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4日星期一

社交媒體與中宣部的交鋒 .陳婉瑩 2012-01 亞洲週刊

 

社交媒體與中宣部的交鋒 .陳婉瑩

中宣部要用老辦法來執行「黨管媒體」政策,與社交媒體的價值和運作交鋒,註定是徒勞的。


陳婉瑩,香港大學新聞教授、新聞與傳媒研究中心總監,曾在美國長期從事新聞工作,一九九八年來專注高等教育,推動資訊開放和教育發展。
最近《南方週末》事件觸動了全球新聞人的神經,舉世注目。從宏觀媒體生態來看,這是社交媒體時代的價值和運作與中共慣用的強暴管制手段的交鋒,顯示中宣部要用傳統媒體時代的老辦法來執行「黨管媒體」的政策。這意圖是徒勞的,不論事件的發展和結果如何,中宣部註定是失敗者,因為科技社會的發展是站在南週和民眾的一邊。
南週的朋友們組織起來、公開反抗,並得到網上網下民眾自發的支持,這個行動本身已經是一個勝利。他們最後可能慘敗、也有可能慘勝,但中國新聞人冒險抗命的行動已寫進了新聞史,為現當代國人爭取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寫上驚心動魄的一頁。
南週事件過去一週來的火速發酵,反映了社交媒體時代資訊共享、民眾參與的規律。從一月二日開始,官方試圖打壓南週,但內情很快的透過微博、手機短信和其他傳訊工具傳播出去,覆蓋全球化的虛擬世界。民眾群起在網絡上圍觀、參與、聲援。這在三年前,微博尚未出現的前社交媒體時代是不可想像的。以前也有南方媒體人受壓制、被開除,但信息從來沒有如此地得到即時傳播。
過去幾天,勇敢爭取自由的人們和壓制自由的惡勢力在新浪、騰訊微博上公開博弈,支持者不斷發帖,官方不斷?帖,你?我貼,我貼你?,整批揭露事實真相的微博被?除,支持者的帳號遭禁言、銷號。一連幾天,朋友們和陌生人徹夜無眠為南週守夜。有網友用《南方都市報》「環球飛狗叼盤」的新聞來解嘲,有借星座互傳被打壓者的心聲,有透過歌頌「南方的粥」向南週致意。
九日凌晨,《新京報》拒絕轉載《環球時報》評論,被中宣部派員強制監督刊出,消息在新浪微博發布後,相關帖子在三十秒內即被?除,但照片、消息已經傳播開。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時代,透明成為了常態,所有傳統的架構都受到挑戰,強制命令的方法不再奏效。資訊傳播迅速,官方的行為遲早會被外界得知。民眾要求知情,新科技提供透明化的可能。每個人都是信息的生產者和傳播者,成為「自媒體」。政府再用古老的、極權命令式(command system)的共黨方式管理,是註定徒勞的,只會製造醜聞,讓國家丟臉。
科技也走在官僚的前面。微博受到嚴管,民眾轉用微信傳播。微信開發才兩年,已吸引近三億註冊用戶,成為全球最多人使用的移動通訊程序。微信支持文字、圖像、語音、群發等多功能傳播,打破單一的傳播形式,超越傳統地域傳播限制,官方尚難截堵。
環繞南週事件的衝突矛盾,反映了北京領導人所面對的兩難。一方面,國家支持高科技基建,鼓勵科技發展,中國現在是亞洲互聯網滲透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過去十三年中,中國投入了六點八萬億美金用於互聯網基建。截至二零一二年六月,中國互聯網用戶達到五億三千萬之眾,滲透(普及)率百分之三十九點九,三億八千萬用戶通過手機上網,佔網民總數的百分之七十二,微博用戶超過三億。
另一方面,這個網絡大國的政府又要打擊壓制透明、平等、資訊流通的網絡文化。這是北京的悖論和困局。
我們希望國家改革、進步,在世界舞台上展現大國風範,南週同仁沒有挑戰黨管媒體的體制,只是維護體制內、審查制度下尚存、卑微的空間。中宣部粗暴地侵犯中國媒體人僅剩的空間,是極端愚蠢的行為,讓國家蒙羞。
我們不明白政府為什麼會有這愚蠢的過度反應。習近平甫上台,以親民姿態表示堅持改革,但是經濟改革呼喚政治改革,厲行反腐,媒體不能缺位。
南週事件,「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世界在關注)。北京領導人要直面社交媒體的現實與挑戰,回應民眾對言論自由、信息透明的呼聲、中國新聞人對正義和真相的要求。發稿時傳來了北京最高層介入打壓的消息,希望這只反映了高層內部的分歧,最終開明開放的力量會得到申張。■

亞洲週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