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2日星期二

政府,別放棄治療 - 林夕 | 2017-09-12 | | 蘋果日報

政府,別放棄治療 - 林夕 | 2017-09-12 | | 蘋果日報

政府,別放棄治療 - 林夕

蔡副局之子自殺身亡,網上與教大民主牆出現了涼薄之言,留言者的血確實有點冷,也未能判斷是否因為太熱血,熱到燒焦了才倒過來變冷,然而血始終是血,惹得一批嗜血蒼蠅,見獵心喜,如獲至寶,趁機開始以言入罪這密謀已久的工程。
此一工程,掩蓋了另一項政府輕忽已久的大工程,對精神科情緒病醫療與常識教育之重視。有權利有責任改善社會的人,忙着譴責,有些甚至點起株連這把火,都忘了問一個問題,死者為何輕生。
如果新聞報導無誤,蔡某之子因為一次意外,腦部遭撞擊後才患上抑鬱症,之前許多因抑鬱症輕生的是命,蔡副局之子也是命,但既然權力中人比過往更快更大力表示哀痛,那不如趁這機會,着力面對情緒病的醫療問題吧。
情緒病患者官方數字是十個有一個,這數字好像可怕,但我相信必定比想像中更高,聞精神科醫生而另眼相看,諱疾忌醫不肯「出櫃」的大有人在,不足為奇。跨過了門檻出櫃的,有些肯去看醫生,有些在猶豫,因為對這病症認識不深,身邊人更不清楚當事人感受,熱血好意勸慰有時反變得涼薄,更覺得孤立無援。以我個人經驗,要很小心很熱心再跟他們交心,才成功勸導放下心裏芥蒂,看病去。
好,肯看的不敢看的也看了,結果是,去公立醫院排期,好不容易看了第一次,醫生平均只能有五分鐘頂多十分鐘時間診斷。情緒病癥卻需要由病人自己細心準確自述,醫生才有斷症機會,先用哪種藥,份量多少,療程如何,五到十分鐘?我相信醫生本人心知肚明,只夠用來開一貫開的藥,這也非他們所願。最重要的覆診最荒謬,上兩個星期,好友抱怨,他妻子覆診排期,要我猜多久,我看過新聞好像是兩年,以為已經夠嚇人害人,但答案是2020年初。然後他開的不是玩笑,是殘酷的現實:本來是焦慮症的,等到再次覆診,變抑鬱症是萬幸,沒惡化到思覺失調就很好了。
幹嘛不看私家醫生呢?是的,沒白飯吃可以吃蛋糕啊,精神科藥物可以很貴,也不是每個人長年累月負擔得起的,尤其此症若有若無,付不起的,以為僅憑意志力所謂正能量就能撐過去,所以,說起來,別放棄治療,記得吃藥也不是不涼薄的。
政府投資這投資那,就是對已經失陷的公立醫療系統特別吝嗇,我深信,在急診之外,精神科一定排到最後,最後,這必然成為另一個火藥庫,而且不分建制反建制,這災難,真正政治歸政治、病歸病。政府自己首先別放棄治療。



I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