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8日星期六

亞洲週刊-薄案判決啟示錄先除後納弔詭

 

薄案判決啟示錄先除後納弔詭

張倩燁
2013年10月6日 第27卷 39期

薄熙來判無期徒刑,被視為政治問題的法律解決。留美學者汪錚指出,當局對薄熙來是「先除後納」,就像慈禧處決改革派,自己卻被迫改革,鄧小平罷黜趙紫陽等,卻南巡肯定改革開放,今日當局扳倒薄熙來,卻沒把薄的色彩抹去。當局近日嚴打輿論,以及面對貧富懸殊問題的挑戰,讓「沒有薄熙來的薄熙來路線」,仍是盤旋中國上空的幽靈。中國應衝出「先除後納」弔詭的灰色地帶,尋回流失的社會公正。

薄熙來判決現場:全球關注(新華社)

薄案開審時「薄粉」聚集:高舉毛像(法新社)

聚集濟南中院門口的記者:關注薄案(中新社)

九月二十二日,備受矚目的薄熙來案在山東省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判,薄熙來因犯受賄、貪污、濫用職權三項罪名,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案被判無期徒刑,沒有先前一些預測的「死緩」那麼重,也沒有前北京市長陳希同的十六年和前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十八年刑期那麼輕。儘管薄表示將上訴,但外界預期薄的政治生命在可見的未來已判了死刑。薄熙來案被普遍認為是中國自審判「四人幫」後最大的一次政治案件,它對中國未來產生的影響現在還未可知,但薄熙來案審結後,中國將走向何方,官方和民間如何總結薄熙來案,兩者的落差,成為中國當下的熱門政治話題。

被認為代表官方意圖的《環球時報》發表社評,稱對薄的一審判決「彰顯法律的剛性」。但從薄熙來種種嚴重罪行沒有被追究來看,這樣的庭審也可以視為政治掛帥,「展現了政治的剛性」,貫徹了「法律為政治服務」的特色。

從民間來看,薄案被視為政治問題的法律解決。它的起訴和庭審,其實就是「抓小放大」,將薄熙來「唱紅打黑」的違反法治,以及非法充公眾多民營企業家數以千億計的財產問題,輕輕放下,而改以控訴貪污數千萬元,也對谷開來毒殺英國商人海伍德的事件,不予深究與薄熙來的關係,尤其是海伍德要求谷開來給他一千四百萬英鎊(約二千二百萬美元)的佣金推算,薄熙來夫婦所牽涉的貪腐案的金額,以佣金佔百分之五算,起碼達二億八千萬英鎊(折合約四億五千萬美元、二十七億人民幣)。但檢方和法院都對此沒有追查下去,可以說是「雷聲大、雨點小」,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但除了法律問題的糾結外,從歷史的長河中看薄熙來案與薄熙來現象,看到今天中國所面臨的問題。在國際評論薄熙來案中,最受矚目的是一位中國留學生背景的美國教授汪錚(Zheng Wang)的文章。他在《紐約時報》的評論「It's all about Mao」一文中,指出中國當局對薄熙來其實採取了「先除後納」(remove and subsume)的政策,這位美國西東大學(Seton Hall University)外交與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汪錚認為,就像清末慈禧處決改革派人士,自己卻被迫改革,鄧時代罷黜趙紫陽等改革派人士,卻在九二南巡後確立改革開放方向不變,今日當局扳倒薄熙來,卻沒有把薄的色彩從中國抹去。也就是說,儘管薄熙來從中國權力的版圖上被抹去,但一條「沒有薄熙來的薄熙來路線」,是否仍是盤旋中國上空的幽靈?

尤其薄熙來在重慶對戶籍問題的解決,對住房問題的對策,對貧富懸殊問題的重視,都是當前中國政府要努力的方向。而當局也了解,這正是薄熙來在重慶和全國範圍內仍然擁有一些粉絲、號稱為「薄粉」的群眾的支持。

這也是為何一些中國和海外學者如崔之元、王紹光、韓德強、甘陽、張旭東、黃宗智、楊魯軍等過去對薄熙來與重慶模式的重視與支持。他們認為在薄熙來主政期間,看到了社會公正成為執政的目標,而不是在GDP主義下,淹沒了社會主義的理想,甚至出現比資本主義國家、比台灣與香港更赤裸裸的階級壓迫。兩億五千萬農民工在城市的戶籍的問題,遲遲沒能解決,讓他們成為「二等公民」,子弟在城市沒有優質基礎教育的權利,也缺乏公共醫療和住房,而這恰恰是薄熙來在重慶所致力解決的問題。

