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5日星期五

普京的反击

 

  除了频密的远程轰炸机巡航和军事演习外,外界注意到,从10月到11月一个月时间内,无论是在公开场合发言还是私下讲话,普京都明确提到俄罗斯强大的核武实力。
  《环球》杂志记者/岳连国(发自莫斯科)
  “毫无疑问,他们乐于看到南斯拉夫版本的崩溃与解体发生在我们身上,让俄罗斯人民来承受所有的悲剧。”
  12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年度国情咨文,指责西方国家企图以“新铁幕”围堵俄罗斯,希望看到这个国家解体。
  “这不会发生,我们不会允许它发生。”
  他强调,俄罗斯不会参与“昂贵的军备竞赛”,但会竭尽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包括使用“非常规武器”,俄罗斯有足够的“实力、意志和勇气”来保护自己。
  一些分析师认为,面临西方国家制裁、近期油价大跌及卢布汇率暴跌等困境,普京在这篇国情咨文中抨击西方国家的态度,比先前更加强硬。
  2014年,乌克兰局势急转直下,总统亚努科维奇弃国而走,不久之后,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而乌克兰东部依旧战火绵延。俄罗斯和西方阵营也处于冷战后最剑拔弩张的状态。
  为施压俄罗斯,西方启动了一轮又一轮的制裁,冻结俄高官海外资产、禁止俄海外融资……但面对西方的大棒,素以“硬汉”著称的俄总统普京,摆出了“奉陪到底”的强硬姿态。
  一场制裁与反制裁的大戏在激烈演绎。
制裁与反制裁
  12月1日,普京率包括10名部长在内的庞大代表团抵达土耳其。当天,普京在安卡拉宣布,将放弃穿越黑海进入欧洲的500亿美元的“南流”天然气管道项目。
  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匈牙利纷纷表示震惊,因为这个项目,多国已投入大量财务和政治资本。按《金融时报》表述,这一项目“也成为俄罗斯和欧盟闹翻以来迄今最大的牺牲品”。
  放弃“南流”项目的同时,俄罗斯和土耳其签订了经土耳其输送天然气的协议,新管道年输气量为630亿立方米。俄罗斯《观点报》这样评价:“这份天然气大单使俄罗斯获得了更加可靠的地缘政治盟友。”
  这不是普京和西方的第一次过招。
  虽然在过去几年,俄罗斯与西方龃龉频仍,但关系彻底恶化,西方随之挥舞制裁大棒,始于今年3月的克里米亚之变。
  3月16日,原隶属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地区举行全民公投,近97%的投票者赞成加入俄罗斯。17日,克里米亚宣布成为主权国家。当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经联邦议会批准的克里米亚入俄条约。
  但俄罗斯接纳克里米亚的举动,在西方引起强烈反弹。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与普京通电话时强调,克里米亚公投是“在俄罗斯军事干预的胁迫下”举行的,美国拒绝承认公投结果。
  3月17日,奥巴马下令,冻结11名被指对俄罗斯出兵克里米亚负有责任的个人在美资产,并禁止他们前往美国旅行。被列入制裁清单的高官,包括俄议会上院主席马特维延科、副总理罗戈津和总统助理苏尔科夫。
  当天,欧盟也同意对俄罗斯和乌克兰高官实施制裁,多名俄议会上、下两院议员被列入制裁名单。3月18日,加拿大也宣布对多名俄罗斯高官和克里米亚官员实施制裁。
  此后,西方国家多次补充制裁清单,一大批俄罗斯企业家和公司被列入,制裁开始涉及俄罗斯经济核心领域,对俄实施制裁的国家也在增多。
  随着更多西方制裁付诸实施,起初反应颇为克制的俄罗斯开始以牙还牙。
  8月6日,普京下令,全面禁止从欧盟、美国、挪威、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地进口食品的具体内容,以此报复西方制裁俄罗斯。禁止从西方进口的食物包括肉类、鱼类、禽类、奶制品、蔬菜和水果等,此举将支持俄国内农业。此项禁令从7日起生效,将持续一年。
  8月7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警告,针对西方的制裁,俄罗斯政府正在考虑采取一系列措施予以回应。他说:“首先禁止欧洲和美国的航空公司在……亚太地区利用我们国家的空域过境飞行。当然这是一条严重的措施。不过,我们需要说出来。”
  随着乌克兰危机的持续,西方的大棒仍在不断挥舞。9月12日,美国以俄罗斯继续破坏乌克兰东部稳定为由,宣布对其国防、金融和能源行业采取进一步制裁措施。同日,欧盟也宣布对俄实施进一步制裁,加强对俄进入欧盟资本市场的限制。
