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7日星期五

壹週刊 - 1171 - 新聞耳目 又一傳媒肥佬搞對抗

 

陽光媒體金主、五十七歲的陳平,有個大肚腩,一副闊佬相,原來八九六四前他是趙紫陽派系的研究學者,六四後才下海從商。<br/>他承認搞媒體為讓內地改革派有發聲渠道,但否認幕後有水喉。

 

    陽光媒體金主、五十七歲的陳平,有個大肚腩,一副闊佬相,原來八九六四前他是趙紫陽派系的研究學者,六四後才下海從商。
    他承認搞媒體為讓內地改革派有發聲渠道,但否認幕後有水喉。

    新聞耳目

    又一傳媒肥佬搞對抗

    2012年08月16日

    創刊一年即被大陸封殺的網上時事雜誌《陽光時務》,和《壹週刊》一樣都有個又肥又大聲的老闆。他們那個肥佬叫陳平,戴金絲眼鏡、又圓又矮、陸軍裝、上海人。
    陳平每朝從陽明山莊的家出發,戴上價值十萬元的瑞士 IWC手錶、配搭幾嚿水的加大碼雜嘜恤衫西褲、駕着他逾百萬元的 LS 600來到柴灣工業區大本營。他那五音不全的嘶啞聲帶,經常噴出一句話:「香港的媒體只懂八卦,不識中國大陸,不懂改革。」說罷就將手機裡胡耀邦兒子胡德華的聯絡,交予身邊年輕記者寫出獨家專訪。
    不單談胡耀邦,《陽光時務》聘請的一班內地記者可以談六四、李旺陽,又可以調查內地黑監獄,更可以批評香港洗腦教育。陳平話:「無問題,做媒體要講真話、搞改革。」
    這個口口聲聲要講真話的傳媒老闆,卻一直叫人看不穿他的真正底細,而且在傳媒吹淡風時入場,將神秘掙來的大疊銀紙燒掉,外界不禁揣測他搞對抗的背後用意。

    放大圖片

    《陽光時務》今年製作的六四專輯,設計了一支在 iPad上不停晃動、不會熄滅的燭光,文章內容是兩代人談六四。

    《陽光時務》今年製作的六四專輯,設計了一支在 iPad上不停晃動、不會熄滅的燭光,文章內容是兩代人談六四。

    陳平這個傳媒老闆放手讓記者做新聞之餘,當他知悉中共官場的風吹草動,總忍不住開聲叫記者追蹤。近日,他下令做一個「習近平專輯」配合十八大出爐,背後有陳平的線人報料,「我的線人,都是我昔日當官的老朋友。」
    他為新聞出錢又出計,招攬多名敢言的內地記者,包括多名前南方報系下馬悍將,最新加盟的是前《南方都市報》總編輯程益中,他於上週起出任陽光媒體總裁。
    陽光媒體包括 衞星電視、紀錄片攝製隊及電子雜誌《陽光時務》,雜誌創刊一年因率先披露烏坎抗爭、深入報導陳光誠逃離山東、內地黑監獄調查等長篇,加上得到「達明一派」黃耀明力撐兩岸社運音樂專欄,成為網民焦點, facebook頁面有逾七千八百個 like,聲稱每期平均有二萬人從 iTunes下載購入。雜誌即將改為每週出版,並印紙版。

    放大圖片

    國民教育在香港的爭議,《陽光時務》早於去年九月創刊之初已探討,封面是個「洗腦&反洗腦」的紅色腦袋,設計搶眼。

    國民教育在香港的爭議,《陽光時務》早於去年九月創刊之初已探討,封面是個「洗腦&反洗腦」的紅色腦袋,設計搶眼。

    以《陽光時務》每期售十五元推算,這只供網上閱讀的電子雜誌月入約三十萬。假設九名記者每人平均月薪二萬元,單是人工開支已達十八萬,還未計租金燈油火蠟及網站運作,創刊至今也無廣告,全靠陳平揼水,他也承認:「成個集團,到今天仍在賠錢。」一共賠了幾多?他卻賣關子:「我不知道。」
    陳平對數字很敏感,一切關於錢的問題他都迴避,一係唔知一係唔答。他的身家、投資陽光媒體掙蝕幾多、世界各地有何資產通通封口。「我不能講,答了你,中共就起清我了。」

