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1日星期四

壹週刊 - 1115 - CLOSE-UP 換鏡起義

 

每次飲咖啡,遇有特別的口味或精美的咖啡杯, Ivy即時用 GF1影低,返屋企再做筆記。

 

    每次飲咖啡,遇有特別的口味或精美的咖啡杯, Ivy即時用 GF1影低,返屋企再做筆記。

    CLOSE-UP

    換鏡起義

    2011年07月21日

    轉眼間,機身無反光鏡的換鏡細機已經面世三年,一開始已打出要將傳統 DSLR(數碼單鏡反光機)變細旗號,革命味濃。雖則來到今時今日,質素仍同中高階 DSLR有一段距離,但只要見到一街都是換鏡細機,就知革命已有一定成績,成功俘虜不少用家。
    聽用家發言,一致認為換鏡細機好玩樣靚易攜帶,甚至對做生意交朋友都有正面幫助。相機影響的,已不是影像質素那麼簡單。

    Ivy Tin

    影相發燒友,兩年前開始接觸 DC,閒時 click入相機討論區,喪睇網友試機心得。一年前入手換鏡細機 Panasonic DMC-GF1,輕鬆記錄自己的咖啡生活。

    睇用途揀機

    Ivy本身已有一部 Nikon D700( http://www.nikon.com.hk/productitem.php?pid=1257-63bae4a413)單反機,不過平日出街歎咖啡時,揹大機負擔重,輕鬆心情大打折扣,
    於是決定買多部換鏡細機 Panasonic GF1( http://panasonic.net/avc/lumix/systemcamera/gms/gf1),「旅行、行山、出街食飯、飲咖啡,拎部大機實在太不方便,到要影人像沙龍或夜景相時,先用番 D700。」
    雖然兩部機用途分得清清楚楚,但都有踩界位。有次朋友結婚,知道 Ivy識影相,就請她幫手在婚禮現場拍照,「結婚那麼重要,當然揀 DSLR最穩陣,但我又要做埋姊妹,著 low cut裙揹大機,感覺好怪。」
    思前想後,結果貪靚戰勝一切,最終還是揀 GF1,「可以放落手袋,影相時先拎出來,不會太突兀。其實我之前試過用換鏡細機影人像,質素的確不及大機,但如果只是影婚禮 snapshots,質素都可以接受。」幸好朋友之後無投訴,令 Ivy更有信心,每次做姊妹帶 GF1就夠,「始終在某些場合,想輕便一點兼有不錯的拍攝質素,換鏡細機剛好達到要求。」

    放大圖片

    拍攝婚禮花絮,用 GF1一樣有 feel,未必每次要用大機。

    拍攝婚禮花絮,用 GF1一樣有 feel,未必每次要用大機。

    放大圖片

    早前學咖啡拉花,即時影低貼上 Facebook炫耀,朋友留言,話以為相片用 DSLR拍攝。

    早前學咖啡拉花,即時影低貼上 Facebook炫耀,朋友留言,話以為相片用 DSLR拍攝。

    換鏡形勢

    放大圖片

    Olympus○八年首次公布 Micro 4/3系統時,同場展出體積極細的原型機。

    Olympus○八年首次公布 Micro 4/3系統時,同場展出體積極細的原型機。

    ○八年八月, Panasonic同 Olympus共同發表 Micro 4/3系統( http://www.four-thirds.org/en/microft),簡化零件架構,取消機內的反光鏡及光學觀景器,影像直接傳至感光元件並可以用屏幕取景,令機身變得更細更薄;其他生產商眼見有利可圖,亦陸續加入戰團,其中 Sony及 Samsung已於一○年分別推出 NEX-5( http://www.sonystyle.com.hk/ss/product/alpha/nex_5.jsp
    及 NX10( http://www.samsung.com/hk/c......dex.idx?pagetype=prd_detail),
    而 Pentax亦剛於日本推出新換鏡細機 Q( http://www.pentax.jp/japan/products/q/index.html)。有消息指, Leica將於下年推出新款換鏡細機。
    銷情漸見理想,市場調查公司 Gfk( http://www.gfk.com)剛公布二○一○年亞洲區數碼相機銷售統計,發現香港、台灣及南韓三個市場,換鏡細機的銷量增長最快,單以香港計,換鏡細機已佔數碼相機總銷量一成,追貼佔 16%的 DSLR。

