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0日星期日

�果日�- 勇者���是�迷不悟? - 高慧然

蘋果日報- 勇者無懼還是執迷不悟? - 高慧然
勇者無懼還是執迷不悟? - 高慧然

平時經常陪母親飲茶聊天,關愛母親的,母親節不一定要去吃雞鮑翅;平時濃情蜜意,見到適合對方的禮物就會買的,情人節也不必送鮮花。同理,平時有逛書店習慣,經常買書回家的人,又何必一年一度去趕書展這個「巿集」呢?純粹個人看法,我認為香港人視一年一度的書展為大日子,原因恰恰就是平時沒有買書的習慣。


有沒有買書習慣,跟家庭教育和生活習慣有關,跟社會環境也有關係。一個地方,街上放眼只有金鋪表行二手手袋店,卻找不到書店的,如何培養當地人的閱讀習慣?


在香港這個天價租金的地方出書賣書,絕對是燒銀紙行業。以每個作者每次出版印書兩千本為例,出版社必須為此支付巨額的租倉費。書店租金昂貴,所以,新書上巿,很多時候只在展台出現一兩天,馬上就被塞進書架,以讓位給下一本新書。一些小型出版社的出品,甚至連這樣的機會都沒有。新書能否引起巿場關注,一兩天,兩三天決定命運。現實就是這麼殘酷。所以,大小出版社及作者視一年一度的書展為業內大事,因為至少在展期內,所有作品都有機會在展場展示。


所有作者、所有出版社都趕在書展出書,展場內展品太多,讀者眼花繚亂,很多書仍然逃不過被無視的命運。書展後,賣剩的書大量運去書店,在書架上輪流塞幾天,就得下架。賣不出的書,最終歸宿在哪兒?很多人以為是出版社的貨倉,當然不是,賣不出的書,最終的命運是被壓成紙碎,運去堆填區。很多書,其實完全沒有機會被讀者認識,就這樣結束短暫一生。


在香港,做作家或者出版,是勇者無懼還是執迷不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