但自由派的學者則對薄熙來踐踏法治的做法耿耿於懷,指出不顧人權,「打黑」變成「黑打」,認為中國如果走上這樣的發展模式,會墮入絕望的深淵。

學者榮劍評論,薄熙來的重慶時期,三個關鍵字可以概括:唱紅、打黑、書記。而薄熙來和時任重慶市長黃奇帆在重慶施行的經濟政策,其實是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縮影,透支未來財政投入當下建設,在中國各地比比皆是,不獨重慶所有。而重慶在薄時期以藐視法治、高舉紅色意識形態為特徵的管治思維,在薄被判無期徒刑後並未從中國徹底消失。

網絡整肅與薄政策相似

在最近兩個月的打擊網絡謠言運動中,薛蠻子等「網路大V」被刑拘,但讓網民真正感到震撼的,是甘肅張家川縣一名楊姓少年網上發貼也被拘留。一位曾在薄熙來時期在網上因言獲罪被勞教的青年說,今天的局面與薄時期的重慶很相似。

自中共建政以來,「先除後納」不獨鄧小平後期堅持改革開放道路不動搖,還包括中共粉碎「四人幫」後殘留的餘毒。中共對「四人幫」的清算,並沒有徹底消除「文革」在中國發生的土壤,此後,關於人道主義和異化問題的討論、反資產階級自由化、清除「精神污染」、運動式的「文革」小回潮都是「文革」的陰影。當薄熙來主政重慶後,人們討論的不再是「文革」復活,而是「文革」從未死去。

但當局從薄熙來「割據」重慶坐大的教訓中,或許可以有所反思。從「薄粉」的話語中還可以看到民間對未來中國發展道路的樸素歸納:薄熙來被認為是「共同富裕」的代表,而曾在改革開放前沿省份廣東任省委書記的汪洋,則被認為是「發展優先」論的代表。薄的道路已被認定不可持續,但中國確實需要在發展過程中「等一等民間的腳步」。

評論員劉彥偉認為,無論薄有多少罪狀、其「為老百姓辦事」主觀上多麽缺乏誠意,客觀上他肯定是為老百姓辦了一些實事的,比如打黑的確改善了重慶治安,惠及了大多數民衆,很多民衆也感恩於此。然而這種感恩是「臣民」心態。實際上按照現代政治規則,薄做這些事是應該的,不必感謝他,他要是不做民衆卻得責罵他。即便薄做的這些事其他地區的官員沒有做,也只能說明其他地區的官員需要被問責,而不能說薄可以憑此得到感恩。

從重慶大戲拉開帷幕到塵埃落定的一年多時間裏,評論家們經常討論的一個話題是,薄熙來為何能得到重慶的民意支持?這當中,除去薄無法抹煞的個人魅力、他善用媒體進行刻意包裝,也必須承認薄滿足了中國民衆「患不均」的心理。帶著對毛時代「均貧」的殘存懷戀,在未經啓蒙的國家,民衆很容易把不滿寄託在薄這樣的毛澤東模仿者身上。這也是中國在正視民意的同時,須警惕「?民意」的原因。

儘管薄熙來在任時就一再否認重慶模式的存在,但重慶模式的經濟與社會政策部分,如廉租房、為農民工討薪、逐步取消戶籍限制等,還是得到了民意支持,直到今天重慶等地仍有人為薄吶喊,認為他是一個好幹部,而共產黨的其他人,則是對薄「政治鬥爭」。薄提倡的「共同富裕」曾一度成為重慶的「城市口號」,這也是所有懷念毛時代的人寄望於薄的原因之一。

判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判得太重了!」無期徒刑判決的消息一出,一些網絡輿論譁然。對照此前同級別、分別被處十六、十八年有期徒刑的原中央政治局委員陳希同、陳良宇,薄熙來的刑期無疑令許多人意外。在法官宣讀判決後,薄熙來曾咆哮公堂,認為這不是一場公平的審判。在薄案一審判決結束後,對薄案審判過程中從信息公開到最後的量刑「沙盤推演」,不難發現,處處皆有「意料之外」,仔細分析,又不乏「情理之中」。

