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6日星期二

好設計 垃圾續命

好設計是甚麼?有指設計師善用物料打造不同的家具,產品背後有着理念,那些理念不一定驚為天人,但起碼影響社會小眾或大眾。早前,各地設計界的多位朋友為「設計智識周」來港,其中三位外國設計師為我們解說何謂好設計。
記者:蘇麗珊

攝影:潘志恆、陳永威

部份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荷蘭 Jurgen Bey
現存物料Re-design
一向低調的荷蘭設計師Jurgen Bey出現眼前,在小記眼中,他不Social,但說到設計便滔滔不絕。1965年出生的Jurgen畢業於Design Academy Eindhoven,畢業後為荷蘭概念性設計團隊Droog Design等設計過不少產品。有人會將他跟同為荷蘭設計大師Marcel Wanders作比較,但Jurgen的作品則富實驗性、創新大膽。可能你會問甚麼是實驗性?他就以樹幹長凳、蠶繭椅子告訴你以現存的物料Re-design成不同的家具。「產品設計最重要是考慮物料,我喜歡用現存的物料放入設計中,我不會考慮那物料是好或是壞,或可持續多久,好的設計就是希望透過工匠的工藝把現存的物料Rebuild。」在Jurgen眼中,舊傢俬、舊物都擁有歷史,從而能表達他獨有的設計概念。

■Jurgen Bey認為產品設計重要是考慮物料的運用。

樹幹倒下變長凳
要數他為人熟悉的設計,非1999年創作的Tree Trunk Bench莫屬。「長椅以倒下的樹幹及青銅古典椅子製成,我把椅子安裝到原木樹幹上,以表達自然(即樹木),與文化(即青銅椅)的交叉點。」設計背後值得我們反思。當人人把自然倒下的樹幹視為垃圾時,Jurgen便將它投放於設計中。另一張同樣以Re-design為主題的就是Kokon Furniture。「我運用了二手的椅子及桌子,把它們包裹在彈性的合成纖維內。」正因物料的周圍收縮,令原來殘舊的家具變得光滑及具彈性,給它們一個新外形之餘,亦好像把家具的生命延續下去。Jurgen就是不計較原物料的價值,反而利用實驗性的設計把物料原有的價值提升。

■Tree Trunk Bench是用倒下的樹幹及古典椅製成。

舊物上天橋
以舊家具再設計而成的Kokon Furniture雖是1999年的作品,但就令到時裝設計師Jean Paul Gaultier在其2004年的春夏發佈會中,把Jurgen的Kokon家具放進時裝天橋,可見Jurgen的作品充滿藝術性。2001年,他亦被東京六本木山邀請,設計了七米長的Day-tripper城市長凳,以人們平日七個不同的姿勢設計出這張長椅。Jurgen Bey也因而跳出歐洲舞台,讓亞洲以至世界各地的人認識這個荷蘭大師。到了2002年,他與建築師妻子Rianne Makkink創辦Studio Makkink & Bey,以設計公共空間、建築、室內裝潢及產品為主,在Bey眼中建築與產品設計有着密切關係,正如他常以「沒有電梯的發明,怎會有摩天大廈!」

■Ear Chair真正活用到保險公司見客面談的地方。

■Jean Paul Gaultier在04年春夏時裝騷中,以Kokon家具作為天橋場景佈置。

■01年,他受邀設計了這張七米長的Day-tripper城市長凳,放於六本木山街道上。

■為保險公司設計的Ear Chair,設計師把農場的舊椅子改造,讓人集中專注力在坐於對面的另一方。

■設計師將Eames座位部份放於木架上,令椅子可左右移,因他認為「坐,原本就是動詞」。

■Kokon Furniture可結合不同的椅子及桌子,打造不同組合。

丹麥 Boris Berlin
簡約又多元化
近年,家具設計好像回歸平實,以最基本最原始的設計令人注目,所以不少人認為北歐的簡約設計在全世界冒起,而當中我們不能忽視的,便是丹麥設計工作室ISKOS–BERLIN Design。今次來港的就有品牌創辦人之一Boris Berlin,他於1953在前蘇聯出生,並修讀應用美術與設計學院。輾轉間,Boris遷到丹麥居住並發展他的設計事業。當你看到他的作品,會發覺總散發陣陣北歐風味︰「前蘇聯其實很接近北歐,很多時很快接收到北歐的設計資訊,大抵因而受北歐影響。」簡約又富美學的設計,善用物料又多元化的作品就成了他受歡迎的真正原因。


■同樣以PET纖維打造出Spook椅子,物料可100%回收。

椅背都要美
與Boris訪問時發生了一段小插曲,話說今次在酒店拍攝,Boris一看到酒店的椅子便說︰「這張椅子很醜陋!」說後他便坐在椅上,但為何嫌椅子「醜」他還要坐着?「因為我不想看到那椅子。」真是這樣執着的性格,令Boris創作30多年都一樣充滿創意,特別是對椅子。「我覺得椅子的背面很重要,因為若椅子放於餐桌前,每個人坐上後,其他人只看到椅子的背面。」就如他2003年為丹麥生產商GUBI設計的GUBI椅子,椅子以當時的新壓模技術生產,將原本約10mm厚的夾板壓成只有5mm厚,並以3D壓模技術把椅背及座位部份壓成流線型。Boris指着GUBI說︰「你看,椅背多美!」小記試坐後,除了感覺椅背貼緊背部很舒適外,亦覺得夾板的質感順滑,椅子線條很有美感。

■縱使Boris把NOBODY椅子倒轉坐,都一樣表達到椅子的簡約美學。

■以3D壓模技術製成流線型的GUBI椅子,夾板的厚度比一般的薄5mm。

■NOBODY及Little NOBODY椅子,利用礦泉水膠樽壓成PET纖維,中空設計令椅子可重叠擺放。

■一改2000年當時塑膠椅的做法技術,以橡膠壓模打造出適用於戶內戶外的NON椅子。

■設計師於2011年以兔子玩伴設計出Bunny的軟身椅子。

日本 川原啟嗣
無障礙家具 打破身心局限
除了一般講求外形物料的型格家具外,原來亦有工業設計師設計一系列有助長者或殘疾人士的家具,說的正是日本設計師Keiji Kawahara(川原啟嗣)。Keiji先在日本九州藝術工業大學修讀工業設計,後來再遠赴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進修。80年代開始,他便涉足長者產品的設計,到1988年,他創立了KIDStudio Corporation工作室。Keiji眼見很多人都忽視殘疾人士的家具或家品,所以他着力設計︰「研發及設計殘疾人士家具需要很高的成本,因成本高,相對售價亦高,所以設計這些家具真的有一定困難。」然而,專為殘疾人士而設的家具真的少之又少,Keiji的設計正好為他殺出一條血路。


在過去30年間,Keiji設計過多種殘疾人士產品,如為人熟悉的無障礙廚房、送餐機械人、視障鬧鐘等。他只希望透過自己的設計,把長者或殘疾人士接觸到真實的社會環境,打破心理和生理的障礙。而兩年前,日本東北的311地震除引發福島核災外,Keiji指出不少人日本人都因而變得關心自身及家人的安全。「他們的安全意識提高,而且他們會開始了解一些關於安全或無障礙的產品。」Keiji有信心全世界都會對這門設計提高興趣,以及提升發展的空間。


■川原啟嗣現為名古屋學藝大學媒體及設計研究院的教授。

■1983年為SEIKO設計出給視障人士專用的多功能鬧鐘。

■90年代為殘疾人士設計的廚房,工作桌的高度可調整及轉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