。」他當時夜晚我在一天主教學校補習,當晚就把漫畫帶回學校,「同學們爭相傳閱,覺得十分新鮮!當時《老夫子》是雙周刊,因為王澤有兩個專欄,在《新報》是六格的,在《明報》是四格的,兩者一個月加起來就有六十幅,這樣子每兩星期就夠稿出合訂本了,我每一期都買。」他記得當初《老夫子》專欄內只有老夫子,《秦先生》是另一個專欄,由秦先生做主角,後來兩者才會玩Crossover,第一期合訂本叫《老夫子與秦先生》,第二期大番薯才在漫畫內出現。「大番薯也是來自朋弟的,朋弟的原作中,他叫『老白薯』。」


老夫子一出就爆紅,但他跟老夫子熱戀只有四五年,「一到中學就看日本漫畫了,其水準是本地漫畫不能企及的。《老夫子》到了八十年代開始進入低潮期,橋段開始重複,又由於有東南亞市場,不能畫得太香港化,從前老夫子到百貨公司逛是會遭人白眼的!到九十年代雖然有讀,但就把它當是一個老朋友。」

漫畫人點睇?

袁建滔:要還歷史公道

(《麥嘜》電影、《長江七號》動畫版導演)
「二十年前聽到這件事,很震驚。所以《老夫子》五十周年到處找人畫賀圖,我馬上拒絕了。但過了這麼多年,叫我拿王澤老先生出來批評也沒用,我只想還歷史一個公道。做創作,過得自己最緊要也過得人。」



林祥焜:不用太生氣

(漫畫家)
「當初聽到很震驚,無可否認,係有九成似。但我不認為要怪責王澤父子了,他後來的創作,已開創了自己的天空。大家也不用太生氣,因為這些五十周年的活動,早已變成了商業活動。」



王澤回應抄襲一事:
記者透過展覽商場向王澤要求回應,赫然發現,老夫子原來已由漫畫變成了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王澤與生俱來的幽默感所創造出耐人尋味的詼諧港式漫畫,感動無數港民,在香港民眾心中『老夫子』為小人物發聲,老夫子的幽默是獨一無二的。這次活動亦得到老中青一百多位知名漫畫家/插畫家踴躍力挺,原因在於老夫子就是最經典正宗的香港漫畫代表。『老夫子』漫畫不但是道地的香港漫畫,亦早已衝破地域,在世界各地只要有華人的地方都受到歡迎。」

下一則: 星座 - 芬妮



发自我的 iPad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