  不到半月后,日本也宣布对俄追加制裁,包括限制俄罗斯主要金融机构在日本的融资活动等。
  对这新一轮的制裁,俄经济发展部长乌柳卡耶夫9月12日称,俄考虑除限制进口二手汽车外,还可能限制进口石化和机械产品。他警告,俄在食品安全领域实施第一批反制裁措施,就说明随后可能在其他领域采取同样措施,首先是汽车、压缩机、电冰箱等工业生产领域。
  对于西方制裁给俄罗斯经济带来的麻烦,普京似乎有些不屑一顾。9月12日,他在杜尚别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后的记者会上表示,“西方的制裁从没什么大用,而且也从来没有产生预期效果”,而且对俄罗斯“正面影响超过了负面影响”,这促使俄官员不得不更努力工作而不是在海外“享受糖衣炮弹”。
合围与突围
  除各自出招制裁外,西方国家力图在国际舞台上孤立俄罗斯。
  今年9月,澳大利亚曾试图说服有关国家不邀请俄总统普京参加11月中旬在布里斯班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最终,普京还是出席了此次峰会。
  峰会期间,没有相谈甚欢,没有笑脸迎送,更没有共识可言,多个西方国家领导人在与普京的会面中就乌克兰问题对普京大加指责。
  德国总理默克尔说:“乌克兰局势难以令人满意,欧盟可能就俄罗斯的个人和实体实施进一步制裁。”
  加拿大总理哈珀直截了当表示:“我想我会和你握手,但我只会跟你说一件事,那就是你必须远离乌克兰。”
  美国总统奥巴马更是直接:“俄罗斯是全世界的威胁,美国站在反抗俄罗斯侵犯乌克兰的前线。”
  领导人合照时,普京被安排到了最外围的位置。英国《每日邮报》引述评论人士的话说,“普京先生在G20领导人的"全家福"合影里已被贬到"西伯利亚"去了。”
  G20峰会还未结束,普京就提前离开澳大利亚回国。公开的理由是,从澳大利亚回莫斯科需要长时间空中飞行,他“需要睡眠时间”。
  其实早在G20峰会前,西方各国钳制俄罗斯的火药味就已非常浓。
  为就乌克兰问题“惩罚”俄罗斯,欧盟取消了原定于今年6月初在俄罗斯索契市举行的俄罗斯-欧盟峰会,原定于同月在索契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也因除俄罗斯以外的其他7个国家的联合抵制而作罢,最终,7国领导人“踢开”俄罗斯在布鲁塞尔举行峰会。
  今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开表示,把“俄罗斯在欧洲的侵略”与埃博拉疫情和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相提并论,称之为人类三大威胁。普京也毫不客气地斥之为一种“敌对”行动。
  乌克兰问题导致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恶化,俄罗斯开始加快“向东看”。乌柳卡耶夫表示,为应对西方制裁,俄罗斯将更积极地面向中、日、韩等亚太市场,扩大对这些国家的能源出口。
  今年以来,中俄务实合作取得新成果,其中亮点之一是两国天然气合作取得重大突破。5月,两国政府签署了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11月,双方又签署了通过西线管道自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相关文件。两国同意继续研究构建“中国(北京)-俄罗斯(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确保在优先实施“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上开展全面合作。
  中俄双边企业家理事会俄方主席根纳季·季姆琴科日前对《环球》杂志记者表示,俄中两国签署的一系列大型合作协议,将为双边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他认为,两国提出的2015年前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2020年前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在西方制裁的大背景下,俄罗斯加大了突围力度,积极发展与朝鲜、韩国、越南和印度等亚洲国家的合作。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特使崔龙海于11月17日至24日访问俄罗斯,转交了金正恩致普京的亲笔信。金正恩在亲笔信中表示,朝方希望同俄罗斯发展全方位的双边关系,并在解决朝鲜半岛现有问题方面与俄罗斯展开合作。
