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1日星期四

蘋果日報- 送 禮 - 陶傑

送 禮 - 陶傑
特區十六年,香港的司局長和政務官,與中國「溝通交流」,收取一大堆「禮物」:琉璃雕塑啦、景泰藍花瓶啦、燕窩藥材啦,還有數不清的地方土產。

 可憐由英國人一手培養出來的「餘孽」,捧着用來拉關係的大陸禮品,拒絕又怕得罪「祖國」,上交廉政公署,又怕填表問話,放在家裏,其豪宅又變成雜物倉庫。

所謂「港英餘孽」,有名你叫,對於「地大物博」的祖國山河,由於文史教育的缺陷,當然沒有什麼認識,也沒有什麼感情。大陸官員送他大興安嶺的虎鞭、吉林的鹿尾羓,他隱隱知道像印度神油可以壯陽,但人文「藝術層次」高一點的禮物,像景泰藍的梅花盤或八仙過海的潮州金漆木雕,司局高官,「港英餘孽」常秘等,當然也陪笑收下,然後一起合照,交換錦旗,但心中一定投訴:大陸官員,不,祖國親人呀,給我這許多剩餘物料,不如你直接到廣東道,用你們地方發展房地產轉過來的公款,買一隻江詩丹頓錶給我,或者周生生打一條金鍊給我的黃面婆,更實際呀。我們香港人,講實際呀。

香港特府的高官,大陸的禮物收多了,看見大陸據說又反貪腐,又緊張了,這才醒覺中國人的禮物,可能是賄賂,通通祭出來展覽,以示「清廉」,但這樣一定會惹惱他們的北京主人。

因為中國人說「禮多人不怪」,「港英餘孽」要學習怎樣做一個中國人,洗脫「港英」的影響,先要學會中國人的送禮、收禮。是不是想賄賂你,不要問,做中國人,拒絕賄賂,或者拒收禮物,你令送禮的另一個中國人沒有面子。你把人家的好意向市民公開,更會得罪中國。

到底是英國人狡猾,撤出香港,留下一個申報制度,讓你送禮賄賂、拉關係扯人情,一概無所遁形,為中國人辦事增加障礙。如果越愛國,越仇恨英國「殖民統治」,也有道理。

英國人當然也送禮物(不要緊張,臭蟲外國也有),上次我收到英國「經濟學人」的一份紀念品,是經濟學人雜誌出版社的「訃聞精華錄」。最近,「金融時報」也送來一本「人物誌」,都是精裝本,展卷細讀,英文的文采高絕,幽默而雋永,皆消暑妙品。

 這些小禮物,不會令你補身壯陽,也沒有價值連城,卻成為歲月同行的伴侶。在送禮的哲學上,問中國還是英國品味高,若說真話,哎喲,這又得罪太多愛國的人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