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日星期日

濕疹經驗 - 蔡瀾 | 2017-10-01 | | 蘋果日報

濕疹經驗 - 蔡瀾 | 2017-10-01 | | 蘋果日報

濕疹經驗 - 蔡瀾

大概在十年前吧,有一天發現小腿有一處奇癢。最初是一小粒紅斑,愈抓愈大。好了,好了,不可以再抓了,否則整條小腿便要作廢,心裏已經恐慌。
白天,癢了也忍下去,絕對不抓,這種痛苦是難當的,為了防止進一步的惡化,忍也值得。
但是,紅斑還是大了起來,為什麼?已經忍着不抓了,為什麼還是這樣?原來,晚上做夢時抓。
別亂來了,去看醫生吧,這種現象有什麼專科?當然是皮膚科了。
西醫一診斷,說你最近一定坐飛機坐多了!真是神奇,這一段時間,的確不停地飛。和坐飛機有關係嗎?有的,飛機上的乾燥度比一般的要高出幾倍來,皮膚一乾燥,濕疹就產生了。
順便問一句,這種中國人所謂的濕疹,英文名字是什麼?Eczema!好像是科幻電影的名字。
怎麼醫?回答說皮膚乾燥,就得塗濕潤膏呀!好,好,什麼樣的膏,有一種叫Orion的,White Soft Paraffin 50%,Liquid Paraffin 50%,中國名字一半一半,最潤滑了。
拼命地塗,拼命地搽,也不知有效無效。
奇癢起來,有沒有塗在患處的特效藥,很強力的?有,醫生說,但這種藥膏一般都會有類固醇,愈塗皮膚會愈薄的!
管它那麼多,癢起來就得塗!用中指沾了藥膏,往患處搽,搽呀搽,有一天發現中指沾到水,也有一點赤痛,原來中指的皮膚變薄了。
停止,停止。
會不會那五十巴仙的藥膏不夠濕潤呢?醫生說,有一種最厲害的,我們行內稱它豬油膏。豬油膏?妙呀,我最喜歡豬油了。
一大罐一大罐搽完又搽,但一點進步也沒有,患處也愈來愈擴張了。
怎麼辦才好?醫生也說不出所以然來。忍了又忍,過了好幾年忍者小靈精的生活。
這不是辦法呀,總得另尋名醫了,醫生換了一個又一個,同樣是以豬油膏處理。
聽到一位朋友說,我以前也有這種病,絕對不是皮膚乾燥那麼簡單,我介紹你去看另外一個醫生吧,當然去了。醫生一看:「這是過敏症呀!」
這句話一聽,像得到曙光,但怎麼醫呢?醫生在我背上這裏一點,那裏一點,點了幾十處疫苗,看了反應,發現了我過敏的東西有幾十種,其中一種,竟是馬毛!
怪不得,我家那張全球最貴的床,床鋪用的都是馬毛,這是最高級的,馬毛床墊,才能通風呀!
把那張價值不菲的墊子丟掉,也依照醫生所囑咐,戒吃這樣,戒吃那樣,簡直比痕癢更加痛苦。不過,病情還是一天比一天嚴重了。
這位醫生很有心,就是停止處方類固醇藥膏,換了一種,可以止癢,皮膚不會變薄,也一直塗了上去,但病情沒有轉好。
「還是轉看中醫吧!」大陸友人說。
介紹了一位,診所裏面擠滿了病人,真是可以信任了吧,不然怎麼有那麼多人排隊?
還好是經過特別安排預約,不必等那麼久,但也得花上整小時,醫生一看:「浸黑豆水就好!」
拿了一大袋藥,另有幾斤黑豆,回家煮滾了,浸腳。
「怎麼有可能呢?」心裏嘀咕,還是照泡,泡了幾次沒有特別的反應,心淡了,也就不浸了。
這麼拉拉扯扯,幾年又過去,我是一個快樂人,但這個毛病令我煩躁不安,生活的質素愈來愈低。
最後,想起了來自台灣的一個好朋友,很多奇難雜症都給他治好,尤其是後期的癌症,他都有辦法。
即刻找上門去,醫生替我把了脈,連患處也不必觀察,向我說:「這種小病,不必我來醫,小女兒跟了我多年,由她去應付好了。」
醫生的千金看了說:「因為有些不好的病毒積在腳部,還是得用浸腳開始醫治。」
其他人的話不必聽,醫生千金的一定要照做,乖乖地每天用熱水浸腳,果然,一有恒心,患處沒有那麼癢了。又看到一則偏方,說要用死海的鹽來浸,也加了料,醫生一聽,罵道:「用鹽無妨,也不必去買那麼貴的死海鹽。」
患處已有逐漸復元的跡象,但是沒有斷尾根治,千金又配了一些藥物給我,早兩匙晚兩匙,服後拉肚子拉個不停,又去問,她說:「清掉一些毒,是好事。」
吃了一星期後,減成早晚一匙,看患處,已慢慢轉乾,濕疹逐漸消除,實在是一大奇跡,謝天謝地,要是早來找她就不必受那麼多的痛苦,但回頭一想,可能是我吃肉太多,殺生太多,得到的報應吧。