    趙紫陽派系

    放大圖片

    陳平的書架有多本禁書,包括揭露「大躍進」饑荒、新華社退休記者楊繼繩著作《墓碑》;與及自由行必買、高華撰寫的《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

    陳平的書架有多本禁書,包括揭露「大躍進」饑荒、新華社退休記者楊繼繩著作《墓碑》;與及自由行必買、高華撰寫的《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

    五十七歲的陳平本是學者,文革後,獲分配到上海機械製造工藝研究所任職,當時正值思想解放春天,鄧小平一九七八年拍板改革開放,讓趙紫陽主持「三所一會」進行研究,陳平加入其中「一所」中信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農村經濟,因而被視為「趙紫陽班底」的改革派系。(其餘二所一會為: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國務院農研中心發展研究所、北京青年經濟學會。)
    八四年,當時二十九歲的陳平與他志同道合的改革派青年,組織著名腦震盪大會「莫干山會議」,有份參加的包括當今中共高官副總理王岐山、國務院秘書長馬凱、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長周其仁等,陳平與他們的交情源於此。王岐山十八大料入局,「他是我多年的老友。」陳平說時笑得燦爛。
    八九民運時,本在安徽阜陽做研究的陳平,回到老家上海簽名支持以上海為總部的《世界經濟導報》,那是改革開放之初的敢言旗手,又支持高自聯學生反對戒嚴。「我本買了機票,六月四日由上海到北京,但槍聲之後就開始四處闖蕩。」
    「趙紫陽派系」在六四後四分五裂,「三所關了,我的所長(華棣)、另一所長陳一諮等人都跑到美國。他們因為怕,但我覺得沒什麼好怕。」

    還怕什麼?

    放大圖片

    陳平辦公室牆上,掛着他跟習近平的會面照,時、地、內容他拒絕透露。他聲稱自己認識習近平,但為免影響手下記者報導,不願透露當中淵源。

    陳平辦公室牆上,掛着他跟習近平的會面照,時、地、內容他拒絕透露。他聲稱自己認識習近平,但為免影響手下記者報導,不願透露當中淵源。

    陳平自幼膽生毛。他本姓張,父親張瓊是軍官,五十年代在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做研究。陳平年幼時,父親被派到蘇聯列寧格勒軍事學院學習,卻一直沒回家,「人家都說,我父親是『蘇修叛徒』,我就改跟母親姓陳。」
    父親的離開令他童年反叛,初中時正值文革,陳平讀畢父親留下的馬克思著作,洞悉毛澤東的一套是「偽馬克思」,「馬克思說農民是落後階級,但毛澤東卻叫人下鄉,這是什麼道理?」十二歲的他就天不怕地不怕,文革時公開大罵毛澤東是帝王暴君、組織「少年飛虎團」晚上偷偷拆走播放毛主席最高指示的大喇叭、又在學校把《毛語錄》扔到地上。
    「我因此被人打過好多次,活生生的抓着,用棍打同腳踢,全身是血。」他不甘心嘴巴不能講真話,卻一次又一次被抓、被打、被關,加上他是「蘇修叛徒」的兒子,打得更厲害。母親唯有帶着他逃離上海,到西安、又去過蕪湖。
    「文革我經歷過,相比之下,六四我根本沒做什麼,下場怎會苦得過文革?」

    《陽光時務》團隊三位首領都是內地年輕記者——執行主編張潔平(中)港大碩士畢業後曾於《亞洲週刊》任職、兩名副主編柴子文(右)、賈葭(左)曾於南方報業工作,僅三十出頭。

    《陽光時務》團隊三位首領都是內地年輕記者——執行主編張潔平(中)港大碩士畢業後曾於《亞洲週刊》任職、兩名副主編柴子文(右)、賈葭(左)曾於南方報業工作,僅三十出頭。

    「我們經歷過文革的這代人,理想破滅、生活艱難,腦海催生新的理想主義。」一九七六年周恩來逝世觸發的天安門運動,他也有遊行示威批毛,兩年後因運動平反他才獲聘到研究所工作。
    陳平當官後不忘尋父,原來,其父當年在蘇聯講了些批評反右運動的言論,被蘇共錄了音,威脅留低「協助軍事研究」,也從此在當地再婚落地生根。相隔廿八年,陳平找得父親地址,到蘇聯探望才知悉真相,於是拉着爸爸的手走入中國大使館,讓父親恢復中國國籍。「我和父親性格一樣,都愛批評。」
    他自問膽識過人,比起童年經歷的種種,六四下馬只是人生中一件小事。因此,六四後公安摸上門要陳平簽悔過書,他誓死不簽;出入被盯,他話之你。