  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11月下旬访问俄罗斯,与俄总统普京讨论如何加强两国在经贸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据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透露,普京计划在今年年底前访问印度。不久前,印度总理莫迪在缅甸首都内比都出席东亚峰会期间会见俄总理梅德韦杰夫时说,期待普京12月访华,希望把两国关系提到新水平。莫迪称俄罗斯是印度“最亲密的朋友”。
  12月1日普京对土耳其的访问,更被外界视为俄罗斯打破西方封锁的关键一招。行前,普京曾高度评土耳其“独立的外交政策”。卡内基莫斯科中心主任特列宁表示:“俄罗斯愿同土耳其这个独立国家打交道。”
秀肌肉与核威慑
  11月24日,正在立陶宛访问的美国驻欧洲陆军司令部指挥官弗雷德里克·本·霍奇斯中将宣称,为“威慑俄罗斯的侵略行为”,美国部队将在明年或更长的时间内继续驻守三个波罗的海国家和波兰。
  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在北约成员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波兰暂时部署了数百名士兵。
  而之前的9月4日至5日,北约峰会在英国威尔士纽波特举行,会议宣布了“战备行动计划”及“防务能力建设倡议”等举措,以应对新形势下的安全挑战。
  此后,北约不断增强在俄边境的军事部署。北约新任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10月28日强调,只有一个强大的北约才能与俄罗斯建立真正的建设性合作关系。
  面对北约在俄罗斯附近接连“秀”出的军事动作,普京表示,不会坐视不管,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政治、军事措施确保国家安全。
  俄罗斯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扎哈罗娃认为,北约不想以建设性态度讨论尖锐问题,而热衷于渲染反俄情绪,以期达到增强防御能力、在邻近俄罗斯的地区扩大自身军事存在的目的,这将给欧洲与大西洋地区安全带来严重风险。
  11月12日,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宣布,俄远程轰炸机的定期巡航行动将从北冰洋扩大到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因为“当前局势下,我们必须在西大西洋、东太平洋以及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保持军事存在”。
  此前,北约也发布统计数据说,俄罗斯在黑海、波罗的海、北海和大西洋上空的军事飞行急剧增加。美联社的解读是,“这种"展示肌肉"体现了俄罗斯与西方围绕乌克兰陷入的紧张局势。”
  当北约不断在俄境外举行军事演习时,俄军的演习频率也不断加密。俄军方12月14日宣布,俄军明年将举行超过4000场军事演习,其中规模最大的系列军演将在夏季举行,届时将有“数万名”军人参加,地点会是俄罗斯几处训练场及境外。在这些演习中,还会对一些新型武器进行测试。
  据俄军方的数据,今年俄军共举行了3000多场演习。俄罗斯提高军演频率,显然与当前局势有关。
  除了频密的远程轰炸机巡航和军事演习外,外界注意到,从10月到11月一个月时间内,无论是在公开场合发言还是私下讲话,普京都明确提到俄罗斯强大的核武实力。
  10月中旬,普京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称,西方大国利用乌克兰危机敲诈俄罗斯是“徒劳”,同时还不忘提醒对方:“核大国之间不和产生的后果可能影响战略稳定”,普京还谈到,俄罗斯是核强国之一,这不是口号,而是事实。
  “我们的伙伴应该清楚,最好不要触犯俄罗斯。我认为,目前没有谁想要和俄罗斯展开某种大规模冲突。”普京说。
争锋舆论场
  在普京看来,当今世界极端主义已沦为地缘政治和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工具,“颜色革命”带来了惨痛的后果,相关国家和人民为此承受了诸多痛苦,而这也足以成为对俄罗斯的警示。他强调,在俄罗斯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传播极端主义思想,可能会导致“严重和不可逆转的后果……俄方将尽一切努力防止类似情况在本国上演。”
  早在10月中旬,普京就签署法律,限制外国股东在俄媒体中持有的股份份额。俄国家杜马主席纳雷什金表示,限制外国股东在俄媒体资本中持有的份额,就是要排除外国股东对俄媒体立场施加行政影响的可能性,以“保护国家主权”。