Z88

轉欄名 - 黎智英 | 2017-10-01 | | 蘋果日報

轉欄名 - 黎智英 | 2017-10-01 | | 蘋果日報

轉欄名 - 黎智英

《壹週刊》轉手,《事實與偏見》用了二十多年未斷過稿,今天開始不能再用。也是時間了吧,人老到懵懂還有啥偏見,都模模糊糊了,可窺全豹看到的,也只會是偏見。二十多年像顆遙遠的星星,寫了二十多年,窗外幾顆大樹,每年開花燦爛的紫荊花大樹也不在了。以前坐在大檯寫,現在用手機坐在沙發椅上寫,不變的是仍然想寫下去。
最初我只寫一頁幾百字,後來兩版二千字開始寫到氣咳。最搞笑是丁雄泉畫畫,叫我寫詩,我說不。他說,你就當在別人面前脫光褲子,你敢嗎?因此我脫了褲子寫了一年多詩配他每期的畫。搞笑就這樣搞了二十多年,繼續搞笑。
用什麼欄目?窗外暮色雲光,一群白鴿漸漸飛遠,天際漸遠,人生有盡,我想不如用《成敗樂一笑》。反正我寫做生意的文章多,到底我是個徹頭徹尾的生意人。一切來自做生意,一切學自做生意。做生意不是捕魚作業,是與魚為謀,須知魚苦樂。
看見一些非常優秀年輕富二代,未起步就被錢財跘着腳,不好好做個人,傻傻的去做「有錢仔」。要做有錢仔就去花錢好了,不要做事,做事是先做好一個人,做紥實的一個人,以飢渴的心投進去,相信:What given gives. If not given you just seem to be. 想着的不是成功,是付出。付出,便成功了。看見一些富二代,牛津劍橋哈佛等高材生,聰明又肯做,但就是沒把自己放下去。只想怎樣去賺錢。工作是一種生意,在他們是做着生意不是在工作。真正的工作是把自己放下去的。與工作糾纏,如大蛇纏身,糾纏不放,怎會不知怎樣做?
他們說誰都沒教我該做些什麼。不,投身放下去,工作自然會教你。沒有人可教你做生意,因為沒有人會懂得你的生意。生意不是理論,是活如靈猴,你裸心放下,與生意互動,生意自然教你怎樣做。做生意的智慧是生意成敗中學來,不是高人指點,而且,指點的高人多數是老點。
富二代的財富讓他輕易創業,但創業不僅是資本,最重要是 animal spirit ,更難的是 animal hunger。他們沒有危機意識,沒獸性的飢渴。一切來得太容易,事情在舉手投足中做到。都在意料中,太容易了。但是,岸上觀魚,又焉知魚苦樂?岸上觀魚沒感覺,沒感覺的生意只是理論,不是生意,生意是活生生,是知水中魚苦樂,是跳進河裏得知魚苦樂,活在其中。這才叫生意。
做生意 you can't seem to be。你要來真的,如廣東人說是嚟真的。你來真的,別人看在眼裏也來真的,真實在眼前,生意自然會教曉你該怎樣做。做生意不難,難就難在從生意的起伏,陣喜陣痛的反覆中學懂做人,難就難在這甘心的投入。做生意是同現實對話,對話愈親切,你生意的觸覺愈靈敏,你的互動造成的生意結果,構成第二個反應,周而復始,良性循環。你愈放自己下去,你與生意互動愈流暢,但是,你必須投進濁河,勇敢後,你便如魚得水。全情無悔投下,才叫樂!