    六四後下海

    放大圖片

    一九八八年,三十三歲的陳平(右)在趙紫陽領導的研究所工作,被派到安徽阜陽中央農村改革試驗區,研究農村經濟。旁為當地官員。(陳平提供)

    一九八八年,三十三歲的陳平(右)在趙紫陽領導的研究所工作,被派到安徽阜陽中央農村改革試驗區,研究農村經濟。旁為當地官員。(陳平提供)

    六四槍聲後,陳平對中共更加死心,於是決定下海全心掙錢過活。他想到全世界哪兒最亂就最有機會,腦海出現兩個地名——中國、緬甸。他跑到雲南接壤邊境,將緬甸的珠寶和木材原料偷運到中國再經香港轉口。「當時緬甸內戰,邊境出貨無人理,我不怕死。」他一年極速掙得「第一桶金」三百萬人民幣,被叛軍抓住時就用錢來贖命,「我用錢做柚木地板加工,但很快蝕光。」
    陳平的第二桶金又是遇着時代巨變,趁東歐共產政權倒下,將大量衫褲鞋襪、電器日用品從大陸和香港運到昔日封閉的鐵幕國家出售,「我走遍東歐,由擺地攤做起,結織商戶後做批發,不到一年已掙得八百萬人民幣。」
    他做生意沒有地域限制,「六四後,跑來跑去反而安全。一年後,我申請出國到香港、東南亞、歐美,很快獲批,共產黨恨不得我快走吧。」

    陳平夫子自道的第一、二桶金,記者無從查證,而他現時的旗艦集團泰德,早於九二年在港註冊,現在既涉足教育產品,代理美國托福和 GRE的考試教材、又做 DVD9的生產線、在東南亞及中東投資煤、油、農產品、地產等,十隻手指也數不清。要陳平逐一說清各公司投資額、具體交易,他又再拋出中共原因耍手擰頭。
    記者查得到的,是他持股三成的公司 Bright Eagle Enterprises,位於巴基斯坦發電站項目,今年四月獲亞太策略投資( Asia-Pacific Strategic Investments)以四億五千萬美元收購,其公司的大股東是巴基斯坦金融大亨奇思提( Shaheryar Chishty)。
    他始終不能令記者知道細節而信服他的發達之路,而他其實也不在乎,只笑說:「八十年代我在大陸研究經濟。到今天,我仍是個非常懂得投資的人。」

    借殼上市洗濕頭

    放大圖片

    《陽光時務》主編長平因被拒來港現居德國,被問到老闆陳平的改革派官員背景時回應:「《陽光時務》不會捲入狹義的政治鬥爭……這並不是一個派別或界別鬥爭的平台,而是一個事實再現和思想紛呈的地方。」(長平提供)

    《陽光時務》主編長平因被拒來港現居德國,被問到老闆陳平的改革派官員背景時回應:「《陽光時務》不會捲入狹義的政治鬥爭……這並不是一個派別或界別鬥爭的平台,而是一個事實再現和思想紛呈的地方。」(長平提供)

    二○○○年,內地名女主持楊瀾與丈夫吳征搞陽光 衞視,並借殼良記集團( 307)上市。但陽光連年虧損,夫婦更被踢爆作大學歷,拖垮股價大插水。○三年,楊瀾夫婦引入星美集團及《成報》老闆覃輝為陽光 衞視大股東,但後來覃輝捲入貪污案被捕,二人於是再找來陳平這條大水喉注資,欲借機甩身。
    ○四年九月,陳平將泰德旗下的英語課程業務,作價四千四百萬,換取陽光 衞視(當時已改名為陽光體育媒體)的兩成四控制性股權。
    陳平聲稱:「我是透過徐小明認識楊瀾、吳征,和他們並不相熟。○四年兩人來找我,說『 307是隻很乾淨的殼』游說我注資,我當時想買隻殼,留作日後用,於是入股。」陳平稱,當上大股東後才發現大堆蘇州屎,陽光 衞視債主紛紛現身向他追數,「我買時,無人告訴我有幾千萬債跟身。」楊、吳兩人終在○九年離場,不再與陽光媒體有關係。
    「洗濕了頭,就唯有做。說實在,我很喜歡做媒體,別人把錢花在名牌手袋,我就用來搞電視雜誌,我不介意用其他地方掙來的錢補貼。」去年三月十日, 307的股價較半個月前炒高一倍,陳平在當日宣布把持有 307全數一億股賣出,賣價沒公布。若以當日收市價每股六元二角計算,他因而錄得近七億元進賬,比起當日投資額,翻了幾番。之後,陽光媒體便不在上市版圖。

