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5日星期五

�果日�- 民情指� 20年�最差



民情指數 20年來最差

【本報訊】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昨公佈最新香港民情指數,發現在免費電視發牌風波衝擊下,指數在11月初錄得58.3點,較上月大跌3.9點,為20年來最低。民研計劃科技經理馬晉彥指,指數越低,社會出現集體行動可能性越高;學者指民怨已擴散至社會不同階層、市民悲觀情緒日益嚴峻,擔心爆發大規模社會抗爭。


記者:陳雪玲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制訂的民情指數,用於量化港人對香港社會的情緒反應,以解釋及預示社會出現遊行、集會等集體行動的可能性,主要由反映「政通」的政評數值、以及「人和」的社評數值組成,指數以0至200顯示,100代表正常。


截至本月10日為止,政評數值為72.1點、與上月比較下跌2.7點;社評數值為67.6點、與上月比較下跌3.1點。至於綜合民情指數為58.3點,較上月下跌3.9點,值得注意的是,58.3點這個水平是調查自92年開始至今最低的數字,亦是首次出現低於60點水平。


政府自我樹敵失民心

事實上自回歸以來,每遇特區政府施政失誤、民怨上升,民情指數均應聲下跌,2003年7.1遊行期間,民情指數跌至63.8點的低點;梁振英上任以來,民情指數從未超過代表正常水平的100點,而且指數不斷尋底,如去年12月梁振英被揭僭建醜聞,民情指數即告下跌,但仍未跌破03年7月的低位。


民研計劃科技經理馬晉彥指,今次公佈數字只屬中期數字,最後平均數將於本月底公佈,最終數字會否真的低於於2003年7月低位,要視乎民意會否急劇轉變,在本月後半調頭急升。馬又認為,近期社會大事主要圍繞增發免費電視牌照,民情指數在這段時間則持續下跌。馬分析指出,民情指數越低,社會出現如集會、遊行等集體行動的可能性會更高。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表示,近年的集體行動次數以至人數均上升,「民怨觸及越來越多階層,越來越多議題……本來好少人參與(集體行動),但好似電視風波,令本來唔上街嘅人都上過街,有咗呢個經驗之後(行動)就多了」。他又說,社會情緒及氣氛亦會令社會集體行動增加,「普遍悲觀嘅情緒,覺得好多嘢都變壞緊,情況唔好,都會觸發更多人出嚟抗爭」。


馬嶽又分析表示,問題的關鍵是市民對政府的信心低落,政府做任何事都難得到市民支持及認同,他說:「市民覺得政府唔掂,但呢啲問題係政府自己不斷去製造出來,本來唔係佢敵人嘅,都俾佢趕到對立嘅一面。」馬嶽直言,不知道政府如何再有效管治下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