  这项法律中规定,外国股东在俄媒体中持股最大比例限制在20%。此前的规定中,外国股东在俄电视台、广播电台可以拥有不超过50%的股份,纸质媒体则未作限制。
  法律同时规定,外国人、无国籍者和拥有双重国籍的俄罗斯人今后不能作为俄媒体的创办者。
  在经济困难、大幅削减卫生等社会领域开支的情况下,俄罗斯却“勒紧裤腰带”增加对外宣传开支,为与西方展开“持久战”提供资金保障。
  10月24日,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通过了俄罗斯政府提交的未来三年(2015~2017年度)国家预算,根据这份文件,俄方将在2015年度大幅增加对三家主要外宣机构的拨款。
  11月10日,俄罗斯新建媒体品牌“卫星”启动,这是“今日俄罗斯”国家新闻通讯社新创建的媒体品牌。在启动仪式上,俄罗斯知名主持人德米特里·基谢廖夫说,“卫星”要反对西方“猛烈的宣传攻势”,对国际大事提供“另外一种解读”。
  据“卫星”新闻网站介绍,“卫星”的主要受众群是外国民众,它将整合俄罗斯新闻社和俄罗斯之声广播公司的外语报道,以应对西方国家的“宣传战”。
  基谢廖夫说,现在西方媒体充斥全球并创造了一个单极化的世界,这不切实际,会将人类带向折磨与流血,世界也厌倦了只有一种角度的观点,我们要反对这种猛烈的宣传。
  受乌克兰危机影响,俄美关系降至冷战后的最低点。根据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公布的最新民调结果,73%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是俄罗斯的“主要敌人”。
  强硬却不失灵活,这是普京的特色。11月18日在莫斯科的一次座谈会上,一名代表发言说,美国“企图凌辱俄罗斯”。
  普京当即回答:“事情不是这样的,他们(美国人)不想凌辱我们,他们想让我们屈服,想通过损害我们利益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想把我们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普京说,大部分俄罗斯人喜欢美国和美国人民,但是对美国政府的政策持否定态度。
  在会议上,当有人提出建议限制引进美国电影时,普京则这样回答:从观众的利益出发,这样做是不可取的,“限制我们的消费者享有他们有需求的产品,这是不对的”。普京最后表示,期待俄罗斯能拍出更多优秀的国产电影。
“没有普京,就没有俄罗斯”
  西方重压下,普京的日子难言轻松。但西方多轮制裁过后,俄罗斯人民却显得空前团结,普京的人气也一路看涨。
  俄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沃洛金10月22日会见瓦尔代俱乐部成员时语出惊人,“没有普京就没有俄罗斯,有普京才有俄罗斯。”
  他解释说,西方政治家不了解俄罗斯及其基础和原则的实质是什么,俄罗斯人如今把对总统的攻击看作是对国家和他们个人的攻击。
  因此,西方制裁反而在俄罗斯起到了凝聚作用,这些都是普京政策的结果。沃洛金举例说,公共舆论基金会最新民调显示,俄罗斯84%的人支持普京的方针,65%的人认为下届总统候选人非普京莫属。
  俄国家杜马副主席热列兹尼亚克也认为,西方政治家通过制裁追求经济目的和政治目的,试图分裂俄社会,但是他们失算了,俄罗斯人民反因制裁团结起来。
  11月4日是俄罗斯人民团结日。在西方制裁的大背景下,今年的人民团结日庆祝活动尤显隆重,具有鲜明的政治意义。
  当天,在首都莫斯科举行了一场“我们团结在一起”的游行活动,这是今年人民团结日的重头戏。活动号召所有俄罗斯人团结在国家领袖普京周围,不向西方压力低头。
  普京也来到广场参加纪念活动并发表致辞。他说,这个节日象征着俄罗斯人民对国家的忠诚,数百年来,正是爱国主义凝聚着这个多民族的国家,俄罗斯已证明自己有能力捍卫民族利益。
  他动情地说道:“今年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些非同寻常的挑战,就像我国历史上多次出现的那样,我国人民用团结、高昂的精神和道德做出了回答。”
  不过,对于沃洛金“没有普京就没有俄罗斯,有普京才有俄罗斯”的口号,普京则表现出了某种距离。他此前在瓦尔代年会上答问时半开玩笑地说,“朕即国家”那是“太阳王”路易十四说的。“俄罗斯有的是人才,俄罗斯可以离开普京,但普京离不开俄罗斯。我的使命是维护俄罗斯。”
配文:面临重压的俄经济