    細機弱點

    既然換鏡細機體積細影相靚,照計應該贏 DSLR幾條街,不過換鏡細機還有不少地方較弱,難怪 DSLR依然有價有市。

    感光元件細

    Micro 4/3的感光元件比 APS-C更細( 17.3× 13mm)

    Micro 4/3的感光元件比 APS-C更細( 17.3× 13mm)

    換鏡細機感光元件最大只有 APS-C( http://en.wikipedia.org/wiki/APS-C)大小( 23.7× 15.6mm), DSLR的感光元件明顯較大,
    部分甚至去到全片幅( http://www.fotobeginner.com/248/what-is-full-frame)( full frame, 36× 24mm),面積大不單可增加有效像素,亦有利營造淺景深效果、
    提升動態範圍( http://en.wikipedia.org/wiki/Dynamic_range)及減少雜訊。

    高 ISO表現差

    換鏡細機的感光度表現一直為人詬病, ISO 400以下還算細膩,再推高就有明顯雜訊,相反 DSLR處理雜訊的能力較好。

    耗電量高

    棄觀景器而直接用 LCD取景,令耗電量大增。

    連拍功能弱

    放大圖片

    新款換鏡細機轉用觸控芒,更加食電。

    新款換鏡細機轉用觸控芒,更加食電。

    換鏡細機目前只可以每秒連拍四至五幅相,明顯比不上入門級 DSLR可每秒連拍七幅,以及中高階 DSLR可連拍不經壓縮處理的 RAW格式相,高速連拍能力弱。

    Dorothy Chau

    畢業後入職銀行分析員,○九年嫌工作沉悶,同朋友創立 VLASHOR( http://www.vlashor.com)品牌,專門設計相機帶及相機袋,乘換鏡細機熱潮,令品牌衝出香港,登陸台灣誠品書店( http://www.eslite.com)、
    日本 Tokyu Hands( http://www.tokyu-hands.co.jp)及
    BIC CAMERA( http://www.biccamera.com)。

    興趣出發

    未開始訪問, Dorothy已先發制人追問攝影師意見,「我們的相機帶有無需要改善?相機袋呢?是否適合攝影師用?」完全當記者透明, Dorothy解釋是職業病作祟,「每次見人用相機,就會忍不住問長問短,想收集意見改良產品設計。」
    在父親薰陶下, Dorothy一直熱愛攝影,菲林同數碼相機都玩得一餐。○九年打工打到悶,考慮同朋友創業時,亦興趣行先,決定做相機配件,「上網見韓國好多相機帶設計好靚,香港好難買到,自己設計生產,應該會有市場。」於是參考設計網站及時裝雜誌,再聘請設計師按照自己的意念設計,然後找工廠生產。

    放大圖片

    Dorothy設計的相機帶款式夠多,除了吸引女用家,近來開始加入皮革款式,希望男士都合用。

    Dorothy設計的相機帶款式夠多,除了吸引女用家,近來開始加入皮革款式,希望男士都合用。

    放大圖片

    在 Facebook設有群組,讓網友發表意見;試過有人讚設計拍得住 Marc Jacobs( http://www.marcjacobs.com),但最多人問相機帶邊度有得買。

    在 Facebook設有群組,讓網友發表意見;試過有人讚設計拍得住 Marc Jacobs( http://www.marcjacobs.com),但最多人問相機帶邊度有得買。

