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5日星期日

�果日�- 中�和世界 - 陶�

蘋果日報- 中國和世界 - 陶傑

中國和世界 - 陶傑

中國人富有起來,到外國購物、留學、定居,難與西方文明相處。


法國漫畫開始刊登「黃禍」諷刺。美加開始驅逐「孔子學院」。英國內政部一口氣驅逐四百個持留學簽證的中國「留學生」回國,指他們沒有上課,潛伏地下打工或斂財。


中國走向世界,是很困難的事,因為中國無法明白文明世界,世界也不可能真正明白一個沒有了孔孟禮義忠恕之道的「中國」。連香港的下一代都心生疏離之心,中國未來最大的挑戰,是如何令這個世界喜歡中國。


中國之與世界隔絕,還有地理的原因。西面全是高山和高原,已經將歐洲擋在外面。


東面臨海,但是中國的海洋,黃海和東海之外,一望無際,是浩淼的太平洋。


然而歐洲不同。羅馬和希臘,兩三千年前,也面臨海洋,那個海洋卻是地中海。地中海的面積,不小也不大,揚帆遠航,有許多島嶼,西西里、科西嘉,很快就到達彼岸埃及的阿歷山大港,接觸到中東、埃及、北非。


同樣是海洋,地中海可以孕育出史詩「奧德賽」般的想像力,地中海有陽光,地中海擁有一片寶藍的星空,是無限靈感的搖籃。


但是中國東面的海洋不能啟迪想像,而且令人恐懼。連大詩人李白,對中國的海洋,也只能浩嘆:「海客談瀛洲,𤀹濤微茫信難求。」李白登蜀道、見長江,都能詩才泉湧,唯海洋令他頹然止步。


為何中國無法與世界接軌?因為中國的海洋不是搖籃,而是墳場;不是走廊,而是屏障。所以地中海產生了希臘神話與史詩,即使中國的鄭和下西洋,下不出什麼名堂。中國人的生計、想像、創造,全在黃河流域的大陸,而大陸限制了心靈。


所以當台灣一受到荷蘭的點化於前、日本的殖民於後,台灣漸生「海洋國家」的獨立意識。一旦「海洋」成為台灣人的視野,必然與中國的「大陸」越行越遠。


而歐洲不同。歐洲與地中海,像一對情侶,是融為一體的。這一點,解釋了今日世界的「中國問題」,而中國人社會的中小學課本,由於永遠以中國為世界的中心,沒有這樣的視點,不論開多少「通識」和「國民教育」,教師永遠不會這樣教你的孩子。



HH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