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8日星期五

蘋果日報- 1975年柴灣邨擺檔響朵

蘋果日報- 1975年柴灣邨擺檔響朵
湯顯明買$1,600外賣奉客

■湯顯明也是13座牛雜的「粉絲」。資料圖片

【本報訊】13座牛雜滋味,前廉政專員湯顯明也是「粉絲」。去年廉署被爆酬酢送禮醜聞,揭發湯顯明兩度派人到13座牛雜買牛雜和魚旦,共花約1,600元,供到訪廉署的賓客品嚐。

名廚張錦祥(Ricky)也是13座牛雜常客,吃過父子兩代的味道,指水準如一。

曾一次外賣數十碗
審計署去年發表廉署公務酬酢和饋贈開支報告,其後立法會聆訊報告列出長長的禮物清單,有多項是香港地道小食,當中包括牛雜和魚蛋,是湯顯明命人到廉署北角總部附近的13座牛雜購買,總共兩次,每次花費815元,但不知為何報告卻寫牛腩,據稱湯顯明用來招呼客人,令這庶民小食成為咖啡外,廉署另一「名物」。湯建業證實湯顯明是「大豪客」,曾一次外賣數十碗牛雜。

兒時居於柴灣的名廚Ricky,吃過湯建業父親炮製的元祖牛雜,也嚐過湯建業的手藝,最近一次在兩個月前,「兩代味道唔係太有分別。佢哋味道偏濃,早啲去食會淡啲,夜晚濃好多」。

Ricky相信該店好味「秘密」是用新鮮牛雜,故特別美味,雪藏貨色難以比拼。經常在附近新光戲院演出的粵劇藝人蓋鳴暉,前日更來捧場買500元牛雜。

1975年柴灣邨擺檔響朵


■湯建業與哥哥、父親近40年的小店創業史正式告終。黎樹雄攝

【本報訊】13座牛雜全盛時期有四個舖位,北角、灣仔、將軍澳作零售,大坑則為工場,隨着北角店結業,湯建業與哥哥、父親近40年的小店創業史正式告終,昔日特色味道的竹腸、牛沙瓜,食客只能回味。

全盛時期擁四店
湯建業爸爸1975年在柴灣邨13座擺車仔檔,每晚在屋邨賣牛雜,因而被稱為「13座牛雜」。90年代屋邨被清拆,13座牛雜停業。

本身喜愛剪髮的兒子湯建業承接父親衣鉢,重新開業,在北角剪出美味人生,每天中午開門至晚上9時,全年無休。

湯家在大坑新村街街尾自設工場,清洗、調味牛雜,兒子遵父親的教導,牛雜要新鮮,並用粗鹽清洗、出水、風乾,加入18種香料、南乳,在磨豉汁中烹煮數小時,熬出麵豉飄香的一窩牛雜。

13座牛雜特色之一是有竹腸(連接胃的小腸部份)、牛沙瓜(真胃)供應,食客愛配搭甜醬和黃芥辣,小碗牛雜40元,大碗賣60元,一串10元。

全盛時期,13座牛雜在灣仔茂蘿街、北角書局街及將軍澳新都城中心均有分店。除了牛雜,也兼賣魚蛋、腸粉、墨魚等小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