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9日星期六

蘋果日報- 文化人 - 陶傑

文化人 - 陶傑
怎樣才有資格做一個專業(Professional)的文化人(Cultural Man),最近社會終於形成共識(Consensus),就是在進行後殖民書寫(Post-colonial writing)的時候,一定要堅持華文和英語學術詞彙的並列(Juxtaposition)。

 因為文化人的母親(Mother),在同性婚姻的後殖民性別論述(Gender statement)之中,已經不一定係女人(Woman),加上正如某標籤(labelled)為「香港第一才子」(First writing talent of Hong Kong)兼與阿叻同遊世界的文化人,時時強調的一點:中國小農社會,使用的語言詞彙,相當貧乏,未能體現西方現代文明的大量抽象學術詞彙(Abstract academic terms),加上以華文印刷的知識份子報紙(Intelligensia newspapers)長期藐視不識英文的中國農民讀者,認定不喝咖啡、不看法國電影,兼不閱讀城中知識份子報紙者,即屬隨地吐痰(Spit),縱容小朋友在商場排洩糞便(Release excrement)或小便(Urination)之自由行中國父母(Free-walking Chinese parents),所以,書寫時,一個華文名詞括號(Bracket)附加英文,不但可以增加報紙在中環的銷路(Circulation),更可令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中國小農官員加深印象(More impressed),視之為文明修養,會予以撥款。

 但是,在華文傳媒打造這類世界性的文字平台,以一半的泡沫字數,搏取全數的文稿酬金,可以將中環精英(Central elites)及類知識份子(Pseudo-intellectual),當做笨蛋,但騙不到一個低俗的商人(vulgar merchant)。

 這個商人名占美.黎(Jimmy Lai),又名肥佬黎(Fatty Lai)。

 因為他會即刻打電話給名采的編輯,咆哮(以下為主觀想像性之虛擬對白):「陶傑X佢老味(Fxck his old taste)啦,喺度講乜春(Talk what spring)呀?明天起,咳咗佢啦!」


发自我的 iPad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