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3日星期三

蘋果日報- 試試兩化一齊來 - 陶傑

蘋果日報- 試試兩化一齊來 - 陶傑

試試兩化一齊來 - 陶傑

中方官員指示:香港特區必須「依法去殖民地化」,並停止「去中國化」。香港這才驚醒:皇后大道中、皇仁書院、伊利沙伯醫院,還有馬會鄉村俱樂部,原來香港的中國人,生活、行為、意識,受到英國「殖民地化」的毒害,比「中國建設」提供的鉛水毒深許多倍。


殖民主義的真義,就是由一小撮智商高的白人,略施小計,管治一大批只知口腔飲食,大腦尚未開化的亞非土著,而且管治得好,亦即香港知識份子近年研究的「殖民地美學」。


「殖民地化」和「去中國化」,確實是「互動」的。中國的官員罵得沒有錯。譬如,香港的街道名。一百五十年以來,凡黑社會與窮人聚居的地方,街道名稱以中國的地名:像深水埗的欽州街、通州街;紅磡的蕪湖街、安徽街、青州街;還有汕頭街、太原街、廈門街,還有吳松街、貴州街。至於大城市上海,本來好威水,但上海街,滿是麻雀館妓院。


但洋人有錢人的街域,有貴氣的皆以英國地理命名:九龍塘的劍橋道、牛津道、森麻實道、多實街;山頂的僑福道、白加道、軒德遜道。皆典雅而寧靜,適宜散步、沉思,跟什麼上海街廣東道那種小農小販叫賣的喧嘩,是兩個世界。


什麼叫「向上社會流動力」(Upward Social Mobility)?──請注意,梁特不斷重複的這個西方社會學名詞,也是殖民主義的──對於一個窮小孩,就是好好讀書,進英皇、皇仁,然後昇港大,讀醫科、法律,「向上社會流動力」,就是一個香港兒童擺脫什麼欽州街汝州街、廈門街廣東道,像億萬條精蟲裏其中的一條,努力向上游,找到那顆叫做「僑福道」(Guildford Road)、「聶歌信山」(Mount Nicholson)的過程。上不到這麼高,「劍橋道」(Cambridge Road)或「歌和老街」(Cornwall Road)也好。


英帝國主義的智商高,他沒有用鎗逼你「向上流動」,爭取地址「去中國化」,而「殖民地化」晉昇──上帝有告訴過一條精蟲,如果找不到那顆秀美的卵子,精蟲會進地獄嗎?沒有──精蟲自動努力游的──香港人自動就「去中國化」了。今日中國人民當家作主了,為什麼中國地名的街道還是窮鬼住的標籤?不如試試,將兩批街道名對調。山頂的白加道、僑福道,改叫元州街、吳松街;上海街汕頭街改叫軒德遜道、白建時道。去殖化和中國化,一齊來。不過這樣一來,山頂豪宅全部大跌價,輪到豪宅的太子黨和地產商業主,高聲咆哮,哈哈,問候那位姓陳的中國官員的令壽堂了。



I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