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3日星期日

[分享] 律师之死与俄罗斯反腐

律师之死与俄罗斯反腐

马格尼茨基之墓。他因为参与调查、揭发政府官员舞弊,而被以逃税的罪名入狱,并于2009年死于狱中。他的死引发了俄美人权外交对抗。在他死后三年,俄罗斯法院决定重审马格尼茨基逃税案。 (Misha Japaridze/东方IC/图)

编者按:律师马格尼茨基的死亡,引发一场漫长且跌宕起伏的政治大戏。随着事态不断发酵,俄罗斯政治近20年来的几乎所有重要元素都孕育其中:私有化、寡头、腐败与反腐败、打压异议人士、入世、权力斗争、俄美关系等等。

2013年1月28日,俄罗斯重新开始审理律师马格尼茨基逃税案。事实上,这位俄罗斯律师已经死了3年多。不过,"审死人"却非闹剧。

在达沃斯论坛上,马格尼茨基生前供职的赫密塔吉投资公司老板比尔·布劳德就感到了一阵阵寒意。因为,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接受CNN专访时曾感慨地说:"很遗憾,马格尼茨基已经死了,布劳德却还自由地活着!"

布劳德对此忧心忡忡,"他这是在用生命安全威胁我!"

尽管以自由主义面目示人,梅德韦杰夫却从不逾越普京体制底线,在外交场合甚至对其维护有加,所以他此番论调也被普遍解读为是标准"普京化"的。梅德韦杰夫的表态,究竟代表了普京权力体系怎样的政治思维呢?

律师之死

2012年年末,在普京轰轰烈烈的反腐运动中,除了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的倒下,最为引人注目的恐怕是禁止各级官员和军人及其配偶在海外银行拥有或开设账户,禁止在海外拥有或购置不动产,禁止持有外国公司有价证券等。

很难讲这样的制度创新不是部分因为受到了马格尼茨基事件的刺激。

毕竟,在2012年12月6日,美国国会刚刚表决通过了《马格尼茨基法案》,限制与该案有关的俄罗斯官员入境美国,并冻结他们在美国的财产。冻结财产对俄罗斯官员可谓一招"杀手锏",华盛顿借此施压普京政府的意图明显,这显然非普京所乐见。

马格尼茨基的死亡是整起事件的核心部分,但他的出场却纯属偶然。

2005年11月13日,赫密塔吉集团联合创始人之一布劳德被俄驱逐出境。随后布劳德雇用7位律师对事件进行调查,其中就包括36岁的马格尼茨基。律师们调查发现,赫密塔吉旗下三家公司已经被俄税务部门官员侵吞,而他们则利用这些公司进行了数额高达2.3亿美元的骗税。

律师们的调查触怒了利益相关者,布劳德和律师们为此受到生命威胁。无奈之下,6名律师先后终止调查,离开了俄罗斯,只有马格尼茨基坚持留了下来,继续对这起严重滥权犯罪事件的调查和揭露。

结果,2008年,他被以涉嫌逃税的名义关进牢狱。此后,在"寂静水兵"看守所的高墙内发生的故事在许多人口中是极为残忍的。有医生称,经常能听到马格尼茨基的惨叫。

2009年11月,马格尼茨基暴毙于"寂静水兵"看守所。医生描述道,他的尸体冰冷苍白,眼睛睁得大大的,露出惊恐的感觉。

随后,看守所称,马格尼茨基是病死的。

事件引起了极大的国际反响,各国纷纷谴责发生在俄罗斯的这一惨剧。反应最为激烈的当属美国。

一个月后,美国出台《马格尼茨基法案》。该法案规定,不得向与该案有关的60名俄罗斯人发放美国入境签证,并冻结他们的在美财产,但值得玩味的是,这些涉案官员的最大政治靠山、俄罗斯前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却不在制裁之列。

此处不得不提及该法案通过的背景。为了顺应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美国国会刚刚废除了限制前苏联贸易的《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因此华盛顿的传统反俄势力需要一个新的法案来作为未来钳制俄罗斯的发力点,"马案"应运而生。

美国也要求其他国家跟进,用同一问题制裁俄罗斯。但欧盟并未跟进,只有如立陶宛这样的小国祭出类似法案。

俄罗斯的复仇

美国颁布《马格尼茨基法案》后,俄罗斯外交部立即回击,称其为"荒诞剧院的表演"。俄杜马主席纳雷什金也公开表示,美国会通过该法案是"利用悲剧玩弄权术"。

俄罗斯开始对美国积极回击。在"马案"颁布仅仅几天后,2012年12月21日,俄杜马通过了《季马·雅科夫列夫法案》,也称"反马格尼茨基法案",决定对破坏俄罗斯公民人权的美国人实行制裁,并进而禁止美国人领养俄罗斯孩子。

