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0日星期四

蘋果日報- 不可比較 - 陶傑

不可比較 - 陶傑
特區「行政會議」出現大幅面積潰爛跡象,社會有識之士,包括立法會主席,都指出殖民地時代的「港督會同行政局」,形象權威,都比現在什麼「當家作主」的好得多。

 特區「行政會議」的局中人,自然有點不舒服。有人不服氣,說:行政會議不可以與從前「港英」的行政局比較。

 為什麼不可以比較?三十年前中國的鄧小平宣布收回香港主權的時候,就豪氣干雲地邀請香港人將來多比較:「英國人做得到的,中國人也能做到,而且比英國人做得更好。」鄧小平很有自信,他叫香港人,「放長雙眼」,等着比較吧,中國主權下的香港,一定比英治時期,樣樣更好。

現在,有的人有點心慌了,說:「行政會議不可與『港英』的行政局比較」。這是典型的中國式賴皮,當中國人擁有了原子彈,他叫你跟尚未有原子彈的民國時代比較,因為如此比較,你會覺得「自豪」。但是當「毛主席」用極端的仇恨砸毀中國的精緻文化,反而國民政府的蔣中正,與殖民地時代的英國人,對中國文化更為推崇和包容,賴皮的中國人就會說:這樣的比較不公平,因為「毛主席」在「探索」他的國家的未來,而在「探索」的過程,難免會犯上一點點「錯誤」,只要「總結錯誤」就好。

中國的GDP強勁增長時,賴皮的中國人喜歡跟歐洲和日本比較GDP,以增加他們的自豪;但當你告訴他,GDP增長不太高的歐洲和日本人,排隊不打尖、不喧嘩粗暴,這些賴皮者又會說,不可以這樣比較,因為中國有自己的「國情」。

一個民族的智商,就是由他們自己的賴皮理論糊弄得一代低於一代的,最後你會發覺,「行政會議」確實不可以跟殖民地的行政局相比,因為或許猴子是不可以跟人相比的,這樣一延伸思考,不就叫人越來越糊塗麼?
在收視低迷風波起伏中,《金枝貳》已到尾聲,不要緊,觀眾很快忘掉了不提了。因此我們更懷念《金枝壹》。看到九年之後的新篇,原來把《壹》打成謊言謠傳,子虛烏有,只淳太妃編造以陷害如妃的,今日的我企圖打倒昨日的我?真陰功。

論選角,《壹》比《貳》成功,后妃宮女太監御醫(陳鴻烈和林保怡的父子對手戲情詞並茂)……大小角色都有發揮機會。內地《甄嬛傳》選角亦恰如其份,沒有一個是生吞活剝死背對白。那位躬身進退的蘇公公,內歛得爐火純青。黃德斌前小祿子角色,也比如今的佟吉海有戲味。

韋家雄演小滿子囂張衰格。某回偶看一個港台劇集,韋是個腳底按摩師傅,被前妻嫌棄兒子又不生性,小人物的無奈辛酸活現。他不算很出名,卻是努力的綠葉。但無綫好些演技精湛的老戲骨已離巢。

 最近發現兩個性格演員:戒煙廣告片中,那個皮笑肉不笑的奸商,演技幾乎拍得住民建聯。還有可愛的「三角函數」老土Sir,可惜我六個鬼古已拍完,否則會找他做一個中風猝死,繼續教數學五十年不變的鬼老師。


发自我的 iPad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