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30日星期一

�果日�- 香港�瘤 - 陶�

蘋果日報- 香港腫瘤 - 陶傑
香港腫瘤 - 陶傑

香港今日漸漸變成中國的「三無」腫瘤:經濟泡沫無出路,香港民主無前景,中國政府對香港的抗爭除了鎮壓,也一無辦法。


美國的「財富」雜誌眼光長遠,一九九五年就預測「香港之死」。


香港經濟由房地產騎劫,表面看,每年經濟增長,歐美跨國公司的高層,來到香港,住酒店的服務公寓,領幾百萬花紅,北望大陸,可以Have a good time──像法國人,近年僑居香港者大增,只因為房地產泡沫經濟刺激出來的紅酒市場。


但是這等泡沫經濟增長,與香港市民沒有關係,正如大陸的貪腐經濟增長,「老百姓」佔不到便宜。中國和香港,如果講數據,確實比歐美在桌面上的失業和衰退好看,但中港政府都明白,自己有不可解決、溫家寶宣稱的「深層次矛盾」。


本來,香港的青少年,在香港找不到出路,確實可以北上大陸,穿州過省自力謀生。像十九世紀末福建廣東人下南洋,三十年代的山東人跑關東。


十九世紀末的南洋,有英國人開發橡膠貿易,華僑經營,需要勞動人口。三十年代的東北,有日本人建立滿洲國,開鐵路、辦工廠,經濟迅速增長,都有大量的機會。


但今日的大陸,與英殖時的馬來和日治的滿洲國不同,滿洲國和南洋都講制度,有遊戲規則,大陸的制度太貪腐,大陸人民賺了點錢,自己都想離開中國。香港年輕人北上大陸,他們的父母也反對。加上香港有太多的社工、人權組織、平機會、反歧視,這類那樣的左膠權利團體,讓香港人學會了嬌生慣養、事事投訴。下一代看見梁振英的子女不必北上捱苦,可以直接去英國過幸福的留學生活,他們質問:人是平等的,為什麼梁特的子女可以,我們不可以?


你告訴他們:梁特的前半生在英國的測量師行發展事業,所以他的子女不必捱苦,但英國人撤走了,你沒這樣的父母,你要捱。香港的下一代,聽不進去了。


這就是香港的腫瘤。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