    趕細機潮

    放大圖片

    進駐日本 Tokyu Hands,估不到銷量比當地品牌更好。

    進駐日本 Tokyu Hands,估不到銷量比當地品牌更好。

    當初見女龍友愈來愈多,於是主力設計花巧相機帶,可惜市場反應麻麻。直至去年參加會展的流行飾物展,先搵到出路,「有晚收工,隔籬攤位的工作人員拎部新出的換鏡細機過來,問我們是否有合用配件,當時真的一言驚醒,心諗自家設計仲襯換鏡細機,而且細機用家以女性為主,會較着重相機帶的設計。」

    放大圖片

    去年日本潮流雜誌《 MONOQLO》九月號,亦有介紹 VLASHOR產品。

    去年日本潮流雜誌《 MONOQLO》九月號,亦有介紹 VLASHOR產品。

    於是即時將所有相機帶改款,並一口氣設計幾十款圖案,藉此吸引女生購買,「食正換鏡細機熱賣,相機帶的銷量升了幾倍,尤其是情人節及聖誕節旺季,不少人買來當禮物。」去年聖誕節 Olympus更主動提出合作,隨 E-PL2( http://pen.olympus.com.hk/pen/tc/product/epl_2.html?p=epl2_1)附送 VLASHOR相機袋,品牌開始為本地人認識;之後更成功進軍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及日本市場,而且特別調低售價, Dorothy聲稱連續幾個月霸佔日本電器連鎖店 BIC CAMERA的相機配件銷量榜榜首位置。
    生意成功, Dorothy認為全因捉到女生買機心理,「以自己為例,就算有 DSLR同埋 snapshot DC,依然會買換鏡細機,因為成班女性朋友去整蛋糕、 art jamming、 cafe玩貓,帶 DSLR太重,用 snapshot DC又未必影到靚相,換鏡細機剛好合用;女士們為了襯衫,高 踭鞋都買十對八對啦!只要換鏡細機 keep住勢頭,相機帶就會繼續有市場。」

    Antony Leung、 Vincent Yun

    本地最大換鏡細機討論區「奧林派」( http://www.omuser.com)創辦人,七年前成立時只得十幾個會員,三年前換鏡細機推出,會員人數直線上升,目前已有超過兩萬個會員。

    小圈子開始

    當初成立「奧林派」, Antony坦言有點小圈子味道,「鍾意 Olympus相機,一心去相機討論區搵 fans吹水,點知討論區規矩好多,一定要講相機,講上次外影邊度方便泊車都當你犯規,其他網友亦呻無癮,於是膽粗粗另起地盤招呼自己友,十分小眾,來來去去就只得十幾個會員。」
    講 DSLR,還要指定一個牌子,吸引力有限。好在 Olympus三年前力谷 Micro 4/3系統, Vincent話討論區先開始有存在價值,「玩 Micro 4/3同 DSLR很不同,入門用家居多,盲摸摸完全不知從何入手,要上網睇文或搵人幫手,一時間令會員人數倍增,貼文求教的人亦愈來愈多,多得舊會員踴躍解答疑難,否則單靠我們兩個,一定應付不來。」

    放大圖片

    Antony話迷上 Olympus全因品牌夠創新,八十年代已破格推出細部菲林相機,今時今日亦有 Micro 4/3帶領潮流。

    Antony話迷上 Olympus全因品牌夠創新,八十年代已破格推出細部菲林相機,今時今日亦有 Micro 4/3帶領潮流。

    放大圖片

    去年討論區六周年聚會,已有不少女會員出席。

    去年討論區六周年聚會,已有不少女會員出席。

    女會員增多

    會員增多, Antony及 Vincent亦開始籌辦不同聯誼活動,開辦攝影班,搞外影活動,甚至最近成立單車隊及足球隊。 Vincent話最驚喜是發現參加活動的不乏女會員,「以前玩相機很電車,自從有換鏡細機,先開始吸引到女仔,所以搞活動不似以前獨沽一味玩外影,要搞多些吃喝玩樂活動,留住女會員。」
    活動的回響甚大,不少玩開 DSLR的會員,即時跟風買換鏡細機研究,在討論區與女會員大談用機心得,有女會員參加的活動,更特別多男會員報名,甚至有會員自發搞聯誼活動,毋須 Antony及 Vincent操心。「不過就加了版規,不准大家用粗口貼文,免得女會員尷尬。」
    不計這些「虛火」, Antony認真看好換鏡細機市場,「任何新科技推出時一定會俾人踩,但結果還是成功取代舊技術。其實 DSLR是菲林年代的概念,去到數碼世界,反光鏡已變得不重要,只要解決對焦及處理影像的速度問題,換鏡細機終有一日成為主流。」

