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1日星期四

壹週刊 - 1313 - 專欄 帝苑酒店

插圖: MEILO SO 
帝苑酒店 (蔡瀾)

壹樂也

帝苑酒店

自從第一次旅行,就染上放翁癖,一直喜歡住酒店。在外地當然下榻,就連長居的香港,也常去住不同的,尤其家裡裝修,一定往外跑。
文華和半島當然有它古典的格調,從前的麗晶,當今的洲際也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其他新酒店就沒有什麼特色,以房間數目為主。
香港眾多酒店之中,喜歡的有尖沙咀東部的「帝苑酒店 THE ROYAL GARDEN HOTEL」,很多朋友不明白這個道理,其實理由很簡單:東西好吃。
一般酒店的經營,以為餐廳只是輔助性,一點也不注重,所以造成的印象是酒店的東西又貴又不好吃,那是大錯特錯。
開酒店,只要一種食物做得好,已是一大成就,像新加坡的文華,都是因為海南雞飯出色,而令入住率經常保持着七八成,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帝苑酒店的餐廳不只一家,而是有五間,都做得令客人讚揚,得獎無數,並非只來自米芝蓮,得到《 THE WORLD LUXURY HOTEL AWARDS》的最佳餐廳獎,才是難得,其他的來自《南華早報》、《飲食男女》和《 HONG KONG TATLER》、《 TRIP ADVISOR》、《法國藍帶美食認可》和《香港旅遊發展局之美食之最大賞》,才算是榮譽。
大集團都懂美食對酒店的重要性,但就不施行,他們最看重的是管理,世界最好的酒店管理人才都從瑞士畢業,集團請的都是瑞士人和德國人來主掌飲食,而這兩個民族做人是嚴謹的,但並不會吃,做出來的菜是單調的,是刻板的,請這兩種人來決定酒店餐飲的水準,是死路一條。
「帝苑酒店」在這一方面比較靈活,老闆們喜歡日本菜,就一早叫了「稻菊」來開。至於西餐,和「 SABATINI」幾兄弟一談即合,在二十二年前已經開始來香港主持這一家最有水準的意大利菜館,古樸的羅馬式裝修,曾下過重本,這些古雅的設計不會被歷史淘汰,沿用至今還是屹立不倒,食物一直保持着地道的,價錢又不是很貴,在這家意大利餐廳請客不會失體面,自用的話,又吃得舒服,試問香港有幾家這種餐廳呢?
「 SABATINI」的名菜有小牛膝,每天就炖好,隨時上桌,醬汁濃郁,中間那條骨頭中的骨髓一向飽滿,從未欺客,幾十年來味道都一樣。
對這家餐廳稍有微言的是,用的火腿本來是北部山區 FRIULI-VENEZIA GIULIA的 SAN DANIELE,這種火腿色深香味重,和西班牙火腿有相似的地方,但因為貨少,當今改用了 PARMA HAM,餐廳一貫保持頭盤是任客人吃的作風,火腿和蜜瓜無限量供應,愈來愈受客人喜歡,所以只有改用貨源充足的 PARMA HAM了。
「稻菊」本來是一家天婦羅專門店,六七十年代開在半島酒店,後來停業了一陣子,才在「帝苑」重開,當今什麼日本料理都有,已成為一塊名牌,不只是賣天婦羅分店,開到 IFC去,在「帝苑」這家較小,但非常舒適,天婦羅保持一貫的高品質,是我喜歡光顧的。
地下層有粵菜「帝苑軒」,何偉成師傅主理,菜式穩定,後來另一邊引進了北京的「東來順」,最初只賣京菜,後來除了涮鍋之外,也有內地各種美食。
說到底,非讚揚副總裁暨總經理陳天佑不可,他從九○年任職,已服務了二十五年,大型連鎖式的酒店經理一定調來調去,變成沒有什麼「個人手筆 PERSONAL TOUCH」,帝苑有了熱愛美食的陳天佑,對師傅的培養下了很多功夫,捧紅了「東來順」的陳國強。
「帝苑酒店」建於一九八一年,請了 ROCCO DESIGN ARCHITECTS LTD.設計,當你從酒店大堂乘電梯到了三樓,是一種建築方式,三樓以上,又是另一種,像兩個世界,從透明的電梯窗望出,是一奇景。八十年代也許美國流行過,但當今在香港,已是僅存的了,它是全港唯一一間坐擁一百一十呎樓底室內空中花園的建築。
整間酒店有四百二十間客房,都已重新裝修過,頗為新穎,沒有陳舊的感覺。
其他酒店在早上繁忙時間退房時,電梯總是坐得滿滿地,有時要跳過樓層,等待需時,「帝苑」沒有這種現象,從三樓起到客房一共有六部子彈式的透明電梯,到了三樓大堂雖然只剩三部,但是在一旁又多加了兩架電梯,保證流量暢順。
陳天佑和公共關係總監的陳惠嫻是一對好拍檔,她也服務了十一年,對酒店的一切瞭如指掌,有什麼需要連絡的找她就能解決。
晚餐有兩隊菲律賓樂隊,在意大利餐廳一隊,中堂供應自助餐和越南料理 Le Soleil又一隊,時常見客人到酒店慶祝生日,但豐儉由人。不錯,不錯,值得一讚。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