從去年二月時任重慶副市長王立軍逃向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拉開薄案大幕,直到薄案開審前,關於薄熙來的一切信息都被官方壟斷,但薄案從開庭到最後的宣判,當局信息公開的尺度大大出乎網民意料,濟南中院的官方微博賬號也一度賺得了超過五十萬的粉絲和「公開透明」的讚譽。而對薄的量刑,也推翻了人們從陳希同與陳良宇案中總結出來的「重刑不上大夫」經驗,用無期徒刑推翻了各種「輕判」的猜測。

《環球時報》在薄案一審宣判後,很及時地發表評論稱:「薄案自始至終扣緊法律,它不是一部提前寫好的『劇本』,法律在這當中的至高無上地位不斷得到驗證。」在薄案的處理上,當局得到了部分好評。

薄案與四人幫案比較

然而,薄案中的偶然性恰恰有著劇本的痕跡。當局對薄案連續五天庭審的微博播報,頗像當年公審「四人幫」的宣傳陣勢;薄的量刑,也達到了「四人幫」級別的刑罰水平——兩個死緩、一個無期、一個有期徒刑二十年。而審判「四人幫」,被普遍認為是一次政治審判。

由此看來,薄熙來無意間鑽進了一個圈套:涉案金額不過兩千多萬元人民幣,認罪態度好,或許會有陳良宇式的結局,輕判,再保外就醫;可薄熙來偏偏當庭翻供,導致公訴人認為其態度不端,加重刑期。

或許,薄熙來自以為完美地結束了他政治生涯中的謝幕演出,也的確博得了部分看客的好感,但他寧願用「自戴綠帽」的方式為自己脫罪,當庭所言與去年兩會期間對媒體所說大相徑庭,本身已經使他的政治信譽徹底掃地。

儘管薄熙來無奈地表示自己「身陷牢獄之災,百感交集,也只剩餘生」,成就薄熙來的民間基礎卻並未消失。許多分析者都會贊同的一點是,如果今天以民主方式選舉領導人,薄熙來仍會得到高票。

薄案濟南庭審的第一天上午,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外東西兩側的街道就被圍觀的民衆擠得水洩不通。正如記者們所料,當中不乏遠道而來的薄熙來的支持者。

剛剛開庭不久,一位薄的支持者就在中院正門左側的輔路上舉出了大標語「重慶探索利國利民,共同富裕民心所向」,旁邊還有人舉起了毛澤東畫像。在濟南出現的毛像,與去年九月十八日審判王立軍時出現在成都中院外、以及各地反日大遊行中舉起的毛像如出一轍。

開庭一小時後,中院右側的小路就被來自各國的記者、圍觀的市民和「薄粉」們佔據了。從四面八方趕來的「薄粉」各顯神通。一位中年男子手裏提著裝滿了塑膠扇子的環保袋,將搖扇發放給在場的民衆,扇面上都是水彩筆的手寫字,一面是「薄熙來」,一面是「正義呼喚」。一位身著紅色運動裝、佩戴墨鏡的中年婦女站在人行道上,向在場觀衆宣揚她對薄熙來的支持。

薄粉指審判不公平

「這肯定是一次不公平、公開的審判」,這位婦女說。她認為薄熙來支持共同富裕並沒有錯,這次倒台完全是政治鬥爭失利。當記者問她姓名時,她拒絕回答。一位香港記者就薄案採訪她的看法,她反問記者:「我想問問你對這個案子有什麽看法?」記者以「採訪過程中保持中立」回答,這位女性當即翻臉:「沒有看法就是有看法!我還不了解你們這幫人?都是汪洋的走狗,漢奸!你們香港是不是中國人?你吃共產黨喝共產黨的還罵共產黨?」

一位年長的男性在人群中「潛伏」了很久,突然舉起手寫毛筆字標語「薄公保重,老朽挺住」,當即被在場公安帶走。也有情緒穩定的「薄粉」表示,自己支持薄熙來,是希望這個國家能像薄在位時所提倡的,實現公平正義。這些薄粉中,既有山東本地人,也有人來自江蘇、山西等地。一位在場記者這樣評價被告席的薄熙來:他看到了問題,給錯了答案。