    放大圖片

    多年來搜集了不少 Olympus的周邊精品及產品目錄,兩位創辦人話出幾多錢都不會賣。

    多年來搜集了不少 Olympus的周邊精品及產品目錄,兩位創辦人話出幾多錢都不會賣。

    放大圖片

    討論區氣氛自由,特設「二五同學會」版面,可以討論其他品牌相機,所以就算會員已無用 Olympus相機,仍然會留低 keep住人氣。

    討論區氣氛自由,特設「二五同學會」版面,可以討論其他品牌相機,所以就算會員已無用 Olympus相機,仍然會留低 keep住人氣。

    帶旺鏡頭

    放大圖片

    換鏡細機面世,令不少菲林相機時代推出的舊款鏡頭,重新有用武之地。只要有合適的接環( http://en.wikipedia.org/wiki/Lens_mount)( mount),舊鏡(甚至現役的 DSLR鏡頭)就可插落換鏡細機使用(接環約售 HK$300),理論上,任何鏡頭都玩得,但就未必可以自動對焦及用不到相機部分自動功能。此舉令不少舊款靚鏡頭被炒起,由幾百元急升至幾千元。
    可以玩番 Voigtlander( http://www.voigtlander.com)、
    Contax(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ntax)、
    Leica( http://en.leica-camera.com)等老鏡,頗有中古相機味道。

    特報︰ Facebook群組創立

    NEXT 3.0除了繼續搜羅最新產品同潮流玩意,更特別開設 Facebook群組,提供互聯網世界精彩新聞同產品情報。只要在 Facebook以「 NEXT 3.0」為關鍵詞搜尋就搵到,而且全日更新,想睇更多新資訊,就要
    即刻加入。

    三機爭寵

    放大圖片

    GF3裝上定焦鏡,纖巧如 DC機仔。<br/>Model: Hebe Chen@Starz People<br/>場地提供:海洋公園

    GF3裝上定焦鏡,纖巧如 DC機仔。
    Model: Hebe Chen@Starz People
    場地提供:海洋公園

    換鏡細機成功上位,全靠 Panasonic、 Olympus及 Sony不斷推出新機,近月三間公司亦同步推出新一代款式,包括 GF3、 E-P3及 NEX-C3,各自各加入新功能,力爭市場。今次攜同三機,去海洋公園測試畫質同操控,試盡各機優缺點,買機時可以參考。

    控噪出色

    話就話有三款新機,不過論相機系統,其實只得兩種,分別是 Panasonic和 Olympus的 Micro 4/3陣營及 Sony的 APS-C。兩者最大分別在於感光元件的面積: Micro 4/3面積為 17.3× 13mm,而 APS-C則為 23.5× 15.6mm,後者比前者的面積大三成有多,而感光元件的大小,直接影響相機控制雜訊的能力,因為在相同光源下,感光元件較大的 APS-C可以接收更多影像資訊,同時溫度亦會較低,減少雜訊出現。測試時,於水族館內以 ISO 1600感光度試影,發現 NEX-C3拍攝出來的影像,幾乎沒有雜訊;但轉用 E-P3或 GF3影,雜訊勁多。

    放大圖片

    NEX-C3於昏暗的水族館內以高 ISO拍攝,仍可睇到<br/>清晰人樣。( 1/20s、 F3.5、 ISO1600)

    NEX-C3於昏暗的水族館內以高 ISO拍攝,仍可睇到
    清晰人樣。( 1/20s、 F3.5、 ISO1600)

