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1日星期六

壹週刊 - 1170 - 壹樂也 撈麵頌

 

壹樂也

撈麵頌

2012年08月09日

我是個麵痴,但是並不喜歡吃湯麵,我的至愛,是乾撈。

只有撈麵,才能真正地吃出麵條的香味、韌度和彈性來。一浸在湯中,就全失了。
代表撈麵的,是蝦子撈麵。沒有什麼配料,把麵條淥熟了,拌以濃醬油,撒上蝦子,就那麼簡單。但豬油是不可以缺少的,你到老字號麵店,老闆都會說:「沒有豬油,吃什麼撈麵?」
經過豬油那麼一拌,香味撲鼻,麵條十分之潤滑,口感極佳,當然可加其他配料,像叉燒、豬手、牛腩、炸醬、牛丸、魚蛋等。
說到炸醬,正宗的山東炸醬麵,也是撈麵的一種,黑漆的麵醬,加上肉丁、洋葱、青瓜,還有海參呢。百食不厭,由山東傳到韓國,已成為韓國人的國食。
北京菜由魯菜搬來,山東炸醬麵到了北京,變為北京炸醬麵,顏色已沒那麼黑,味道也遜色得多,不過已成為了典型的小食之一。廣東人吃過,又把它搬來,叫為「京都炸醬麵」,這時顏色變紅,也加了大量的糖,吃起來又甜又鹹,還帶點酸,味道又是獨特的。
廣東的乾撈,上面鋪了幾粒雲吞,兩三根菜心,並沒叉燒。想吃可叫叉燒撈麵,因為半肥瘦,肥的部份燒過之後發焦,看到黑色才好吃。
乾撈麵不只從廣東傳到香港,也去了南洋。這時的叉燒表面全紅,是染色出來的,肉也全瘦,切片後只見紅與白,沒有黑色的燒焦部份。全瘦的叉燒,粵語說很「柴」,口感粗糙,並不柔軟,但也有它獨特的味道,吃久了會上癮。
南洋乾撈用的只是幾片叉燒和幾條菜心,天氣熱,種出來的蔬菜不甜且韌,但又有獨特的口味。醬料之中有番茄醬、辣椒醬和帶甜的濃黑醬油,當然也下豬油,還有點醋,拌了起來十分可口,尤其是在麵中咬到的豬油渣。
湯是用小碗另上的,裡面有幾粒餡少、皮薄的雲吞,用大量江魚仔和豬骨煲出的湯,也不遜香港的。醬油碟中,有用醋浸出來的綠色辣椒片,又甜、又酸、又辣,很刺激。
但並非每一檔南洋的乾撈麵都好吃,尤其在新加坡,豬油和豬油渣為了客人注重健康而消失。當今的麵檔又多數是大陸新移民經營,原店主教了他們三天,就把檔口頂出去,有其形而沒其味了。

要吃正宗的南洋口味乾撈麵,還得跑去馬來西亞,固執的老華僑小販捍 衞着他們的老本行,死守住豬油和豬油渣,每一檔都有平均的水準。
泰國街邊賣的,也是另一種撈麵,只要向小販說 BAMEE HEANG,就會給你一碟乾撈。他們的麵條鹼水下得極重,一淥全鍋湯就變黃色,熟後撈入碗中,下大量的配料:肉類、魚餅、魚丸、炸雲吞、豬油渣、芫荽和葱,吃時從五味架上舀辣椒粉、醋、糖、魚露和指天椒,酸甜苦辣俱全。
日本人賣拉麵,也都是湯的。如果想吃乾撈,有種叫 TSUKEMEN,是把麵煮熟後撈起,另上一小碗醬汁,給客人沾着吃,並不特別。最像撈麵的反而是夏天吃的涼麵,配料有火腿絲、蛋絲、假蟹肉、青瓜絲等等,麵煮熟後經冰水過河,吃時下大量的黃色芥末拌之,又下帶甜的醬料。天熱時,也是非常對味的。
澳門的乾撈很正常,但他們的麵條不放鹼水,並不彈牙,撈起來的麵,味道全靠澳門特製的帶甜黑醬油,所有麵店都用,是「和昌醬園」生產的「天丁老抽」。如果想要一瓶回來自己撈,可去菜欄街二十一號購買。
最好吃的麵家叫「祥記」,氹仔「疊記」的咖喱麵也不錯,澳門的咖喱有獨特的辣味,十分夠嗆,當然撈出來的麵還是要淋上豬油的。
沒有豬油,的確做不好撈麵,其實上海人的葱油拌麵也是撈麵的一種,把長葱用豬油爆香後,剩下的油用來拌麵。當今為了健康,上海館子都不用豬油,葱油拌麵完全失色了。如果還想有一點味道,就叫一個紅燒元蹄,再來一碗乾撈麵,把碟的油隔出來拌之,聊勝於無。
一般,撈麵只會採用新鮮麵條來做,把曬乾的麵團發水後再淥,就沒味道了,到車仔麵檔一吃就知。
要是買不到新鮮麵,也千萬別用市場中的乾麵團,買意大利人做的好了。不知為何,他們的麵條或麵團,技術高超,能還原得和新鮮麵一模一樣,意大利名廚,也不贊成吃新鮮麵。
其實所謂意粉,也就是乾撈麵的一種,近來自己在家裡做撈麵,經常買台灣統一出的好勁道天禧麵線,淥個兩三分鐘即成,和新鮮的差不了多少。
不然就是意大利 NOSARI牌的天使麵團,或 TARTNf LANGE牌的麵條,是全蛋麵,口感及香味與新鮮的雲吞麵一樣,也只是淥三四分鐘。
碗中下橄欖油,黑松露醬,撈它一撈,再下「天丁老抽」,就是一份豐富的午餐。要豪華,就去上環街市旁邊的「成隆行」買一罐「薑黃油」,用公蟹母蟹的膏,再以蟹殼搾成汁,豬油炒成。薑黃油加意大利老醋拌成的撈麵,也是天下無雙了。

蔡瀾

(蔡瀾)

壹週刊 - 1170 - 壹樂也 撈麵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