法治成薄粉與自由派共識

中國政治中的弔詭情節無處不在。薄案的審判,竟讓極少講法治的薄粉與崇尚法治的中國自由派知識分子巧合地有了共同語言。

在薄熙來一審被判處無期徒刑後,被認為是具有代表性的著名「薄粉」、 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韓德強表示,「最後的審判書完全是以公訴方的邏輯,而忽視了辯護方的邏輯」,「公訴方的邏輯是有罪推定,就是有這麽多事實,就是說明你有貪污,你有受賄」,而「薄熙來的說法是『我不知道啊』,你有本事拿證據來證明我知道,而對方又拿不出證據來」。另一位薄粉代表人物、《南風窗》雜誌主筆李北方,則因庭審當天在網上發表過多過激言論,直接被新浪微博銷號。

而薄的反對者們也認為這是一次不公平的審判,官方選擇性審判、選擇性釋放資訊。三年前,在重慶打黑案律師李莊案二審時,李莊曾咆哮公堂。當時,薄熙來曾請媒體旁聽李莊案,並稱對李莊的審判符合程序。時隔三年後,相似的一幕發生在被告人薄熙來身上,這個親手將律師送進監獄的人,今天沒有李莊幸運。

前律師李莊認為,濟南中院的審判,僅僅是對薄所犯的受賄、貪污和濫用職權刑事犯罪的審判,「而薄對中國政治、文化的負面影響,對中國法制建設的破壞與踐踏,對中國民營經濟的絞殺乃至國民經濟及改革成果的破壞,罄南山之竹也難書其罪,決東海之波恐難流其惡!」

李莊認為文革殷鑑未遠,中國應該對薄的種種罪行全面反思,「當然,揭露薄另外的犯罪,並不是非要剝奪他的生命,目的,無非是讓民衆了解薄真正的罪惡,理解法律對他審判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我也是主張『廢除死刑』者,其他罪行的揭露,現有的『無期徒刑』仍可不變。但如果不把薄在重慶執政期間的黑幕拉開,將其真正的罪惡公之於衆並予以審判,部分民衆仍抱有對薄原來的『同情』和抵觸,而不知其真正罪惡,薄案很難劃上圓滿的句號」。

這樣一次選擇性的所謂「公審」,在部分評論者看來,仍具有進步意義。中央黨校《學習時報》原評論員鄧聿文認為:「審薄是事先安排好的看法,即使正確,也不能說,這樣做就毫無意義。因為,它總比關起門來審理此件世紀大案對中共形象和習李權威的損害要好得多。應該看到,習李十年任期還剛開始,對於他們來說,現在最重要的是立威,豈會在這起事上操縱審判過程而自損威信,這不是因小失大嗎?」

從「殺人立威」的角度分析,即便薄熙來一案重判,也不足以讓民間重建對中國法治的信心。僅在一審宣判三天後,薄熙來案的審判結果產生的轟動效應就被瀋陽小販夏俊峰殺死城管的死刑覆核沖淡了。網民反問,為何實施了周密殺人計劃的谷開來沒有被判死刑,反而一個出於正當防衛的小販要被處死刑?曾代理多起維權案件的律師周澤在微博上評論:幾年來,大家一直在喊「刀下留人」。結果,薄熙來、劉志軍、王立軍等禍國殃民的大奸、大貪、大惡都留下來了,一個為生計奔波、本不是什麽「惡人」的小販,卻沒能留下來。人們還在喊「刀下留人」。如果決定夏俊峰去留的人,一定要送走夏俊峰,那我只好祝願你們也一路走好!

民眾期望平等正義

薄雖然倒台,薄案雖然審結,但民眾期望平等的心願卻在繼續。當局若想在收復重慶的同時收復民心,更應加強公平、正義,現任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向中共官員推薦哈佛大學教授桑道爾(Michael Sandel)的《公正》(Justice)一書,即是希望中國未來能向公平正義方向發展。

因而對中國民間來說,對中國有識見的官員來說,薄案的啟示,就是要尋回中國社會流失了的公正,既要在經濟上化解當前上升到歷史新高點的貧富懸殊,也要在法律上堅決消除任何的「二等公民」,貫徹所有公民都機會平等的原則,落實法治,不要讓高速發展成為專制與階級壓迫的痛苦結果,衝出「先除後納」弔詭的灰色地帶,讓中國當前飆升的國力,成為全民驕傲的發展成果。■

亞洲週刊-薄案判決啟示錄先除後納弔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