地產生意扭曲了許多人對做生意的認知概念,認為生意就應該像地產一樣,蹺住手就賺到盆滿缽滿。不,地產不是做生意,是在收「租」。過去幾十年中國開放,來香港買香港制度好處的人和錢湧入。他們要的不僅是個住所,買的還有安全和安心。我們的法治,社會制度的安全,醫療飲食住的安心,對他們大陸有錢人是很大的價值,用錢買樓時一併買下來了。這些制度的優勢 institutional value,是社會共同的資源,大陸人來買樓居住便享受到,這共同的資源成了地產商多賺的「租」,也是特權。你有錢便可買樓,這特權是自由買賣,也沒什麼不對。這是制度和過去幾十年需求不斷飆升,一面倒的地產需求扭曲了香港經濟,有限的地方,大陸願意高價收買的香港良好制度好處的人又多,我們共同的財富,都給地產商這一小撮人享用了。不過,這不是誰的錯,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但地產只是收「租」的生意,不是做生意的生意卻是事實。收租和做生意的創造是兩回事,經濟效益哪個好我不理,最少觀感上,地產商是群吸納「特權」的奶嘴,其他生意是創造,為社會供應「牛奶與蜜糖」源頭。
太多年輕人未 give 就想 take,他們不知道 take 是永遠的未知數。沒有人會知道結果!只有 give 我們可控制。雖然不知會得多少,我們卻知道,得着我們只能從 give 中求。What given gives. If not given you just seem to be. 我們不能做 seem to be。Dante地獄裏的偽君子穿着閃耀唐璜的華貴大衣,卻是重鉛鑄造,載着千斤萬擔罪惡的沈重,從此折磨到永遠。偽君子的遭遇都慘,不僅是Dante這樣說。
富二代做生意不是為賺錢,更為攞威,也不僅是富二代,年輕人都這樣。聽說法國一位多年三星廚聖佐治,有一位出色的徒弟,他是多年廚房戰友的兒子,是老戰友幫手培育後輩。這小子天份好,自幼吃老爸做的好菜,懂得吃,有好的味覺。而且六七歲開始跟婆婆煮食,十二三歲已懂做不少好菜。來到廚房不到三個月,佐治趁他生日送了個大禮物,然後叫他不用再上班。為什麼?那小子說,來到這廚房他完全沒有得發揮,做的都是廚聖想出來要做的。「我沒有了自己!」他跟佐治抗議。來到這裏他應無悔放下,謙卑學習。佐治說,你來到我廚房當然是做我要做的菜,想煮自己的菜請你回去。於是打電話給老友說,做菜我可以教,教仔我不可能幫你做。你唔好搵我笨實!佐治做了個全巴黎最好的《巴黎教化雞》給小子送行,好吃到臨出門回頭問廚聖,為什麼雞胸肉可這嫩滑?廚聖沒理他。
他回到家,小子在老爸面前狂數佐治的不是。老友聽了,媽媽呀!不得了!慌忙用Perigord 最好的黑菌做了隻黑菌釀燒乳豬,鞠躬折腰送到廚聖家中,千道歉萬道歉為小兒不識世界。



Z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