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1日星期三

蘋果日報- 口號治港 - 陶傑

口號治港 - 陶傑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忍無可忍,終於強勢反擊,自辯「審慎理財」,符合基本法,天公地道,並指摘不該因為政府有點錢,「就天馬行空地想出一些未經審核、模糊不清的口號式措施」亂花錢。

曾俊華在中國式思維的梁班子,受夠了氣,香港開埠以來,從來沒有一位財政司被自己的陣營定性為「大罪人」。怡和和滙豐,都是從前港督和殖民地政府的背後金主,但是怡和老闆凱瑟克、滙豐主席沈弼,從來不敢破口大駡財政司夏鼎基、彭勵治、翟克誠是「大罪人」。

英國人的財政司,一百幾十年累積了威嚴,這才賺得了民間呼喚的這個「財爺」的尊稱。一個人要熬成「爺」,是要半生的時間來建立公信力的地位的。中共的「總書記」,從來在大陸的民間沒有叫做過「總爺」,只有殖民地才有「財爺」,可見英國人經營香港,費了幾多苦心。

但是到了特區時代,中國人給中國人砸招牌。這個民族性好自相殘殺,聯群結黨,自從曾蔭權退休,其好友曾司長又被視為「港英餘孽」的最高代表人物。北京的共產黨,反而不糊塗,知道還是英國人訓練出來的文官尚有誠信,不敢把一隻毛手偷偷伸進庫房「胡緊掏」,所以曾俊華受命留了下來,對一見到金山銀山,就手癢想挪刮一層的人,予以制衡。

但曾司長畢竟是受英美教育的,對模糊不清的中國式「口號治港」,無法適應。如果他能學習做一個完全的中國人,就知道中國人離開了口號,活不下去。六十年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十五年超英趕美」、「建構和諧社會」,種種口號,模糊不模糊?當然模糊。「中國夢」的口號,模不模糊?將來對你姓曾的,用完了,也會用一堆模糊不清的口號,要你猜謎:「埋藏在梁振英身邊的那個人肉計時炸彈」、「港英餘孽的代理人」、「思想尚未完全回歸的那個野心家」等等,曾司長如果還留下來,將來還有得好受呢。

发自我的 iPad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