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文 - 陶傑
香港教育局中文課程,恢復「範文」,「出師表」、「六國論」,香港中學生,又遭折弄一回。
中文教學確實是大難題。在iPhone時代,文字已經遭到網絡新世代排斥,何況中文。令人沉悶的現代官僚中文──亦即現在時興稱呼的「漢語」──已經令人難有興趣,何況早已死亡的文言。
譬如「出師表」。今日的青少年,即使明白「課文內容」,了解「文章主題」,但一定對一個嚕囌的諸葛亮,嘮叨着苦口婆心教一個官二代、二世祖,怎樣懂事、生性做人,覺得厭煩。一個二十一世紀的國際網絡公民,不會再為「出師表」裏的儒家忠貞深受感動,相反,他會認為,既然這個叫劉阿斗的太子黨,毫無知識能力,用一場茉莉花革命,把他幹掉好了,跟他浪費時間做什麼?
至於「出師表」的中文詞章如何文筆高雅:「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其排比、對仗、音韻如何高妙,今日香港的中學生,有權反問其教師:當香港特區政府的官式漢語,叫做「起錨」,或者「讓年青的,得以發揮所長」;而中環Citibank的CEO Office裏的書架上只有Tipping Point,桌面有一份公信力第一的英文南華早報時,時間寶貴,讀什麼出師表,有什麼用?
到了二○一四年,很明顯,不是「出師表」有何問題,而是這樣的課文:由文字、情感、主題,通通都Out了,這才是問題。中文如果要恢復「出師表」這樣的範文,不如同時恢復珠算,教小學生唸「一下五去四,二下五去三」的口訣,學習中國算盤之使用。
珠算也是國粹。算盤用木頭造,不是電腦,木頭是天然物品,比電腦螢幕的光點,更有人文自然精神。但學校是不會恢復珠算課的,正如香港的華僑日報、越華報、循環日報,不會復刊。
有人會說:你陶傑也時時推崇中國的古文和唐詩,為何你不主張再學出師表?Well,我喜歡是一回事,我不認為人人都像我一樣喜歡,做人要寬容,不可將自己的一套強加於人。梁班子高官,也覺得英國的寄宿學校好啦,他們的仔仔都送去了,基層平民,最好是國民教育啦,正呀。
发自我的 iPad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