  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形势不佳,俄罗斯经济增速持续放缓。2013年俄罗斯经济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差表现,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仅增1.3%,不及2012年3.4%增速的一半。今年,西方制裁与近一段时间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因素叠加,令本已状况不佳的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据俄央行最新预测,今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仅为0.3%,2015年将出现零增长。
  西方制裁对俄罗斯经济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制裁降低投资者对俄罗斯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西方制裁不仅限制了俄罗斯企业从西方银行获得贷款,而且许多国外投资者担心俄罗斯的经济前景而将大量资本从俄罗斯撤离。今年前9个月,俄罗斯资本净流出额达852亿美元,资本外流规模是去年同期的1.9倍。据俄财政部预测,今年俄资本外流总额将高达1300亿美元。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10月18日将俄罗斯主权信用评级由Baa1下调至Baa2。三天后,穆迪宣布下调俄罗斯7家主要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还对这些金融机构的长期信用评级给出负面预测。
  穆迪指出,随着大量资本从俄罗斯外流、俄罗斯许多借款人在西方获得贷款的能力受限以及国际油价的持续下跌,俄罗斯的外汇储备正在不断减少,这毫无疑问增加了俄罗斯经济运行的风险。
  其次,制裁对俄油气产业形成冲击。
  据西方新一轮对俄制裁,美国和欧盟禁止向俄罗斯提供用于勘探、开采深海石油和页岩油所用的设备,这很有可能会对俄罗斯的石油产量产生影响。
  俄罗斯经济对油气出口依赖程度很高。俄政府在编制预算时,国际市场油价是重要参考指标。油气资源在给俄罗斯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给俄罗斯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风险。
  俄能源部长诺瓦克坦言,维持俄罗斯现有石油产量已经越来越难,因为传统油田的开采潜力已经枯竭,这就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开发新油田,而新油田往往位于开发难度大、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
  俄财政部长西卢阿诺夫11月24日在莫斯科出席经济金融论坛时表示,西方对俄实施的地缘政治制裁使俄罗斯每年损失约400亿美元,而如果国际市场油价下跌30%,那么俄罗斯每年将遭受900亿至1000亿美元的损失。他指出,地缘政治紧张导致流入俄罗斯的资本减少,俄罗斯借贷方难以从传统的投资者手中借到钱。
配文:“进口替代”化解食品短缺
  对西方国家部分食品实施进口禁令是普京采取的主要反制裁措施,不过对俄罗斯这样一个对进口食品依赖度近30%的国家来说,此举也引发俄罗斯人对上世纪90年代初食品短缺的回忆。
  8月下旬起,俄罗斯多个地区的麦当劳餐厅因“卫生不达标”被停业整顿。俄官方人士表示,关闭与政治无关。据麦当劳2013年的数据,俄罗斯是北美地区以外七大主要市场之一。但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俄罗斯拿麦当劳“开刀”背后,是对美国制裁的反击。
  为避免进口禁令给百姓生活带来影响,俄罗斯政府采取了“进口替代”政策,提高国产食品在本国市场的占有率,同时积极从未被列入进口禁令清单的国家进口部分缺口较大的食品,以满足国内消费者需求。
  目前,俄罗斯国内食品加工企业,尤其是奶酪生产企业产量增加。国产奶酪在俄罗斯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现在,俄罗斯加强了从中亚和高加索地区国家,以及土耳其、南非和拉丁美洲国家的食品进口力度。
  《环球》杂志记者在莫斯科的麦德龙和欧尚超市看到,进口禁令实施初期,这里曾出现少量食品暂时短缺或质量下降的情况。经过政府努力,目前市场供应基本恢复到禁令前的水平。此前,这些超市中的水果基本来自荷兰、波兰等欧盟国家。现在,来自土耳其、南非、塞尔维亚、哥斯达黎加、巴西等国以及俄罗斯本国的水果占据了超市柜架。
  来源:2014年12月10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5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