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4日星期日

�果日�- �不投� - 陶�

蘋果日報- 話不投機 - 陶傑
話不投機 - 陶傑

大陸網絡民意強烈不滿為何香港人對一隻撞死了的狗有如此濃烈的感情。


這一點無法向北面的強國人解釋。在民國時代,愛動物的意識開始萌芽。畫家豐子愷畫了「護生畫冊」,「護生」就是「愛護生命」,教兒童不要隨便殘害麻雀、青蛙,要鍾愛貓狗小動物。


女詞人呂碧城,受西方文明洗禮,一九二八年,倡導成立「中國保護動物會」,主張素食,並代表中華民國,去維也納出席國際保護動物大會,發表演說,主張全球逐步廢止屠戮動物。


豐子愷和呂碧城,都是品質高尚的民國中國人,他們的見識,在一般的中國農民和知識份子之前。但這對愛護生命的舊時代中國男女,下場都很淒涼:豐子愷被紅衛兵鬥爭死,呂碧城好一點,曾隱居瑞士,一度來香港。她在太平洋戰爭最盛時,在香港病逝。


香港是英國殖民地,很早有防止虐畜條例,香港人很幸運,當大陸全國掀起屠殺麻雀的人民運動,香港中國人殘酷虐殺動物的種種本能,受到文明的約束。這一點,承傳到今日。


民國覆亡之後,香港與強國之間有許多價值觀的不同:法治與人治、禮貌與粗鄙、理性與暴力,其中一樣是對待動物生靈的態度。


今日的大陸,新生的一代,由於西方電影的開化,漸漸也出現了愛動物的意識。雖然在大城市街頭,時時有公安群猛男,捉捕女犯,抓頭髮扭胳膊,將中國女人當一口豬一樣,他們的漢語,叫做「扭送」:「群眾將犯人扭送公安」──但他們的下一代,也開始在網絡搜索虐待小貓的兇徒了。香港人應該與他們站在一線。


至於四五十歲以上的一代,他們在暴虐的環境下成長,他們不將中國人當做可以尊崇的生命,固亦不明白動物也是生命,不懂為何香港人會為一隻狗而哀慟,是正常的。香港人不必跟他們辯論,只須緊守這條底線,他們越咆哮,你勿理會,越對四周的動物善良,對牠們更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