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4日星期二

�果日�- �值�城:�年百�� 高仿京��袍

蘋果日報- 價值連城:兩年百萬針 高仿京繡龍袍

價值連城:兩年百萬針 高仿京繡龍袍

眼前那位說話滿口北京腔的老人家,是家族四代均為京繡師傅的京繡大師姚富瑛,「我的曾祖父和祖父是在清宮造辦處繡花局工作,再傳是我父親,我十歲已經拜祖父結拜兄弟的女兒鮑淑蘭為師。」姚富瑛今年七十四歲,京繡伴他已有六十多年。


■這件高仿清皇帝龍袍是姚富瑛四十多年前的作品,在二○○八年北京奧運會的中國工藝精品展,以及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均獲金獎。

京繡的歷史可追溯至唐代,是一門古老的漢族藝術,也是在北京地區流行的傳統刺繡工藝;明清兩代多用於宮廷裝飾及服飾,又稱宮繡,與景泰藍、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鑲嵌、花絲鑲嵌及宮毯合稱「燕京八絕」,二○○九年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由於京繡是古代的宮廷衣飾,用料、手工及規範非常講究,一般選用最上乘的綢緞為面料,繡線除了以蠶絲所製的絨線外,還以黃金、白銀錘箔,再捻成金、銀線,大量使用於服飾繡品中,再配以金銀線盤成花紋,使圖案在紡織平面中也呈立體感,在中國繡品中最能盡顯皇族氣派。據清宮留下來的紀錄,一件龍袍從設計至成品,經過無數對大師巧手,其中繡工接近五百人,合共需時兩年以上才完成。


一件繡品閒閒地有逾萬針,最花精神與眼力,姚富瑛一來年事已高,二來近年還患上黃斑病變,視力退化,已經不能拿起那支只約一吋長的京繡針,把絨線一針又一針地繡成圖案。看見那套在他手藝最高𥧌時完成的一黃一藍高仿龍袍,他慨嘆地說:「龍袍手工及工序繁複,是京繡中最具代表性的服飾,這兩件是我在七十年代,用上約六十種色線,花了兩年多,繡上百萬針才製成,讓我覺得這生沒有虛度年華。」雖然姚富瑛已經按照龍袍的製作規格去做,但是自從清亡國後,手捻金銀線已經失傳,他用的也只是金色與銀色的普通線,要欣賞真正的京繡絕技,就要看古傳的作品。姚富瑛家中就藏有一些古代京繡,殘缺不整的舊傳,他會修舊如舊俗稱為再花修補。


■以盤金繡製成,立體感豐富,龍袍估值約六十萬元。


■圖案取材自姚富瑛家族祖傳的清嘉慶年間宮廷京繡用品,經再花技術修復,將古人的精湛工藝保留。


■這是二百多年前以細密的打籽針法繡成,線口位就是當年布料痕迹。


■姚富瑛的曾祖父與祖父均是清宮造辦處繡工,他是家族中唯一的第四代京繡傳人。

「燕京八絕‧宮廷京繡殿堂展」
日期:即日起至2月28日


地點:上水廣場二樓展覽場

記者:黃碧珊


攝影:劉永發

上一則: Big Spender:祖孫尋蟲記

下一則: 星座 - 芬妮



HH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