    還看兩年後

    放大圖片

    《陽光時務》今年二月的封面故事「改革就是革命」,探討鄧小平南巡二十年的變化。<br/>陳平眼中指示六四開槍的鄧小平,是「僅次於毛澤東的獨裁者」。

    《陽光時務》今年二月的封面故事「改革就是革命」,探討鄧小平南巡二十年的變化。
    陳平眼中指示六四開槍的鄧小平,是「僅次於毛澤東的獨裁者」。

    陳平接手陽光 衞視後即進行改革,○九年找來賀 衞方、章詒和等內地敢言文人,深入分析蘇聯解體、中國法治及政改議題,陳平亦粉墨登場。同年十一月的一集談論《政改的根本問題在執政黨》,一週後大陸觀眾再無法收看陽光 衞視,至今仍然被禁。
    衞視無法在大陸入屋,陳平將他的媒體王國基地轉到香港,以海外華人為目標,拍攝深度紀錄片探討汶川地震、烏坎抗爭,在香港及海外銷售。《陽光時務》在內地亦不能下載閱讀,對象同樣只能是海外華人。
    《陽光時務》的內地記者入職後,老家的父母不時有國安上門問好。每當出入過關,行李又被搜得一乾二淨。他們的微博都被剷除,雜誌主編、前《南都》副總編長平,由於不獲港府按輸入人才計劃批准來港而改往德國,至今仍留在當地等候香港簽證。
    記者每天怕踏地雷,但陳平卻氣定神閒,自如穿梭中港及世界各國,「我只有中國護照和香港身份證,沒其他國籍。」陳平之所以吃得開能邊言論踩界、邊游走官場商賈,與他的後台有莫大關連。

    放大圖片

    「社運女神」周澄剛加入《陽光時務》當研究員,由前線採訪到書展推銷一腳踢。周澄說,希望記者崗位令她低調靜下來,學會深入思考自己在社會的角色。主編長平讚周澄:「她會追求理想。」

    「社運女神」周澄剛加入《陽光時務》當研究員,由前線採訪到書展推銷一腳踢。周澄說,希望記者崗位令她低調靜下來,學會深入思考自己在社會的角色。主編長平讚周澄:「她會追求理想。」

    他將改革掛在口邊,令人回想他是趙紫陽改革派系出身,「我原本就不是一個商人,掙錢可不是我人生的唯一目的。」
    燒銀紙如無底深潭,他做傳媒難道有政治任務,要撐他那些仍在位的改革派官場老友?陳平即大聲道:「我的媒體,確是改革派公共知識分子的平台。你說有人用來達到政治目的?這個我不管。」
    他背後可有來自改革派官員的資金?陳平咆哮:「他們怎樣給我錢?如何地下匯錢?你說吧。這不可能的、你不了解體制。」他多番強調,搞破格媒體是他獨自出錢,背後沒有其他水喉。
    「我有信心,兩年內大陸民眾可看到我們,長遠可掙錢。」為什麼他認為兩年內可以破網?這可跟他的「老友們」即將入局有關?陳平只回答:「共產黨也是人,他們不是完全沒有良心。」
    老友當權,他真的守得住講真話的底線?「我跟你說,無論哪個人當權,我做的媒體,一定會扮演監察者,你瞧吧。」
    陳平看不起香港媒體,說香港記者不懂深度探討、只一味罵;不夠珍惜新聞自由、只顧八卦娛樂。記者回敬,因為有自由兼夠八卦,香港記者才要起清你陳平的底細、才要問清楚你辦媒體的緣由,陳平聽後大笑。他見了記者兩次,每次近兩小時,再多次覆電郵:「的確,關於六四與改革派的問題,內地記者不會問我。」

    撰文:盧曼思
    攝影:李宇家
    資料:鄭詠欣

    壹週刊 - 1171 - 新聞耳目 又一傳媒肥佬搞對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