    放大圖片

    GF3雜訊勁多,令人失望。( 1/20s、 F3.5、 ISO1600)

    GF3雜訊勁多,令人失望。( 1/20s、 F3.5、 ISO1600)

    鏡頭選擇

    放大圖片

    識得追焦的 GF3,最適合拍攝難以預測的主體,例如動物或小孩。( 1/60s、 F5.6、 ISO200)

    識得追焦的 GF3,最適合拍攝難以預測的主體,例如動物或小孩。( 1/60s、 F5.6、 ISO200)

    雖然 Micro 4/3系統在控制雜訊方面稍為遜色,不過講到專用鏡頭的數量,明顯贏 APS-C陣營成條街。 Panasonic及 Olympus的 Micro 4/3鏡頭可以互換使用,兩廠加埋共有超過廿款鏡頭,相比 Sony現階段只得四款自家 APS-C的 E mount鏡頭, Micro 4/3選擇明顯較多。

    輕身上路 Panasonic DMC-GF3

    玩得換鏡細機,機身 size當然是最大考慮因素之一,三機之中 GF3機身最輕。要做到機身比上一代細,廠方犧牲了機背的快捷鍵,幾乎全靠觸屏操作,稍為不便。另外,配合跟機鏡頭,對焦速度可快至約 0.1秒,於觸控式屏幕上一篤目標,就可以立即對焦及拍攝。最大不滿是機身刪走 hot shoe位及多媒體接點,無法加裝閃燈或電子觀景器等配件,實用性大減。

    放大圖片

    五種顏色機身選擇,總會揀到自己杯茶。

    五種顏色機身選擇,總會揀到自己杯茶。

    放大圖片

    戶外試相,顏色自然,影像亦夠銳利。( 1/125s、 F3.5、 ISO200)

    戶外試相,顏色自然,影像亦夠銳利。( 1/125s、 F3.5、 ISO200)

    規格

    放大圖片

    閃燈隱藏於機頂正中

    閃燈隱藏於機頂正中

    顏色:啡、紅、粉紅、白、黑
    感光元件: 1210萬像素( 17.3× 13mm) Live MOS
    影片最高解像度: 1920× 1080i
    屏幕: 3吋 46萬像素觸控式 LCD
    儲存媒體:支援 SDXC(最高 64GB)
    快門: 1/4000至 60秒
    ISO: 160至 6400
    其他功能: 0.1秒高速對焦、每秒 3.8張連拍、 HDMI out
    體積/重量: 107.7/ 67.1/ 32.5mm/ 222g
    售價:機身連 14至 42mm F3.5-5.6及 14mm F2.5雙鏡套裝• HK$6,690
    機身連 14mm F2.5定焦鏡頭套裝• HK$5,590
    淨機身• HK$4,690
    查詢: Panasonic 2833 0955
    網址: http://www.panasonic.hk

    專業手感 Olympus PEN E-P3

    比起 Panasonic或 Sony兩部機來講, E-P3的機身明顯笨重得多,不過操控感最紮實。首先,全金屬機身提升專業味道,而比起 GF3更快的 FAST( Frequency Acceleration Sensor Technology)自動對焦系統及雙核心處理器,無論對焦或影像處理速度都比 GF3更快,拍攝時更加得心應手。內置十款濾鏡,可於影相或拍片時使用,玩味十足。再加上機背的快捷鍵夠多,最適合慣用 DSLR的用家使用。可惜機身連單鏡就要賣成七千幾蚊,售價略高。

    放大圖片

    機身設計以六十年代菲林機 PEN為藍本,夠 classic。

    機身設計以六十年代菲林機 PEN為藍本,夠 classic。

    放大圖片

    機背設有大量快捷鍵,方便性媲美一般單反相機。

    機背設有大量快捷鍵,方便性媲美一般單反相機。

    放大圖片

    就算影激流旅程,都可以快速對準焦距。( 1/100s、 F6.3、 ISO200)

    就算影激流旅程,都可以快速對準焦距。( 1/100s、 F6.3、 ISO200)

