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6日星期二

MSN Belgique : Hotmail, Skype, Actualité, Actu People, Lifestyle, Auto

叶广芩编辑

叶广芩,北京市人(在居西安),满族。中共党员,1948年出生北京。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人大代表,西安市第十、十一届政协委员,西安培华学院女子学院院长。曾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有特殊贡献专家”称号。当今中国文坛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实力派女作家。

中文名

叶广芩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满族

出生地

北京

职    业

作家、记者

主要成就

小说创作

代表作品

《本是同根生》《采桑子》、《状元媒》

祖    姓

叶赫那拉

1简介编辑

叶广芩,1948年10月生于北京市,满族叶赫那拉氏,中共党员,西安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中学就读于北京女一中,后考入北京七二一护校,1968年分配来西安,在黄河厂卫生科任护士。1983年调入《陕西工人报》,任副刊部主任,同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函授部学习。1990年至1992年,在日本千叶大学法经学部学习。1995年调入西安市文联,在创作研究室任专业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作家协会理事,西安文化艺术联合会副主席,西安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政协委员,西安培华学院女子学院院长。[1]

2身世编辑

叶广芩,1948年生在北京,祖姓叶赫那拉,中学就读于北京女一中,1968年分配到陕西当护士、记者。1990年在日本千叶大学学习。

3鲜明个性编辑

平素爱穿一袭与众不同的素色旗袍,举手投足优雅沉静,使人觉得她正款款从历史深处走出来。在浙江绍兴举办的第二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上,她就这样穿着一袭旗袍站在领奖台上。和藏蓝旗袍相称的还有耳垂上的同色饰物,恰到好处,端肩挺胸走路,像个大家族调教出来的。叶广芩更是直率的坦陈凡是领奖的时候都会身着旗袍上台,一则,旗袍是中国民族的服装,她要表现中国传统女性的魅力;二则,身为满族的她愿意推广并且深深喜欢着自己的民族服装,她要为她的民族争光。

但是在央视《百家讲坛》的舞台上,叶广芩也表示自己其实蛮反感媒体对她“格格作家”“出身贵族”的渲染,她直言她其实是陕西是一个最平民化的作家,一个最平易近人的人,能够在深山老林里一呆几年,无论环境多么艰苦,而很多号称贫民出身的作家被她邀请进山小住的时候,却总是探询山中的住宿条件,招待规格,让这个出身贵族的作家反而百思不得其解。至于社会上形成的“格格热”,叶广芩更是一幅满不在乎的样子,它热就让它热去好了,反正它有凉的时候,顺其自然吧。[1]

4主要作品编辑

1986年 乾清门内 未来出版社

1990年 战争孤儿 华岳文艺出版社

1998年 注意熊出没 山东文艺出版社

1998年 没有日记的罗敷河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年 风也萧萧 雨也萧萧 北京出版社

2001年 采桑子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1年 全家福 北京出版社

2001年 琢玉记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 梦也何曾到谢桥 华山文艺出版社

2002年 谁翻乐府凄凉曲 新世界出版社

2004年 老虎大福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04年 黑鱼千岁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4年 老县城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5年 日本故事 昆仑出版社

2007年 青木川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07年 逍遥津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9年 豆汁记 中国盲文出版社

2010年 老县城 (全彩图文版) 西安出版社

2010年 叶广芩散文选:颐和园的寂寞 西安出版社

2010年 叶广芩短篇小说选:山鬼木客 西安出版社

2011年 醉也无聊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2年 状元媒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2年 小放牛

2013年 黄连·厚朴 重庆出版社

家庭题材的小说《本是同根生》《谁翻乐府凄凉曲》、《黄连厚朴》以及长篇小说《全家福》《乾清门内》《采桑子》《青木川》等。

日本题材的小说《日本故事》,纪实题材的《没有日记的罗敷河》、《琢玉记》等。

多部作品被编为电影,如《红灯停绿灯行》、《黄连厚朴》、《谁说我不在乎》等。

5所获奖项编辑

中篇小说《梦也何曾到谢桥》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长篇纪实文学《没有日记的罗敷河》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

6作品简介编辑

《全家福》

《全家福》以不为人们熟悉的古建行业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北京四合院中古建家族近半个世纪的生活状态和沧桑变化。平民化的小四合院,古建队长王满堂和他的两位妻子、三个子女,以及邻居泰然豁达的国民党军医周大夫,热心助人的治保主任

春秀婶等等,演绎了一出跨越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跃进”、“文革”、改革开放、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悲欢离合,以风趣幽默的京味语言表现了时代变迁中北京百姓的平凡故事。

作者娟秀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群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生性耿直,以"平如水,直如线一为人生准则的古建队长王满堂,倾心顾家,对儿孙呵护备至而耗尽心力的大妞,热心助人却时刻不忘"敌情"观念的治保主任刘婶,时乖命蹇却对生活泰然达观的周大夫,以及柱子,刨子,门墩,坠儿等年轻人.小说在社会嬗变中展开故事,深化了爱国爱家,热爱生活,数爱生命的主题.其情节曲折生动,语言风趣幽默.全书处处表现着北京人对生活,对世事的积极态度和达观性情,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市民生活风俗画卷,读来饶有韵味,回味无穷。[2]

《采桑子》

《采桑子》是一部讲述民国以来满族贵胃后裔生活的长篇小说,是一幅描摹人物命运、充满文化意蕴的斑斓画卷,是一曲直面沧桑、感喟人生的无尽挽歌。清已降,大宅门儿里的满人四散,金家十四个兄妹及亲友各奔西东:长子反叛皇族当了军统,长女为票戏而痴迷;次子因萧墙之祸自尽,次女追求自由婚姻被逐家门……一个世家的衰落 一群子弟的遭际,形象地展现了近百年间中国历史的风云,社会生活的变迁与传统文化的嬗变,令人思绪绵绵。

“采桑子”本为词牌,此书名借用之。满族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所著《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曾被梁启超先生赞为“时代哀音”,称其“眼界大而感慨深”,此书亦然。写没落而不颓放叹沧桑终能释怀,娓娓道来,不瘟不躁,实有大家遗风。其“京味”,较之一般“京味小说”更为浓郁、醇厚,是从生活深层涌流出来的上层老北京的情趣与意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青木川》

《青木川》以古镇青木川作为小说的背景,以“土匪”魏富堂的传奇经历为主线,从青木川镇解放前夕战乱写至改革开放的今天,以这片神秘的土地跨越五十多年的时间变迁来见证历史变革中的功过。他是土匪,却兴修水利、架桥修路造福人民;他目不识丁,却盖建学校,重视教育,希望青木川的后人读书识礼;他种植大烟,却只销往外地,不允许当地人抽;他娶了六房太太,个个有故事...... 一个偏僻闭塞的小镇被这个“土匪”改造为一片富庶繁华的热土。小说在情节曲折动人的爱与恨、生与死、正义与邪恶、浮华与没落的“土匪”戏后,蕴涵着更深层的人生哲理及人性呼唤。同时,在描写历史变迁中反映现代人思想的困惑以及文物、建筑保护和开发的两难状态。[3]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