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5日星期二

�果日�- 祭 酒 - 陶�

蘋果日報- 祭 酒 - 陶傑
祭 酒 - 陶傑

英文牛津字典放入了Hongkonger,成為一個新字,因為英語世界年年有新字詞出現,要經過牛津大辭典確認,方算合法。

牛津大辭典的主編,有崇高的地位,因為一錘定音,牛津大學辭典的編輯委員會,像中國以前的翰林院,而總編輯,就是祭酒。

一個國家有沒有文化地位,有沒有靈魂,視乎有沒有這種職位。除了英皇、首相、三軍總司令、財政大臣,英國還另有一個文化職權的系統:坎特伯雷大主教、牛津大學校長、泰晤士報總編輯、牛津大辭典總編輯──這些人物,在各自的崗位,手上沒有鎗、沒有炮、沒有打一個電話給小舅子就能批出一塊土地,或者指定一塊油田讓他的老婆兒子組成一家公司「開發」的權力,但是在文化、宗教、信仰各方面,一旦遇上了疑難,首相和女皇都沒有的發言權,都在這些人手裏。

中國在北洋時代,雖然軍閥混戰,張宗昌、吳佩孚、段祺瑞,手上有鎗炮有軍隊,但在紛亂的時候,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出來主持公義,軍閥沒有一個人不遵從。北洋時代的軍閥,尚有這樣的見識,他們或從沒有去過英國和歐洲,但隱隱知道:主編「辭海」的那個穿長袍、戴眼鏡而弱不禁風的人,有一股風骨的威儀,他的話,你即使不聽,也不可以羞辱。

牛津大辭典的主編也知道職權之重大,一言為天下法:一個新詞,在世上湧現,來自網民,或者商界,或科技圈子,或非洲土著,流行了若干時日,要不要取錄,必經過詳盡的研究和推敲。

坐這個位子的人,要有學術的公正,不可有私心,譬如不可以因為他老婆最近去了一趟香港,在赤柱的市場買了一件中國金龍旗袍,覺得價廉物美,回家之後大讚,對於香港人,Hongkonger,她的印象很好,叫老公把這個字收錄進去。

主編夫人可以告這點枕頭狀,但主編卻不可以依從,即使香港特區政府六星酒店來回頭等機票,請你來「考察」。一個國家的品牌,是三百年確定的。本來你也有,但全民砸掉了,這就與人無尤。

发自我的 iPad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