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5日星期五

香港局勢微變外部因素起作用 動向雜誌第351期 2014-12

 

香港局勢微變外部因素起作用

諸稽獻

  雨傘運動初發時,大陸內部頗有「六四重演」的擔心,認為香港局勢至北京認為失控之時,會由駐港部隊介入。相反的看法或計劃是期盼局勢至北京認為的不可控狀態,中共最高層被迫內部投票表決,結果是「六四重演」。

  「六四重演」在香港,政治效果則反應在北京,屆時,黨內動議追究習近平的責任而致其引咎,成為「趙紫陽第二」。即不如此,其國家主席職位也將被罷免。全國人大內司委已經有人私下活動倒習,並撰文暗示「人大有權罷免國家主席,國家主席無權解散人大」。

  避北京內鬥對香港有利

  香港局勢在很大程度上成為北京黨內鬥爭的晴雨表。至十月二十四日前特首出來放話「解放軍有這個能力,但不會介入」,側證了習近平在涉及香港問題的黨內鬥爭中已居上鋒。因此,「六四重演」已無可能。不過,關於香港普選的人大決定尚無改變的跡象,中國外交部針對聯合國關於《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執行情況即港府政改是否符合該條約,回應曰:中國不是該公約的締約國,公約不是衡量香港政改的標準。

  中國大陸有異議背景學者在香港佔中運動之初,就敏銳地指出「香港問題的本質沒在普選,而是基本法第三十九條能否落實的問題」。現在,此言由聯合國對公約在香港執行情況查詢得到印證。中共制定的基本法當中第三十九條規定:香港回歸中國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適用於香港的有關規定繼續有效,這意味著中國雖不是公約簽約國,但不能以主權名義全面限制香港人擁有該公約所規定的自由權利。還有,作為港人自由權利核心依據的第三十九條還規定任何限制性立法都不得違背港人享受國際公約權利的前提。全國人大關於香港政改決定的文件,至少是想在香港廢除國際公約的試驗。

  面臨政治改革龐大的議題,或說張德江與習近平的權力角力已轉到了立法權領域,北京才讓前特首放風。在保證「六四重演」不會發生的前提下,亦會有新的香港民情報告將由香港政府遞交中央。相信特首梁振英會在最新的民情報告中向北京提出兩個建議:其一,修改提名委員會成員的遴選方法,以給泛民機會;其二,小幅地降低商界人士在提名委員會的比例,以便象徵性地增加香港政治的平民色彩。

  習近平謀中美關係緩和

  香港局勢微變的重大因素是中美關係緩和。以國務委員銜赴美與國務卿克里會談的楊潔篪名義上的任務是為十一月份亞太峰會之習奧會做聯絡工作,但根本上是向美表達習欲緩和上任以來的對美強硬姿態。此中考量不是習要全面調整外交政策,而是黨內權力鬥爭的下一波中他需要確定性的美國因素。比如,在香港問題上取得美方的私下保證。楊克之間的「私宴外交」表面是複製了一個小型號的習奧去年「莊園會晤」,但實質上卻是給予不久前秘密外交一個合法追認。香港佔中運動發生後,北京傳聞稱習派出私人特使與美方溝通,雙方達成某種程度的妥協。

  楊克會涉及話題相當廣泛。據信,在人權個案問題上,討論了劉曉波提前釋放問題──就中國國內彼時情形看,劉案是周永康給胡溫「做的局」;高智晟赴美就醫也是重要個案,或可在元旦後至春節前成行。人權問題算是有了個互相認可的妥協,而極為敏感的新疆問題則放在了關涉「伊斯蘭國」的專項之下。因此,中國國內發表的聲明(公佈文本)當中沒有涉及「伊斯蘭國」問題。網絡方面所談泛泛,亦未深涉黑客問題,關於網絡自由問題雙方還有不少分歧。中國國內則出現新的鉗制跡象。

  北京恐懼雨傘運動傳到大陸

  大陸網絡意見絕大部分支持香港佔中運動和雨傘運動,也有一些人因從網絡轉向街頭表達而被拘捕。相信隨著香港局勢微變,這部分人不會被加以實刑。據北京一位曾負責港澳事務的資深官員透露:最高層完全沒想到大陸民眾會如此熱愛和關心香港的自由政治,因此,習近平怕雨傘運動傳到大陸來「是他們正常的反應」。該官員還說:「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王光亞缺席四中全會說明香港問題還十分敏感,儘管局勢在慢慢緩和。」王光亞是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他與另兩位中委未出席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

  在香港局勢上,美國並未過度對北京施壓,有人認為「美國不願為香港局勢與中國失和」,因為在亞太再平衡戰略當中,香港的政治抗爭是一個意外因素,此前美國並未預料或曰預設。

  十月中旬,新疆喀什中級法院判處十二名參與暴恐活動的新疆人死刑,美國方面沒有做出激烈批評。此一細節被國外駐京觀察家認為是中美趨向緩和的一個信號。不過,來自中共軍方的消息稱:美國與阿富汗在十月上旬簽訂的駐軍協議,使美國空軍戰機在二十分鐘內可以抵達新疆空域。此前,美國關閉了在吉爾吉斯斯坦的空軍基地,該基地亦曾被中共軍方宣傳為重點戰略威脅──從該基地起飛的轟炸機四十分鐘可飛抵新疆首府烏魯木齊上空。

  隨著中美關係緩和,香港政府也不再提「外國勢力」介入佔中的說法。北京黨報「想通過香港在內地搞顏色革命是白日夢」之類的叱罵也熄火了。有戰略研究專家說:「就算此波政治抗議平安落幕,也不排除二○一七年前還會有數波的可能。」

動向雜誌第351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