季马·雅科夫列夫是一名可怜的俄罗斯小男孩。2008年,他被一对美国夫妇领养后,在仅仅21个月大时,不幸被闷死在一辆停在高温环境下的密闭轿车内。该事件当时在俄国内造成了极大反响,借此事对美国人权状况进行声讨成了从官方到民间的主流。

普京签署"季案"之后,俄《独立报》刊出一幅漫画:一只母鸡在用自己下的蛋砸一只公鸡,周围散落着蛋壳。这是对该法案的绝妙讽刺:美国人用"马案"限制马格尼茨基被害案涉案官员入境,并冻结他们在美国的财产,普京反而是让可怜的待领养俄罗斯孤儿们为国家的外交困境,乃至俄罗斯官员们此前的种种腐败和滥权行为埋单。

2013年1月13日,近万名反对者涌上俄罗斯街头,反对《季马·雅科夫列夫法案》。他们反对以牺牲这些孤儿的利益,尤其是那些在福利院中瑟瑟发抖的身患残疾的孤儿的利益,来换取政治得分。据美国国务院统计数据,过去20年中,美国人大约收养了6万名俄罗斯孤儿。

如今,在一场人权外交的斗争中,美国惩罚了俄罗斯的官员,俄罗斯却惩罚了自己的孤儿们。

寡头与普京体系

重审马格尼茨基逃税案,结局如何尚不可知。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12年底轰轰烈烈的普京反腐中,谢尔久科夫的去职。那时,谢尔久科夫是俄罗斯国防部长、普京亲密盟友祖布科夫的前女婿、俄罗斯武装力量浩大改革的操盘手。更重要的是,马格尼茨基就是在调查由谢尔久科夫财税心腹犯下的滥权事件时,被以逃税罪名关押,随后神秘死亡。

尽管谢尔久科夫在普京权力体系中的地位既重要又敏感,但据外界观察,他并不受体系中其他大佬的"待见"。当他在外拈花惹草,与岳父祖布科夫关系紧张,当他引导的军事改革引起军方反对,尤其当普京意欲用一场反腐运动挽救支持率、安抚民意的背景下,他的去职似乎不可避免。

俄罗斯调查委员会此前表示,谢尔久科夫领导下的国防部物业管理公司涉嫌低价出售军方资产,侵吞公款约30亿卢布(约合6亿元人民币)。

普京权力体系对俄媒体有着较为严格的控制,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免于媒体调查的人物只是最高层的几位大佬。

据报道,以奥尔加·斯杰班诺娃为首的谢尔久科夫的财税官员在海外拥有巨额财富,并过着极为奢华的生活。这些报道同马格尼茨基神秘死亡事件的报道构成了一种逻辑上的契合。

但由于俄司法部门的选择性执法,马格尼茨基到底怎么死的,财税官员们当年是否曾像马格尼茨基调查的那样有严重贪腐滥权行为,仍无法定论。

尽管谢尔久科夫在反腐运动中去职,直到现在,他手下的这批财税官员仍未受到调查,他们深深地涉入马格尼茨基事件反而意外获得了保护伞——这起事件因为与美国的外交纠葛而成了俄罗斯的政治禁区,任何对该事件的深入调查都可能让俄政府和普京在国际上"打自己的脸"。

如果故事再往前推,则可以看到更加宽广的历史布局。

在苏联刚刚解体时,比尔·布劳德就嗅到了落下的铁幕的另一边散发出金钱的味道,于是大胆地进入了俄罗斯市场,参与到了私有化大潮中。

同其他私有化弄潮儿一样,他赚了个盆满钵满。当然,布劳德与声誉糟糕的俄罗斯寡头们身上的原罪色彩也并无本质区别。

此后,布劳德的赫密塔吉集团在俄风生水起,成为在俄最大的国外投资集团,一度掌握着俄能源领域大集团的股份。他们一直试图与俄当局保持比较密切的关系,但最终,他们不可避免地走向普京的对立面。

掌握俄罗斯重要战略资产股份的跨国公司同普京直接控制重要产业的意图之间,始终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布劳德的命运同俄第一代寡头极为相像,马格尼茨基的死亡及其后一系列纠葛都只是这场运动的尾声。

如今,俄罗斯寡头集团完全臣服于普京已是人所共知。处于"坐江山"状态的普京并没有必要再借寡头谋取政经利益。正因如此,普罗霍罗夫才敢于竞选总统,亚历山大·列别杰夫才敢于与戈尔巴乔夫联手组党,一批富豪才敢于公开支持反对派。

只不过,由马格尼茨基之死生发出来的这一系列纠葛说明,虽然当局已不再刻意打压寡头,原先的执政观念和权力运作路径仍在,普京权力体系的基本面并无太大改观。


源地址:
http://igo.li/o9511J
(来自鲜果联播)


发自我的 iPad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