    規格

    放大圖片

    內置十種濾鏡(試相為「 E沖 C」效果,即「以負片藥水沖幻燈片」效果),逐個試有排玩。( 1/30s、 F3.5、 ISO200)

    內置十種濾鏡(試相為「 E沖 C」效果,即「以負片藥水沖幻燈片」效果),逐個試有排玩。( 1/30s、 F3.5、 ISO200)

    顏色:銀、白、黑
    感光元件︰ 1230萬像素( 17.3× 13mm) Live MOS
    影片最高解像度︰ 1920× 1080i
    屏幕︰ 3吋 61萬像素觸控式 OLED
    儲存媒體︰支援 SDXC(最高 64GB)
    快門︰ 1/4000至 60秒
    ISO︰ 200至 12800
    其他功能︰ FAST對焦系統、瞳孔對焦、藝術濾鏡、 HDMI out
    體積/重量︰ 122/ 69.1/ 34.3mm/ 321g
    售價︰機身連 ED 14-42mm F3.5-5.6L II R單鏡套裝• HK$7,390
    查詢︰ Olympus 2376 2150
    網址︰ http://www.olympus.com.hk

    夜拍佳作 Sony NEX-C3

    表現平均就是 NEX-C3的最大特點,機身雖未及 GF3輕巧,但都算合格,控制雜訊亦最為出色,令人驚喜的是自動閃燈系統表現出眾,就算於昏暗的水族館內影人像,都無出現前光後暗的情況,人同背景都睇得清清楚楚。另外,可揭式屏幕亦方便用家構圖取景。只可惜機身的操控鍵過少,轉換拍攝模式、調校光圈或快門等設定,都要 㩒入 menu先得,麻煩。

    放大圖片

    新機最高只可拍攝 720p影片,比起可拍 1080i的 GF3及 EP3,略遜一籌。

    新機最高只可拍攝 720p影片,比起可拍 1080i的 GF3及 EP3,略遜一籌。

    放大圖片

    水族館內用閃燈拍攝,背景依然夠光。( 1/60s、 F3.5、 ISO800)

    水族館內用閃燈拍攝,背景依然夠光。( 1/60s、 F3.5、 ISO800)

    放大圖片

    三機之中只有 Sony內置 HDR高動態範圍拍攝模式,原理是連續拍攝三張不同曝光時間的相,再抽取當中光暗值得宜的部分,合併成一張靚相。( 1/100s、 F6.3、 ISO200)

    三機之中只有 Sony內置 HDR高動態範圍拍攝模式,原理是連續拍攝三張不同曝光時間的相,再抽取當中光暗值得宜的部分,合併成一張靚相。( 1/100s、 F6.3、 ISO200)

    規格

    顏色:紅、銀、黑
    感光元件: 1620萬像素( 23.5× 15.6mm) Exmor APS HD CMOS
    影片最高解像度: 1280× 720p
    屏幕: 3吋 92萬像素可揭式 LCD
    儲存媒體:支援 SDXC、 Memory Stick PRO-HG Duo(最高 64GB)
    快門: 1/4000至 30秒
    ISO: 100至 12800
    其他功能:每秒 5.5張連拍、 3D一掃全景、藝術濾鏡、 HDMI out
    體積/重量: 109.6/ 60/ 33mm/ 225g
    售價:機身連 16mm F2.8及 18至 55mm F3.5-5.6雙鏡套裝• HK$5,990
    機身連 16mm F2.8或 18至 55mm F3.5-5.6單鏡套裝• HK$4,990
    查詢: Sony 2345 2966
    網址: http://www.sonystyle.com.hk

    放大圖片

    為減輕機身體積及重量,將閃燈(跟機附送)改為外接式。

    為減輕機身體積及重量,將閃燈(跟機附送)改為外接式。

    放大圖片

    可揭式屏幕,無論高或低炒取景,都好方便。

    可揭式屏幕,無論高或低炒取景,都好方便。

    壹週刊 - 1115 - CLOSE-UP 換鏡起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